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节亭亭易见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1556
颗粒名称: 真节亭亭易见心
并列题名: ——访老山前线干部家属李冬玉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11月12日,盘锦报登载了高佩亮访问在英模报告会上,向英雄们赠送礼品的市高中英语教师李冬玉同志。
关键词: 英雄们 礼品 李冬玉

内容

本报记者 高佩亮
  我访问了在十月二十二日英模报告会上,向英雄们赠送礼品的市高中英语教师李冬玉同志。
  虽然时间很短,话题不多,可印象挺深。
  李老师指着墙上的照片对我说:“那个军人就是我的丈夫毕研增,连职技师,现在正在老山前线。”
  我问她:“毕研增常来信吗?”
  “写封信邮去,送到他手里得二十几天,还得是好天气。他往家写信也是一样。”
  “一来信也就是那么几句话,吃得挺好,身体挺好,一切都好,放心。好象他们那比哪都强。听说那边的米煮出饭来,吹口气能一粒一粒地散开花。他是山东人,吃惯了面,吃那个饭又生活在那恶劣的环境,不瘦才怪。”
  “可就这么几句话,也能让我放下点心。”
  “他老问:‘爸爸身体怎样了?你怎样?家里有什么困难吗?’”
  “他是很惦着你们哪!”
  “是呀!可爸爸住了三个多月的院,孩子也曾病了一场,还有家里那么些恼人事,这些能跟他说吗?”
  “他在前线,情绪很重要,知道了只能更放不下心,我自己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他最惦着的还是孩子。上前线的时候,我本想去给他送行,可孩子才两个多月,到底没去成。”
  “他总问,孩子会叫我爸了吗……”
  李老师的眼里闪过一丝泪花,她从炕上抱起孩子,笑呵呵地掩饰过去了。那孩子挺壮还挺乖,要不是李老师告诉我是个女孩,我还一直以为是胖小子哪。
  那孩子会喊爸爸刚刚四天,毕研增同志要是能亲耳听到,一定会高兴得拍两下孩子再亲两下的,可他只能在遥远的边疆,在枪炮声的间隙中想象女儿叫“爸爸”的声音,女儿也只能到墙上找爸爸。
  李老师接着说:“昨天,和研增一个师的曹庆瑜科长来看望我们。当时光激动了,他走了才想起得表示一下家属的心意。我就和爸买了几支笔,急忙送到了会场。”
  李老师始终都是慢声细语很平静地说着。话很朴实,甚至平淡,但她对亲人的柔情,还是分明地流露出来。
  回来的时候,看到夜空上快要满了的月亮,想起了《十五的月亮》中“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句情真意切的歌词。又联想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许多象李冬玉这样的前线将士家属,能够举重若轻地背负起各种困难哪?
  “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这不就是边防将士“家属们’的品格吗?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高佩亮
责任者
李冬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