连遭洪水洗劫之后——陈家乡生产自救侧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4997
颗粒名称: 连遭洪水洗劫之后——陈家乡生产自救侧记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10月24日,盘锦报刊登一篇连遭洪水洗劫之后陈家乡生产自救侧记。
关键词: 洪水 生产自救 侧记

内容

盘山县陈家乡连续两年遭受严重的洪水灾害,成了省内外闻名的重灾区。眼望被洪水浸泡后的灰褐色的良田,生路在哪思?经济困难靠什么去克服?坚强的陈家乡人民做出了令人满意的回答。
  走向劳务市场
  今年洪水过后,陈家乡每天有二百多名劳动力走向劳务市场,决心依靠劳务收入克服暂时困难。这个乡东地村村民孙水岩,从洪水过后到现在,劳务收入四百多元,大大减轻了困难程度。
  月收入七千元的捕捞户
  陈家乡韩家村村民杨国成,承包田被洪水淹没后,利用双台河和柳河的有利条件,大搞捕捞。购买网具没有钱,他四处奔走,借来四千元钱,买了五片拦河网,分别下到双台河、柳河等五处,不分昼夜地守在河边。苦没有白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捕鱼一千公斤,纯收入达七千元。在他的带动下,全乡有三百多人搞捕捞。到九月底统计,全乡捕捞收入三万五千七百多元。
  生产自救中的“半边天”
  在总结陈家乡生产自救成果时,人们不会忘记“半边天”的贡献。孤家村五十四岁的卢凤琴,丈夫早年去逝,家里只有她和十八岁的女儿。去年洪水过后,她一分钱的救济款没有领,带领女儿打草袋子。仅这一项就收入五百多元,顺利地度过了难关。今年洪水一撤,她又选择了这一项目,和女儿一起搓绳打袋子。现在,陈家乡的妇女个个不闲着,有的搓草绳,有的做缝纫,有的跑买卖,各显神通创收入,不等不靠自奋起。目前,全乡妇女已创收入一万三千六百余元,充分显示了“半边天”的作用。
  扶起“摇钱树”
  在陈家乡生产自救中,人们十分注重“绿色宝库”的作用。这个乡东地村是盘山县有名的大棚村。今年八月份的一场洪水把全村二百多架大棚冲毁,人们的摇钱树被冲倒了。洪水刚刚撤走,人们就纷纷行动起来,在一片废墟上,重新盖起了一架架大棚。现在,你来到东地村,便可以看到一排排白里透绿的大棚,秋天的天气渐渐转凉,大棚顶上不时地凝聚着颗颗水珠,凝聚着东地人民的辛苦、希望。到十月五日止,已建起大棚三百七十多架,面积达三万平方米。
  陈家乡在洪水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生产自救收入十五万元。连续二年遭洪水洗劫的陈家乡人民,正在顽强地重建家园。
  (张素菊)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素菊
责任者
杨国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