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伏黄龙牵乌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4455
颗粒名称: 降伏黄龙牵乌龙
并列题名: ——辽河油田曙光油区抗洪生产闻见录
其他题名: 险境,在勇士脚下并非禁区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9月9日,盘锦日报刊登辽河油田曙光油区抗洪生产闻见录。
关键词: 辽河油田曙光油区 抗洪生产 闻见录

内容

1、生死关头两昼夜 他们的腿已经抬不动了。打头的叫田虎山,是采油四队队长。没想到,他这个搞油的,这两天同电打起了交道。昨天,他带着三名工人在十四号站修理电潜泵,排了一天涝,晚上又抢修二十二号站磁力起动器。夜里,两口油井停了机,他们又冒着生命危险涉水去查电缆故障。此刻,几名工人正困倦地打着盹。他用惜爱的目光打量着:吴玉川,感冒几天,发烧三十九度多;杨孟家里来客,爱人有病,没顾上照看一眼……按常规换电缆是水电厂的事儿。“去找他们,来回好几个小时,少出多少油啊!”想到这,他狠了狠心叫起了工友,踏着泥泞路奔向现场。
  谁都知道,阴雨天在水中检查电缆时时都有触电的危险。但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终于查出了故障。换上电缆,往变压器上接,更是如同虎口拔牙,随时都有丧命的可能。但他们没有一个退缩的,在齐腰深的水里趟了四十多米。电工杨孟脚被矿渣扎破,一个跟头跌到深沟里,浑浊的水呛得他一时喘不过气来,爬起来继续上。足足干到下半夜三点半钟,终于把电缆接好。他们望着重新转动的抽油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2、暴风雨中小站长 真不敢相信,这稚气未尽的小个子是站长。他只有十八岁,来三十二号转油站上班才八个月。他看着我们疑惑的神色,自豪地说:“我当站长已经三个月了。”
  他叫甄战平。入汛后,他领着工人们同洪水兜开了圈子,落潮时交接班;涨潮时坚持操作。人们风趣地称他为“小游击队长”。那天上午,雷电交加,风雨大作。他猛然想到,洪峰要过来了,有几口井的密封圈要换,铁盒开关要升高……他带上两个工人闪身穿进雨帘中。漫滩的洪水已有齐腰深了。〓儿是沟?哪儿是油池?掉进去还能不能出来?他顾不上细想了,哗哗趟着水奔井场。苇叶划破了两臂,矿渣硌伤了双脚,他毫不在乎。头顶炸雷声声,电光闪闪,把电源的铁盒开关卸下来,再升高到一米以上固定,是个很危险的活。“抢在洪峰前面,搞好防护措施,不让油井停产”,这念头驱走了恐惧感,小甄和工友们熟练地操作着,搞完了这口井又奔那口井。返回站里,天已过午,他们方觉肚里咕咕直叫。脚下,片刻间已积起一大滩水。
  3、十二勇士战井喷八月十七日十七时坐落在绕阳河套的一口高产井——杜91井,井底压力骤生,突然井喷。黑色的油柱恍如一条乌龙,呼呼怪啸,直蹿出地面三十多米高,仿佛要把大地拱塌个大窟窿,把降龙者统统葬进地宫……
  面临险境,采油三队队长刘杰瘦脸绷得紧紧的,薄唇抿得紧紧的,牙齿咬得紧紧的,头一摆,手一挥,“上”字还未出口,工人们已随他冲上去了……
  刚从地底喷出的稠油,好象熔化的沥青,又粘又热,高达摄氏六十多度,烫得人受不了。副队长杨玉荣弯身拱到水里,把头和衣服浸湿继续冲。有几个工人干脆拽只草袋子,泡上水顶在头上往上冲……
  我们在现场看到,粘糊糊的稠油喷上天空,又象糖稀一样一块块滴落,在十二勇士的头发、耳朵、脖子、脸膛、衣服上一层又一层糊满,一次又一次凝固,结成厚厚的闪着乌亮的盔甲。他们全然不顾,冒着生命危险继续作业……
  油田副总调度长邱志新、采油处领导王风志、曙光采油厂副厂长陈全有和话务员小齐及时赶到指挥。直到晚上九点多钟,十二勇士终于抢安上井底闸门,装好采油树,把乌龙乖乖牵入输油管道。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喻奇
责任者
张守山
责任者
田虎山
相关人物
吴玉川
相关人物
杨孟
相关人物
甄战平
相关人物
刘杰
相关人物
杨玉荣
相关人物
邱志新
相关人物
王风志
相关人物
陈全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水电厂
相关机构
曙光采油厂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