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织品世界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3287
颗粒名称: 柳条织品世界游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5月10日,盘锦日报登载了“柳条织品世界游”一文,文章介绍了棠树林子乡水泉子村条柳编织业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柳条 编织业 利润

内容

我市河流甚多,堤坝纵横,堤上坝下护坡的槐条、柳条密密麻麻。这是宝啊!人们很会选择,选出小的、细的做成筐,用粗的、大的、长的,做成囤,囤里囤外抹上泥,再戴上帽,就成了储粮仓。
  槐条、柳条用处大,条柳编织是一宗好的副业。盘山县棠树林子乡三面临河,盛产柳条、槐条。过去,山区常到这里订做梨筐,渔民常到这里订做鱼筐,一些工程队跑到这里订土筐,很多工厂到这里订包装筐。可是“四害”横行时,条柳编织业也被戴上“资本主义”的帽子,人们眼巴巴,流着泪,把大量柳条、槐条投进灶炕,只好让它们化作烟云,无影无踪。
  “三中全会”以来,这一“冤假错案”也得到“平反昭雪”,编织业又兴旺起来。棠树林子乡有很多心灵手巧的妇女,她们做的花筐、花篓、花盆套,小巧玲珑,样式新颖,大如盆小如碗,象圆宝。一九八四年春,她们的“作品”在广州交易会上被外商看中,外商当即表态: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乡里在水泉子村搞了试点,报名要参加搞编织的妇女达七十多人。人多了,场地太小,这是困难。干部们办法多,请来名师,办起技术学习班,师傅讲,大家听。而后提出质量要求,去搞“人自为战”。
  去年秋我到这个村采访,看到村政府院子里花筐如山。
  骄傲的小花筐,坐上飞机,乘上轮船,居然跑到外国的家庭作客了。
  去年,水泉子村条柳编织业共创利润十六万多元。
  王百录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百录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