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编织富裕路 产品远销英美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3204
颗粒名称: 巧手编织富裕路 产品远销英美法
并列题名: 水泉村妇女靠柳苇编织致富,一年半创产值十七万元
分类号: F129
摘要: 一九八四年秋,村党支部和妇联组织懂柳苇编织技术的妇女因地制宜办起了本小利大的柳苇编织厂,水泉村妇女靠柳苇编织致富,一年半创产值十七万元。
关键词: 妇女 产品 编织 外商

内容

本报讯(记者周连苹报道)一个鲜为人知的村办小厂,靠着一群妇女们灵巧的双手,扣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产品远销英、美、法、日、香港等六个国家和地区,一年半创产值十七万元,人均收入近一千二百元。这就是盘山县棠树林子乡水泉村柳苇编织厂。
  水泉村有丰富的柳条资源,但以前从未得到充分利用,大多数妇女闲在家里没活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一九八四年秋,村党支部和妇联组织懂柳苇编织技术的妇女因地制宜办起了本小利大的柳苇编织厂,用柳条和苇子混编装饰消费品。
  初办厂时,缺少技术人员,他们就从外乡聘请;产品外运有困难,就与县外贸部门联系,积极争取支持。同外商做生意,不仅质量要求高,往往时间很急,编织女工们就起早贪黑地苦干,保质、保量地按期交货,终于使她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站住了脚。建厂一年半的时间,编织工由三十来人发展到七十多人,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妇女,而且大多数是二十来岁有文化的女青年,她们当中有的已成为技术骨干,一个样品拿到手看上几眼就能编出来;编织的品种也由开初的几种,发展到二十一种,其中那玲珑剔透的面包篮、花盆套、花篮等十二个品种,深受外商的欢迎。妇女们靠着自己收入,穿上了时髦的服装,骑上了崭新的二六型自行车。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