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显示威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1468
颗粒名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显示威力
并列题名: 盘锦采访见闻之四
其他题名: 灾区群众进一步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方针政策的正确。他们说:“遭灾没受苦,逃难胜投亲,真是遇上好世道。”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10月25日,盘锦日报登载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显示威力”一文,文章介绍了笔者访问受灾后的盘锦市的见闻。
关键词: 洪水 社会主义 盘锦市

内容

一场大洪水,振奋万人心。“社会主义就是好!”目前在辽宁,在盘锦,到处都能听到这样的赞语。
  8月23日,被外洪内涝冲刷浸泡十多天的辽河支流——小柳河堤坝岌岌可危;正在第一线指挥抗洪抢险的省长全树仁和专家们计算没有上千方大块石,便无法应付一旦决口的险段。但偌大的盘锦全是平展展的农田,竟没有一座石山、石场。全树仁同志及时把情况通报给临近的锦州市。锦州市委书记周峻山和副书记、市长胡占山立即动员全市人力、物力支援盘锦市,并提出:“盘锦的灾情就是锦州的灾情,盘锦的困难,就是锦州的困难,盘锦需要什么,锦州就竭尽所能支援什么,需要多少就支援多少!”当即部署,由市长胡占山负责,在八小时内,筹集三千立方米大块石料,于24日清晨送到小柳河决口险段。仅一个半小时,市政府就调集二百四十三辆卡车,同时部署临近盘锦的北镇、锦县组织了两千人的抢险队。这些事办完,已是23日掌灯时分,天下着雨,胡占山带着车队查看几处大型采石场,发现现存成品料数量太少,现开采已来不及,他立即通知县、乡把盘锦灾情、保辽河大堤急需石头的实际情况向全体群众通报,请大家支援。于是,石场的现存成品装上了车,群众准备盖房的石料装上了车。当运石车队到达锦县石山乡石北村时,村民赵东山主动把十米建房石料献出;旅店承包户张宝霞欣然把正盖半截的新房的石料献出来。她说:党的富民政策使我这个困难户变成了富裕户,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如今盘锦受灾,正是我以实际行动报答党和社会主义恩情的时候,你们装吧。她还扒掉旅店的一段院墙,把好石头运往盘锦堵决口。24日凌晨。胡占山带领一支二百四十三辆车的运石队,在规定的八小时内赶到了盘锦。
  北镇县赵荒地乡有个专业渔业队(集体企业),有三十六条船,一百六十名渔工,8月中旬本已进入渤海近海捕捞海蜇,当听到辽河告急,盘锦被围,马上掉转船头,主动参加抢险救灾。这支英雄船队,在房屋倒塌的重灾区,从房顶、树上、坝上抢救灾民近万人和大量财物。奋战七天七夜,分文不取,还把自备出海的粮食、蔬莱以及衣物被褥接济了受灾群众。
  沈阳、抚顺、阜新和省直机关以及内蒙古的赤峰市得知辽河告急,盘锦陷入洪水包围的情况,负责同志立即率领车队为盘锦送来了大批物资。据盘锦市防洪指挥部统计:各兄弟市、县共计支援防汛用草袋七百一十五万条,木杆二万三千根,炸药二百吨,粮食三十三万七千斤,食品三万一千斤,衣服三十五万三千件,煤五百零五吨,蜡烛一百五十箱,火柴四万包,塑料薄膜三千三百五十多斤,蔬菜六十八万斤,和十多个医疗队。这些及时有力的支援,对保住辽河大堤,保住盘锦,立了功劳。
  灾区群众说:“遭灾没受苦,逃难胜投亲,真是遇上了好世道。”
  几乎在抢堵小柳河决口险段的同时,省防汛指挥部综合分析了辽河三次洪峰冲刷后的辽河大堤的情况,险情更重。于是刻不容缓地提出:在第四次洪峰到来之前,把盘锦市区、辽河两岸的老弱病残妇孺,疏散到安全地带。
  十几万人大搬家,其中80%是婆婆妈妈娃娃,况且要在三、四天内撤出,谈何容易。接待任务又落在临近的锦州市。而锦州市这时也以局部成灾,他们是一边自救,一边救人。北镇县和锦县首当其冲,挑起这副重担。市里动员三百多名干部成立了前线指挥部,沈阳铁路局临时编组十一列专列昼夜抢运。两县动员千人干部队伍,上千部汽车转运、接待盘锦灾民。疏散、转运、接待灾民的一件件工作,恰似一曲曲社会主义好的赞歌,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锦县三台乡方胜村六十岁的老党员姚广荣主动接待盘山县渤海乡常家村常庆元老小四口。这一家老的七十三,小的才五岁。刚下车第一顿饭,老姚想他们一路上了火,就做了顿水面条,第二顿就包饺子,以后顿顿是细粮、熟莱、肉,晚上还在一起看电视。