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开拓者的足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2016
颗粒名称: 一个开拓者的足迹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86年1月,大洼县染织厂厂长、共产党员董长江重视信息,知能善任,勇于改革,只用一年多时间,就改变了一个后进企业的面貌。
关键词: 董长江 信息 改革

内容

王森
  大洼县染织厂厂长、共产党员董长江重视信息,知能善任,勇于改革,只用一年多时间,就改变了一个后进企业的面貌。
  从一九七六年以来,大洼县染织厂一直靠国家贷款过日子,仅八年时问就给国家亏损一百八十四万元,真可谓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由于企业濒临绝境,有的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纷纷要求调离。就在这个时候,董长江同志担任了厂长。
  他上任后,首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动群众献计献策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在厂长办公会上,他提出四个问题。一是掌握信息,产销要对路:二是改造设备,搞好转产;三是知能善任,重视人才;四是改革企业管理,健全制度。董长江对本厂切中要害的分析,使全厂领导成员的思想得到了统一。在此基础上,他们制定了“改革方案”。
  这时职工们议论开了:“董厂长还真有点办法,照这样干下去准行,看来厂子还有希望!”
  为了掌握信息,实现产销对路,一九八四年秋,董长江带领考察组到上海进行实地考察,从中发现市场紧俏的是“格状”和“网络”织物。于是决定发挥船小掉头快的优势,取样生产多品种产品。一九八五年他们同海城市西柳成立了“市场调研销售理事会“”同西柳签订了购销合同。除此之外,染织厂还同全国色织布研究中心、大连等地保持信息联系,基本掌握了市场紧俏产品的信息。
  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产品销路越来越广,顾客主动上门订货。
  这个厂有五十六台窄幅织机,不适应生产畅销的宽幅布。董长江采取自筹资金和贷款的办法,购进七十二台新型宽幅机,投入了产品生产。
  准备车间工作量大,人员分散,管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下道工序的生产。选谁做这个车间的主任呢?董长江经过了解,让原织布车间的工人王华安担任这一职务。王华安果然不负所望,到准备车间后,身先士卒,敢抓敢管,没几天就打开了局面。原先厂设计室只有两名技术人员,很不适应改革工作的需要,于是他将华东纺织工学院毕业的王静和大连轻工学院毕业的任飞等五名同志调到设计室工作。并要求设计室每天要拿出三个设计新样品。一九八五年,设计人员共研制出一百五十个新品种,五十五个投入生产。其中有三个成了拳头产品,为厂增加二十万元利润。
  一九八五年生产的被动局面一下子打破了,在原料提价二十八万元和处理老产品亏损十三万元的情况下,实现利润五十一万元,上交税金三十万元。工人们说:“我们厂子能有今天,董厂长功劳最大。”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森
责任者
董长江
相关人物
王华安
相关人物
王静
相关人物
任飞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大洼县染织厂
相关机构
华东纺织工学院
相关机构
大连轻工学院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