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劫秋仍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4751
颗粒名称: 水劫秋仍实
并列题名: ——访盘山县陆家乡友谊村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10月6日,盘锦日报登载了文章「水劫秋仍实」,讲述了盘山县陆家乡友谊村被洪水洗劫后,村党支部一面组织群众建越冬房屋,一面组织人们兴办村办企业。
关键词: 友谊村 洪水 企业

内容

去年的这个时节,我在盘山县陆家乡友谊村看到的是:即将成熟的庄稼被洪水吞没;一幢幢房屋趴架;人们匆忙逃险。
  被那次洪水冲倒的房屋就达七十多栋。水后,全村人缺吃少穿,很多人一时只好栖身在堤坝上。
  一年过去了,如今这里的情况如何?
  最近,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王政国欣喜地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实现了“苦战一年超灾前”的口号。
  去年受灾之后,村党支部一面组织群众建越冬房屋,一面组织人们兴办村办企业。很快办起了被服厂、饭店、养鸡场、养猪场、养鱼场、炼油厂……从业的二百多名男女劳力,在这一年中,共创造二百五十万元的产值,纯利润可达三十五万元。
  为什么要大办村办企业呢?王书记说:“通过办企业挣些钱,好扶持群众去发展商品生产。”
  受灾后仅一个月的时间,村办企业就收入二万多元。他们用这些钱为朝鲜族屯购进了三十套草绳车和大量的稻草,组织各家各户打草绳。干到春节,朝鲜族屯平均每户收入达五百多元。有的户收入千余元。有一户还捧回一台电视机呢!
  友谊村还有一些荒地,多年没有开垦。为了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党支部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规定每开一亩荒地,付给开荒费三十元,水费、电费全由村里支付。秋后每卖一公斤商品粮,村里补助三分八厘钱。这下可把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各户农民争先垦荒。村民邹占江去年水后从吉林搬到友谊村。致富心切,他带领全家人开荒八十亩。今年可收入水稻五万多斤,当年成了“万元户”。全村今年扩大耕地三百多亩,比正常年景多收入水稻三十多万斤。
  去年庄稼烂在地里,成了肥料,今年这里的水稻长势好于任何一年。预计亩产可达五百多公斤。全村可收获水稻一百三十多万公斤。将达历史最高水平。
  在村里的大力扶持下,很多户富起来了。村民崔忠湃养鸡七百只,年末可收入一千多元;孙仁淑在县乡村的大力支助下,大面积养鱼、蟹,年来纯收入可达四万多元。
  王书记告诉我们,除村办企业收入外,农业的收入可达六十多万元。除此之外,劳务、编织、运输等收入可达三十万元。全村今年的人均收入至少可达八百元。
  去年倒塌的七十九栋房屋全是泥土房,如今已有五十九户建成了砖石结构的新房,有的是北京式平房,有的是楼座,既能防水又能防震,因为新建的房屋大都打了上下圈梁。另外二十户正在积极备料。
  友谊村小学的校舍是水后修建的,总面积为580平方米,典型的楼座式,上下打的是水泥圈梁,采光条件比较好。建筑这幢校舍开始有过争议,人们大多主张盖一般房就可以了,而书记王政国却主张:办教育是头等大事,必须舍得投资。因此,他们提出了“三十年不落后”的口号,花十四万元,盖起了这幢宽敞明亮的校舍。
  登上村东高埝西望,无垠的大地上一片金黄。最西边是一块银色的世界,那是村里的千亩鱼塘。鱼塘由碧绿浓密的芦苇镶边……啊,美丽极了!
  这就是友谊村,望着那迷人的景色,真是难以想象,这就是被洪水洗劫后的又一秋天!
  (张岩松)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岩松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