院子里的苹果熟了,他摘下一筐大家吃……七十三岁的常老大爷感动得老泪横流。他同老姚唠家常:我活七十三,这是第三次逃难了,旧社会逃难,九死一生,别说睡热炕,就是在财主家门洞屋檐下避避雨,人家都当贼提防你。那年月,能领到一碗粥就算不赖了,解放初期发大水,发了救济粮。这次发大水,没想到还能住热炕,吃细粮……老姚说:老常哥,咱还得说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政策好呀!这事若发生在穷过渡那阵子,我也没这个能耐这样接待,现在生活好,就是你们不来,我们也是天天细粮。现在是托党的福,社会主义的福啊!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互相帮助,同舟共济是社会的公德。”
  在疏散人口中,有接近临产和刚刚生产几天的妇女,她们是心系胎儿、婴儿,家也惦记着远离家园的产妇、母子是否平安。北镇、锦县妇联,组织了专门接待产妇的护理小组,按人包干,为产妇请来了检查医生、接生护士,准备了产房,产妇用的红糖、小米、鸡蛋、小衣服、小枕头、小被褥,连牛奶、奶瓶和母子补养品也全置备齐全。产妇们感动地说:“没想到逃难中生孩子、养孩子比在家都安生,样样从人心,随人愿啊!”“孩子长大了,我给他上的第一课就要讲讲‘你是怎样出生的!’”当洪水从盘锦退下时,疏散到锦州市的四万五千多人,返回盘锦的车中,多了二十三个小“水生”。
  转移医院的病人,十分不易。长期病号顾虑到新的地方医疗不济,加剧病情,但也怕洪水进市,病人更无保障。盘锦市农业银行干部常金相患气管喘息住医院多时,这次随爱人转移到锦县大凌河镇傅文山家。老傅是铁路装卸工人,一看来了个病号。马上腾出一间正房安顿下来。常金相住了九天,老傅除了请医生来家给他看过两次外,还送他到锦州市医院检查一次。吃的也尽量加强营养,临走时还特意给他带上四十个鸡蛋。感动得这对夫妇不知说啥好,最后两家约定从此常常联系,结为好友。常金相爱人还告诉记者:傅文山二儿子年前结婚,说啥我也得去登门祝贺,人家待咱可太好了。在大凌河,记者会见了傅文山,问他:为啥待灾民这般好?老傅笑了笑说:“我觉得这是作为社主义国家一个民,应具有的社会公德。他们受灾,又有病人,我们接待他们尽量在环境,吃、住、医条件上给他们一些宽慰。就是花了钱,也花得起,因为这几年日子确实好起来了。在我们这个国家,助人为乐应该是一种公德,我们有难处,到人家那里,我想也不会差,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互相帮助,同舟共济是社会的公德。”这是锦州市广大农民的心声。他们接待一万户盘锦灾民那股热情、热心、周到、细致入微都是发自内心。市、县、乡救灾部门向记者介绍:没有一人一户一村,向政府提出要补助款。问他们为什么不要,他们说:大片遭灾,国家建设受损失,们们富裕了,分担点不算啥,提补助就见外了。
  是啊!这何尝不是社会主义好的一个明证:旧社会锦州市区75%的土地集中在地主、富农手中,广大农民当牛做马,那时候发大水,占人口95%的贫苦农民遭殃,赤地千里,卖儿卖女。今天,这里占农村99%的农民已经得到温饱。50%的农民富裕起来,这是疏散、接待工作所以一呼百应的物质基础。它又一次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党的现行政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
  随疏散人群,来到锦州二千三百多名中、小学学生,市、县、乡统一部署孩子们就地插班读上书。有的学校,采取两部制,有的两人桌三人坐。大部分学生,没想到新地方还能上学读书,所以课本未带,文具短缺。乡、村政府都给一一置备,逃难当中上了学,孩子们个个象欢悦的小鸟。灾区来的孩子,眼含热泪写日记,做文章,题目是:“洪水日记”,或“到此镇我想到了什么?”“我懂得了,因为我们生长在社会主义中国!”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雅华
责任者
全树仁
相关人物
周峻山
相关人物
胡占山
相关人物
赵东山
相关人物
张宝霞
相关人物
姚广荣
相关人物
常庆元
相关人物
常金相
相关人物
傅文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锦州市委
相关机构
锦州市政府
相关机构
盘锦市农业银行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
北镇县赵荒地乡
相关地名
内蒙古赤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