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3679
颗粒名称: 为有源头活水来
并列题名: ——辽河油田设计院党委用人纪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盘锦报登载作者采访辽河油田设计院。
关键词: 盘锦报 采访 辽河油田设计院

内容

昔日空旷的荒凉之地,如今是鳞次栉比的楼群,富丽豪华的酒家,宽敞净洁的马路……
  这些宏伟壮观的景象,每每收入我的眼底,我便禁不住高声赞叹:真是奇迹啊!但赞叹之余,我总不能忘怀那块孕育这些活生生的景物的诞生地——辽河油田设计院。
  我踏进这座设计幢幢广厦的大楼,便惊奇地发现,这里的确有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正在逐步更新。
  它,给中国第四大油田的发展增添了一笔笔绚丽的色彩。
  本来,他不该到垂青文凭的才子中当官。但他还是来了,并坐了第一把交椅。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他一个初中生胜任吗?那么,事实的回答呢?
  我从他的履历表中清楚地看到:谢庆德,四十九岁。中共党员。八级电焊工。初中文化。一九八四年四月五日从油建二公司调入设计院任党委书记。
  他对我说,在临来就职的前夜,他辗转反侧,前思后量,自己是个初中生,到设计院能行吗?他苦于自己的能力真不想来啊。
  然而,他又一想,组织上信得着,试一试总不会犯法吧!
  一旦确定了的信念,便成了他的能源库,驱动着他象一个飞速旋转的陀螺,在自旋中保持着自己人生的坚定性。
  他一咬牙,爬上吉普车到设计院报到了。
  就在他上任的第二天,便有人背地里㖞㖞私语:“设计院来了个外行干部能领导了吗?简直是开国际玩笑。这样下去,院里的人马还不得散?!”……
  “放心吧,同志们,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谢庆德一向提倡人尽其才,人尽其力,绝不会压抑人才!”
  老谢说话了,是在一次全院职工大会上。
  掌声。暴风雨般的掌声。
  一句话能等于现实吗?人们用异样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洒脱的党委书记。难道他真是知识分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吗?
  事实胜于雄辩。老谢一上台,就快刀斩乱麻,撤销了几位工作马虎,办事拖拉不称职的干部。顶着种非议,大胆起用有能力的知识分子,先后建议提拔了两名处级干部,十一名正副主任工程师;将十六名知识分子充实到各个领导岗位。
  老谢的用人观不是按资历深浅,年头多少排座次,谁有能耐谁就上。
  设计院供应站是有名的“老大难”单位。原材料不是积压就是短缺,严重地影响了科研生产。老谢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很是焦急,四处物色具有管理才能的人。
  正当他苦于无奈的当儿,院里那个名叫李文禹的小车司机闯进了他的视野。
  李文禹三十岁左右年纪,初中文凭。生得挺机灵。每当和老谢一块出门,两个人唠起供应站的工作,他都能讲的头头是道,进取之心溢于育表。
  这样的人何不安排到更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挑大梁呢?老谢的心动了,提议让李文禹去供应站作了领导。
  李文禹就职了,他在人们的议论声中刻苦学习,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不辱使命,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一年光景,就扭转了供应站被动挨打的局面,被上级评为先进集体。
  辽河油田设计院,这个曾被人们誉为不好团弄的“乱窝子”,如今人们顺顺服服,年轻而又有真才实学的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了院里的骨干分子,人们呵,你该从中得到一种什么样的启示呢?
  他,一位年过半百的工程师。在“文革”中犯有一般性错误,这样的人还能重用吗?难道有瑕疵的金子就不许它发光了吗?
  五十岁的马立山,原是大庆油田设计院专搞油气集输研究的工程师。在文革中犯有一般性错误。
  每当回顾起来,老马就忍不住老泪纵横,大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味儿。
  长期以来,这个对党忠心耿耿,决心献身祖国科研事业的知识分子背着历史的重荷,在人们的冷眼中打发着年月。
  对于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上级组织部门几次想提拔他到领导岗位工作。可是,由于“文革”遗留问题没有澄清,人们只有摇头啧舌,对他敬而远之。
  开拓事业,首先要开拓人,开拓者睿智的目光应该盯在哪里?对于一个有胆识的人才能为一点毛病而不重用他吗?
