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的节日 光荣的女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2631
颗粒名称: 战斗的节日 光荣的女兵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3月12日盘锦报登载的来自老山前线的报告。
关键词: 盘锦市 老山前线 报告

内容

八一电影制片厂 华山 本报记者 史绪桐
  “今天天气晴朗,要注意防炮。”老山前线某炮阵地指挥员一边在“三月八日”的战地日记上记录早晨天气状况,一边这样提醒我们。
  果然,上午八时整,只听“轰隆”几声巨响,几发重型炮弹在不远处的山沟里爆炸。敌人慢腾腾地修正着弹着点,继续射击,炮弹一发比一发接近我们的炮位。
  “加倍还击!”上级的口令刚刚下达,我们严阵以待的“战争之神”就怒吼了。大地在颤动,群山在轰鸣。透过镜头,我们看到,炮兵战士敏捷如风地装弹、击发。粗大的炮身一伸一缩地喷射出火光和硝烟。
  五分钟后,观察所报告:击毁敌人一三〇加农炮阵地一座,敌人一个弹药所起火。果然,敌炮哑巴了。我军阵地上一片欢呼声。战士们重新校正瞄准点,补充弹药,准备再战。
  突然,一发罪恶的冷炮从另一方向袭来,就在炮位附近爆炸,一位扛着弹药箱的战士重重地倒在地上,战士们争先跑过来把他抬到掩体内包扎。
  “大家闪开,让我们来!”在这全是男人的炮阵地,突然听到女同志清晰的声音。大家不由得回头一看,只见六名英姿飒爽的女兵,已经推开几个站着愣神的男兵,迅速来到伤员跟前。她们麻利地打开随身带来的卫生箱,用雪亮的剪刀剪开伤员严密的毛发和衣服,把三处伤口包扎得利利索索。这时我们才注意到这些女兵(后来知道里面有干部,也有战士,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暂且统称为女兵)的装束——头戴绿色钢盔,腰扎绛紫皮带,肩挎红十字卫生箱。三个人背着冲锋枪,三个人别着手枪。每人腰上拴着一颗小型手榴弹!前线战士们称之为光荣弹,这是准备紧急情况下和敌人同归于尽用的。一色的短辫露出钢盔外沿下,白净红润的脸庞滴下晶莹的汗珠。她们是按原计划到这一带阵地巡回医疗的。炮战开始后,下边几个阵地都劝她们不要向前去了,但哪能劝得住,她们反倒加快脚步向炮声最密集的阵地赶来,恰好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伤员失血过多,需要边输液边送往后方医院治疗。两位男战士抬起担架,女兵们小心翼翼地把伤员托上去,取出一个装满葡萄糖液的软塑料袋,给伤员扎上了“滴流”。两位男战士抬着担架下山,一位女兵高高地举起输液袋随着担架同步前进。我们目送他们艰难地涉过深草,走下泥泞的山坡,又爬上一个陡峭的山岗。那位女兵就一直举着输液袋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也许由于条件反射的缘故,我们竟感到手臂麻木,向女兵们问道:“这要举到什么时候?”她们回答:“要这样举到公路上的汽车上,在车上还要一直举到医院,大约一个半小时吧。”
  “你们还没遇上比这更感人的镜头呢”。一位刚刚出院的战士接上话说,他讲了亲眼目睹的一个场面:
  救护车从战区驰来停在门口。天正下着瓢泼大雨。十多位女兵全部都托着雨伞出来在车门和急救室之间依次站好。伤员抬下来了。女兵们的伞全都向自己身前举出。托伞的人淋着,在另一侧举输液袋的人淋着,只有担架上的伤员在这密不漏雨的长长的伞廊下通过。伤员看到女兵们浇透的头发和衣服,眼泪浸湿了绷带……
  “说这些干什么,我们快走呀。”女兵们不好意思地要到别的阵地去。我们也一起前往。一路上听她们说:这支部队临上战场前共有16名女兵,首长本打算让她们留守,但她们又是写血书,又是集体请战,首长被她们弄得没有办法,只好让她们来了。全国拥军模范赵趁妮的儿子刘同宾是这个部队的排长。她听说儿子在老山战场作战,又把女儿刘梅娥也送到了前线。这样,这支部队就有了十七名女卫生员,其中年龄最大的医生三十岁,最年轻的护理员十七岁。她们除在医院完成正常救护工作外,还主动组成了以王晓华医生为队长的“三八巡回医疗队”,深入前沿阵地为战士们服务。今天下来的这几位中,为首的那位中等个头,身材苗条,长相标致,看上去二十七八岁的女军人,就是王晓华医生。她是和丈夫一起上前线的。因丈夫家中无老人,自己的父母负担过重,无力照看小孩,她就把只有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姨母照管。随伤员举着输液袋回去的女兵叫陈淑梅,是战斗英雄、烈士陈绍光的女儿,其他几位的姓名是傅影、王华、王红,还有刘梅娥。
  在谈话中王晓华提到:我们最近曾在一个阵地看到过盘锦妇联寄来的慰问信。你们那儿的妇女真了不起,遭了那么大的水灾,还拿款四千元支援前线。我们应当向她们学习。
  我们边说边走,穿过一片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攀登到“挂”在半山腰的一个哨所内。她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到这儿了,十几名边防战士听到声音都从山洞里出来欢迎。战士们递上毛巾,让她们擦去汗水。又打开水果罐头请她们吃。战士们要求说:“把你们上次跳的那种伦巴舞再跳几遍吧,我们也好学学。”“好吧,咱们一起跳吧,”王晓华医生爽快地说。随着录音机放出优美的音乐,五对男女军人在洞前这块不大的石坪面上翩翩起舞。那纯熟的舞步、轻盈的舞姿,比起我们盘锦市最高水平的舞会来,也毫不逊色。
  舞毕,王医生笑着对战士们说:“我们医疗队有个规矩:跳一支曲子,必须让我们带走一床军被。”战士们知道“上当”,大提“抗议”,但抵挡不住女兵们的搜查,到底让她们抱出来几床最脏的军被和一包脏衣服。原来,这个背阴的山洞终年不见太阳,不是雨就是雾,被、衣服总是潮乎乎的,很容易脏。因为洞小水又不容易背上来,即使是洗了,也是十天半月不干,常常是越晾越湿。医疗队的同志每次到这样的山洞内,都要“抢”几床被、儿件衣服带回医院去洗。医院用水虽方便,但气候也很潮湿,女兵们就送到二十里外的县城去晒,赶上特别好的天,可当天取回来,连夜把被子做好,第二天一大早送上去。仅从去年十月份以来,他们就这样拆洗被子几十床,洗衣服几百件。
  有了这三床被子一包衣服,这“三八”节晚上女兵们又将忙到半夜。她们在战斗中度过了这妇女们特有的节日。就在医疗队回医院后,部队首长亲手把一面绣着“前沿战士最欢迎的人”字样的锦旗赠给了“三八”巡回医疗队,并宣布给队长王记三等功。女兵们同时在伤病员热烈的掌声中和欢呼声中度过了自己的节日。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华山
责任者
史绪桐
责任者
赵趁妮
相关人物
刘同宾
相关人物
王晓华
相关人物
陈淑梅
相关人物
刘梅娥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