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之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1988
颗粒名称: 「将相」之间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1月15日盘锦报登载的关于东郭苇场场长和党委书记工作中相互配合的文章。
关键词: 东郭苇场 企业 工作

内容

孙成山
  有人说:将相和,企业活。如何求得将相和,其中很有些奥妙。我们在东郭苇场采访,受到了启迪。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对很典型的“将相”。场长张朝臣,一米八的个子,魁实的体格,办起事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甚至连走路也带着一股风。相比之下,党委书记冯国珠,显得瘦削一些,精干中透发出沉稳,深思后亦不乏果断。
  这样一对性格各异的人物,工作中能配合得好吗?事实的回答是:这对老搭档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前年十月下旬,东郭苇场实行了场长负责制。这是新事物,有人不理解,党委就召开各级负责人会议,反复宣传动员。这位曾在大学运动场上大显过身手的党委书记,至今还好用体育术语拟人状物。他做了个形象的比喻:“现在场长成了主攻手。书记就是二传手。一副担子哪头也不轻。要打好一场球,还要配合默契,自动补位。”
  老冯的比喻再恰当不过了。主攻手,张场长确实当之无愧。面临重大问题,老张历来不怵手,看准了就大胆决策。素有“大帅”之称。去年春天,围绕对虾人工养殖,产生了激烈争论。起因是上一年也曾养过,上秋连个虾须子也没见着。今年对虾还要不要养,一时成了焦点。
  “养!坚决养!我就不信养不出名堂来!”张场长一锤定音。他不是莽汉。他是经过充分考虑的:要把企业搞活,就要以苇为主,发展农工副,非把封闭型、生产型改成开放型、生产经营型不可。而人工养虾,正是利用自然条件的优势综合开发利用滩涂苇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上一年对虾流失,是汛期大潮,围海大坝决口造成的,决不能因噎废食。他把自己的想法同冯书记谈了,冯书记十分赞同。
  冯书记赞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对虾养起来后,冯书记每周都要到距场部七八十里的养殖场去。他发现虾场班子需要调整,就同张厂长研究,及时加强领导力量。他托人买来养虾书籍,一本一本潜心学习。每逢老张外出开会,学习,老冯就去得更勤了。养殖技术,经营管理,哪方面出了问题都和虾场同志一起查找原因,直到找到解决的办法才离开。有时,他还亲自化验虾池水盐度,分析海水淡化趋势,帮助制订技术措施。去年汛期,他们事先加强虾场防汛力童,终于保住了虾池,开拓出一条新的生产途径。
  类似这样的事,全场上下的干部谁都能讲出几件。
  张场长性格直,说话也直:“都说我大胆,这胆哪来的?没有党委的支持行吗?”这是肺腑之言,也是从一件件事中实实在在体味出来的。以前,全苇场各管区按一个档次承包。张场长经过分片调查研究,感到这样承包仍有弊端,不宜调动积极性。他设想,根据苇场塘段不同,潜力不同,芦苇生产管理的难易不同,分成四档,每生产一吨苇子分别以八角、一元、两元、四元的报酬搞分档承包,调动各个角落的积极性。
  这件事传开以后,又引起一片争议。有的认为:“苇场利润多、贡献大,用不着再搞什么新花样。”有的认为现行的办法就挺好;也有的担心这么包自己吃亏;还有的存在怕搞乱套,无法收场的疑虑。一时议论纷纷。
  张场长把自己的设想向党委汇报后,大家也都感到事关重大。但冯书记心里是有数的。他在苇场工作了二十余年,对每块塘段都了如指掌。张场长的建议可以兴利除弊,对提高芦苇产量有重大作用。他当即表态支持。但干部中存在的思想同题却不是单靠表态能解决的。老冯分析了不同的思想反映,分别找各管区党支部书记谈心,分析形势,查找利弊,权衡得失。他的下级对老领导历来是佩服的。这一回,他们再一次被说服,由于他那详细的说明,冷静的分析和富有逻辑性的表述。认识逐步统一了。但老冯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还发动工青妇和党委各部门的同志,分头做思想工作。自己则同张场长一起逐个管区落实分档承包。
  难道这两位将相之间,从未发生过矛盾和冲突吗?有过,有的甚至来得还很突然、很尖锐。但都能得到妥善的解决。这种解决不是外向的爆发,象炸弹爆炸,引起轰天巨响,而是内向的化解,就象酸碱中合一样。内部发生了变化,外部并没有什么裂痕。
  去年初夏。老冯去北屁岗子管理区检查工作,顺便提到了管区办公室的大修问题。管区主任张振庭和书记李彬说:“那十间房子不是不修吗?!”老冯听后不由一愣,觉得突然,却没有露声色。管区领导说:“前几天,张场长来了,说房子不修了,要打井。”听到这里,老冯已全然明白,这个管区是先进单位,奖状挂满墙,但办公室却年久失修。管区领导提出要在去年大修一下,场里同意了。并决定拨款五万元。现在张场长决定不修了,要打井,是应该打个招呼。但老冯和老张相处多年,深知他的为人,看准了事情常常当场表态的。想到历年冬季芦苇收割民工吃水困难,平时苇田灌溉也需要水,作为一场之长,临时决定把修房款改为打井用,是完全应该的。他一天到晚,内管外交,忘了打招呼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当他考虑到上边党政领导分成两条线,底下就会分成两大片的情况之后,心中的一丝不快荡然拂去。他谈锋一转,同两位管区领导谈起打井既可解吃水之难、又可得灌溉之济,办公室晚修一年亦为不晚的道理。两位领导听后都觉得在理。
  更为可贵的是,东郭苇场的党政领导都有自动补位的积极主动精神。因而,党政两摊工作都不会受到影响,党政领导之间谁不看谁的笑话。
  张朝臣虽然是场长,但对党委工作,对政治思想工作,却象对待企业管理那样上心。在各种会议上都强调两个文明建设,谈政治思想工作。有的干部闹情绪,互相之间有别扭,他都主动做思想教育工作,从来不等不靠。但他一年经常外出开会,参观学习。遇到有些应该场长抓的事,冯书记也是自动补位,都把做好工作放到第一位。去年八月,盘锦遭到特大洪涝灾害。八月二十三日,场部接到市防汛指挥部命令一一八月二十四日,出动一千人去盘山修筑第二道防线。当时张场长正在北京开会。冯书记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调动人员、车辆,第二天把一千一百人带到盘山,连续在大堤上指挥十五天。张场长从北京回来后,立即赶赴盘山,加强指挥,胜利完成抗洪任务。
  去年十二月初,正是苇场大忙季节,有七市县的一万五千多民工、一千三百多台大车在塘割运垛芦苇。这时,省造纸芦苇公司指定东郭苇场出一名主要领导,随辽宁省芦苇考察团出国考察。张场长执意让冯书记去,冯书记执意让张场长去,你推我让,最后“官司”打到省公司,结果上级决定张场长出国。冯书记又主动“补位”,当起了芦苇收割的总指挥。他和分管的副场长一起圆满地完成了芦苇收割的指挥任务。
  将相和,企业活。实行场长责任制一年,东郭苇场两个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各项事业都有很大发展。去年芦苇产量达到十二万五千多吨,产值和利润都创历史最高水平。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孙成山
责任者
张朝臣
相关人物
冯国珠
相关人物
李彬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东郭苇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山
相关地名
北京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