  一九八四年,设计院党委经过全面调查了解,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确定马立山在“文革”中犯的是一般性错误,不影响提拔使用。
  院党委斗胆重用马立山了。
  “马立山,院党委决定调你去规划室任主任,请你谈谈看法怎样?”党委书记谢庆德和蔼地对老马说。
  “我?”
  “是啊。怎么不相信?”
  “我可是个有问题的人啊,难道你们不清楚?”
  “过去的事情不是已经澄清了吗!”
  老马低下了头,泪水顺着他脸上刀削斧凿般的皱褶大滴大滴地淌了下来。紧紧地握着老谢伸过来的手,满肚子的话语竟一句也说不出来……
  马立山怀着难以掩饰的喜悦走马上任了。他把如江河开禁般急泻而出的聪明才智全部投入了科研事业。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去年又被调任院主任工程师了,负责全院技术攻关。
  用人仅限于使用,而对其成长进步和家庭生活莫不关心,是做领导者的大忌。倘若把这些根本的问题处理得有条不紊,那么……
  在设计院采访中,人们给我讲述了许多院党委关心知识分子政治、生活方面的动人事迹。
  老谢笑着说:“其实,知识分子并不象有些人说得那么复杂。他们有才智,愿意奉献,关键是看对他们怎样使用。
  “如果用人仅仅为了使用而使用,而忽视对他们政治、生活上的关心,这是做领导的最大过失。要想网住他们的心,就必须把温暖送到每个同志的心坎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便会产生巨大的引力,那颗颗荡着的心自然而然也就被吸住了……”接着向我介绍了院里通过“三抓一突出”而出现的变化。
  过去设计院存在的问题真不少,由于没有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好风气,知识分子说话难、办事难、入党难屡见不鲜。
  对此,院党委提出了“三抓一突出”的口号即抓改革,抓落实知分子政策,抓院风,突出设计科研)在全院职工中引起了强烈震动。
  院党委根据知识分子积极要求入党的实际,不待自然成熟,主动把培养工作做到前头。从一九八四年五月到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仅一年多时间就发展了三十二名知识分予入党。
  与此同时,院里还举办了四个电子计算机学习班和两个英语学习班;选送三十一名技术人员去日本、美国、加拿大进修、考察、学习。他们为知识分子生活着想;建了三栋住宅楼;一个浴池;帮助七十三户助理工程师以上科技人员的家属转为城镇户口;三十八名两地生活的知识分子得到团聚;为家属站办起了“四厂两店”,增加了很大收入……
  谈到这里,老谢的眼睛一亮,语调激昂;“古人说,栽下梧桐树,留住金凤凰。设计院以前想调走的八十多名技术人员如今一个也不要求调走了,一些早日调走的还想调回来哩……”
  这样好的形势怎能不令人欣喜,不令人向往啊。它又怎能不激励着广大知识分子去忘我地工作!在欢喜岭油田地面建设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锐意进取,采用“撬式工艺安装和常温化学密闭输送流程”,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节约了大量投资,被国家授予金牌和奖状。
  在中——青油田规划设计中实现了以节能为中心环节的创八十年代油田建设的新水平,共节省基建投资一千零九十万元;每年可节省燃料、电费一百六十五万元,被石油工业部评为优秀设计项目。
  采访就要结束了,我也被这里的桩桩件件的事情震撼了。蓦然间,宋代大理学家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跃入我的脑际。我想,设计院党委用人不拘一格,既用人才,又关心爱护人才,多象那咆哮奔流的滚滚活水的源头啊!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绍鸿
责任者
谢庆德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辽河油田设计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锦报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