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编织理想的花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2346
颗粒名称: 他在编织理想的花环
并列题名: ——记盘山县陆家乡陆家村共青团员李学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2月13日盘锦报登载灾区青年农民李学的创业历程。
关键词: 灾区 青年 创业

内容

本报记者 刘德天
  理想的花环要靠勤劳的双手来编织
  他,李学。二十五岁的共青团员。这位土生土长在盘山县陆家乡陆家村的青年人——
  他热爱祖国的名山大川。他曾写信给电视台,建议多录制、播放祖国名胜古迹,并配以歌曲,因为这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之心。
  他热爱家乡,因为那里有他亲近的父老乡亲,年轻的伙伴们;还有那熟悉的坑塘、田埂;那里有他的理想,他的梦……
  他富于憧憬,勇于迫求,然而,他深深地懂得,理想的花环,要靠勤劳的双手去编织。
  一九八三年,他承包了他家西边那个拥有十五亩水面的鱼塘,成为村里第一个养鱼专业户。第一年养鱼,因为缺乏经验,鱼塘结冻,水中缺氧,鱼全部死亡,他把鱼卖掉后,不算工钱,赔了五百八十元。但,他没有灰心。第二年养鱼收入五百元,基本补回上年的损失。一九八五年五月,他在总结两年养鱼经验和教训,学习了有关养鱼的资料之后,又向鱼塘里投放了一万六千尾大规格的鱼苗。水田插秧刚一结束,他又五进盘山城,从山东老客手中赊回三百七十只保险鸭。他们夫妻俩每天要喂两遍鱼,五遍鸭。他每天要割回四十捆草投到鱼塘里去,还要及时给水稻施肥、打药、薅草,忙得有时饭烂在锅里顾不得吃,有时一天只吃上一顿饭。
  辛劳和成果大多是成正比的。他家的稻子好——比别人家高一头,青一色;他家的鸭子壮——三个月长到二斤重,他家的鱼儿肥——四个月雪花鲤子长到七、八两,鲢子长到一斤重。
  洪水冲走了他手中的花,但没有冲走他心中的花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九日晚九时,随着标志撤离的蓝色信号弹的升起,陆家村内一辆辆运送灾民的客车起动了。最后冒着使人睁不开眼的暴雨坚持在堤上的只有十来个人了。这里有以村党支部书记苏朋文为首的支部成员、三名党员和两名团员,这两名团员之一是李学。十点三十分左右,南小场防潮堤开口子了,他们终于撤了下来。李学回到家里,门已经锁上了,爱人在转移时把钥匙带走了。他打碎一块玻璃,把窗户打开进了屋。刚一进屋,一股臭气扑鼻而来——三百多只鸭子在屋里圈了三天了。他一头扎在床上——他太疲倦了。他在堤上连续九天,硬是五天五夜没下岗。取土,扛运草袋子,他实在是又累又困。但此时此刻,他辗转反侧——太揪心了。今天南小场开了,紧接着东塘地也要决口,全村房屋农舍将被淹,他的稻子正灌浆,池塘里那些可爱的鱼,一跃出水面就带起一串水珠,那群可爱的鸭子,不用叫它们就会自动跟在他后边一边走一边呱呱地叫。再过一个月,唉,再过一个月一个金色的收成就到手了!可是万元投资,一百几十天的心血,即将毁于一旦……他一阵心酸,他哭了,这是自他懂事以来第一次哭,是在没有在何人看见的情况下落泪的。
  一切都完了,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对于他来说,从头开始不意味着从“零”开始。他的投资收不回来,收益也无从谈起。银行六千一百元的贷款,跟私人借下的一千元钱,他得从“负数”开始。他如不上堤,可以打些鱼卖,减少些损失,但他觉得,大堤保住了。自家的鱼塘也保住了;全村淹没了,自己利益保住了也不光彩。他得以安慰的是,损失,是天灾,而不是人祸,不是由于他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他滚身爬起来,鱼,我能年年养;水,难道能年年发吗?心中的花,早晚要开出来!
  再从“负数”开始
  肆虐的洪水退走了,李学从田家把爱人和孩子接了回来。夫妻双双投入了生产自救的新战斗。他在水灾前联合他人筹建了酱油厂,没等开业就发水了,这回他又找来同伴,在很短的时间里,酱油厂开业了,这不仅使他们又有了收入,而且在全村树起了一面大搞生产自救的旗帜。他爱人干什么呢?丁桂云是个精明人,此时他想起那个本小利大的行当一一生豆芽,芽出来了,她在发水前从辽宁电视台《致富之路》专题中看到了介绍怎样生豆芽的节目,就下了功夫,作了记录。她买来六十斤绿豆,试生。因为洪水过后,缺少蔬菜,到市场一卖挺下货。到年底收入一千五百元。李学不满足他们己掌握的生豆芽技术,又把北镇生豆芽的高手请到家中传授技术。又购了茶炉,大缸,大盆等设备。经过学习和在实践中摸索,他们掌握了一整套的生豆芽的技术,他们生出的豆芽粗壮、鲜嫩、沽白、无病,深受消费者欢迎。
  卖豆芽来钱,而这生豆芽的活计也实在不轻巧。就谈浇水吧,二十四小时之内要给豆芽浇四次水,每次要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就谈摆弄水,一天连浇芽再清洗用具共需二十多缸水,在冬季里进行这“流水作业”谈何容易!可是,他们生豆芽,在春节前已经收入两千二百多元钱了。
  等靠只能浪费时间,干才有出路
  李学在养鱼、养鸭上投资大,损失也大,他是重灾区里的重灾户,在他看来,“走着吃比坐着吃强——不能靠救济,不能等照顾,等、靠只能浪费时间,只有用勤劳的双手去干才有出路。”洪水一过,他就寻找生产门路,尽快上马。每次上级领导来检查,询问他收入多少钱,他总是如实回答,有些人“关照”地告诫他,你挣多少钱一点也不瞒,以后政府下来救济款,你得不着多少了。他耐心地解释:“受灾面这么大,现在国家也不太富裕,都靠国家不是办法,自救,自救,要突出一个‘自’字,要自力更生啊!”
  李学有个笔记本,他有生以来重大事情都记在上面了。一九八五年九月,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向他颁发了《青少年抗洪救灾先进个人证书》他记上了,水灾后新闻单位前来采访,他记下了。一月一日他也记下来了,今年元旦那天,市委书记和其他一些市、县领导同志给他拜年,他感动了,然而更使他感动的是,市委书记的一席话。王占同志说:“年轻人正是有为的时候,干,不要怕摔跤,摔倒了再爬起来,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他向领导汇报准备再干两年,还清债务,买台彩电(水灾后,他把录音机卖了作为生活费,黑白电视机顶赊鸭子的帐了)。王占同志说:“不行,两年时间太长,今年年底要买上。”“靠血库里的血是有限的,只有自身产的血才用不完。”这带有哲理的话,被他牢牢地印在脑子里了,写在本子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在采访他时,要录他一段讲话。请他谈谈今后的打算,他侃侃而谈。当录第二遍时,他听记者说:“全国十二亿人民将听到你的声音”,他呜咽了,心想,向十二亿人讲话,可我的花环还没有织成啊!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德天
责任者
李学
相关人物
苏朋文
相关人物
丁桂云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辽宁电视台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