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支顽强的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2482
颗粒名称: 这里,有一支顽强的队伍
并列题名: ——高升民兵营支援油田建设工地采访记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2月27日盘锦报登载了关于辽河油田采油厂水渠清淤工地,盘山县高升镇民兵营七百多名民兵生龙活虎的劳动场面。
关键词: 民兵 工地 劳动场面

内容

春节前夕,当我采访来到辽河油田采油厂水渠清淤工地时,深深地被这里盘山县高升镇民兵营七百多名民兵生龙活虎的劳动场面吸引住了:只见一千多米战线上,很多同志甩掉了帽子,脱去了棉衣,甩大锤,抡大镐,刨冰搬冻块,虽然是数九寒天,却有一种热气腾腾的气氛。
  接待我的是工地指挥、镇武装部长郭殿祥同志,他向我介绍说:一月上旬,当他们得知镇政府从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争取到对这条排水总干清淤的任务时,便主动前去请战。接受任务后,他们立即召开了民兵连长会议,布置了任务,要求把完成这项工程当做学习南疆英雄,支援油田建设的实际行动来认识,得到了广大民兵的热烈响应。一月十七日,一场清淤工程的战斗打响了。两千七百多延长米,三万多土方,近一米厚的冰层,底下还有积水,而且天寒地冻,要在春节前完成工程,任务是艰巨的,困难是很大的。可是,民兵同志们没有畏惧。他们豪迈地说:“南疆英雄为保卫祖国不怕流血牺牲,我们为了油田建设苦点累点算得了什么。”他们说到做到,干劲十足,只用七天时间,就完成了一千六百多延长米的第一期工程。
  顺着渠干,我来到了南关村民兵连工段。由于油田脏水道从这里通过,沟渠里,冰上是水,冰下还是水。怎么办?淘!他们用水桶一下下把水淘干,然后让脏水改道流过,揭去冰层,可底下全是稀泥。但在连长王云山的带领下,同志们不顾泥水没过鞋帮子,一个个跳下去了,硬是一锹锹把稀泥甩了出去。
  在清淤过程中,象南关村民兵连这样动人的事何止一例!后屯村民兵连就是其中的又一例。这个连住得离工地最远。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往返要跑四十多里路,如果遇到大风,一出就得顶一个多小时。可同志们没有一个叫苦的,他们发出了响应南疆英雄比干劲、比贡献的倡议,在全体民兵中掀起了你追我赶争先进的热潮,硬是使工程进度比预计加快了百分之二十。在工地上,我访问了边北村基干民兵、复员军人王德山同志。五年前,这位曾经在部队国防施工中荣立三等功的班长,如今不减当年,他抡着大锤一气就是个把小时,搬起几十斤重的冻块就跑。他带领的小组是全工地进度最快的小组。见到我,他笑了,停下手里的活,拍打几下身上的泥土,向我介绍说,“我们小组共分担二十多延长米、三百四十多方土。预计需要十三天完成,可同志们发扬勇于吃苦,善于拼搏的精神,手被冰划破了不叫苦,手腕被锤震肿了没怨气,劲头越干越大,硬是提前六天完成了任务”。
  握别王德山同志,我来到坝上。望着这条长长的渠干,望着这个生龙活虎、热气腾腾的场面,我的心不由地激动起来——这条担负着排泄高采厂区全部积水的唯一一条总干,去年八月,就因积淤严重,容不下更多的流量,不能及时排泄积水,使高采厂区积水满地,给群众生活造成极大困难,给原油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今天,这条渠终于在七百多名民兵的手下得到了清淤,即使今年再有和去年同样规模的降雨量,也会在这条渠干中被龙一样地卷走,这里的人们不用再为积水满地而发愁了!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占果
责任者
郭殿祥
相关人物
王德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辽河油田采油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山县高升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