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洪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0839
颗粒名称: 战洪图
并列题名: ——抗洪抢险通讯之一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8月19日盘锦报登载的关于抗洪抢险的事迹文章。
关键词: 洪水 水位 抗洪抢险斗争

内容

读者同志,你看过电影《战洪图》吗?那惊心动魄与洪水博斗的场面,也许会使你久久不忘,感叹不已。然而,那毕竟是展现在银幕上的场面。如今,在大辽河畔,却发生了电影《战洪图》不可比拟的壮观的场面。
  在最危急的时刻
  进入七月中旬,连续几天暴雨,大辽河象一只猛兽,咆哮着从上游猛扑下来。
  水位:五点三米、五点五米、五点七一米……
  流量:二千三百七秒立米、二千六百五秒立米三千二百三秒立米……
  这是一九六四年以来,大辽河在我地区出现的一次最大洪峰。洪水就是命令,河堤就是战场。
  七月二十日凌晨,靠近大辽河岸边的古城子、西安、东风等场乡的主要领导和机关干部,立刻闻风而动,及时组织了近万名抗洪抢险大军,冒雨赶到大辽河大堤。
  八月二日,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海潮出现了。海水倒灌,东风上口潮位高达三点八三米,河水猛烈上涨。八月七日,辽河出现了第二次罕见的大洪峰。
  抗洪抢险处于最危急的时刻。这天,盘山县古城子乡夹信子村河滩上一百二十延长米的堤坝,劈落一半滑进了河里。
  在现场的乡党委副书记纪维海同志,立刻组织四百多人,奋力抢修。当他们在老坝外围起了第二道护堤后,洪水象一只饿虎,迅速“吞食” 了第一道堤坝。刚刚垒起的第二道堤坝危在旦夕。此时,已经奋战两天两夜的人们,精疲力尽。看到这种情景,党委副书记纪维海心急如焚,如果二道堤再被冲毁,万亩良田将被洪水淹没,油田和城市也将受到严重威胁。“再垒第三道坝!”随着一声喊,纪维海腾地从地上站起来,带头扛起装得鼓鼓的土包,走在前面。群众一个个扛起土包跟了上去……
  一天一夜过去了,人们的肩膀压肿了,磨破了,出血了,但没人喊累,没人叫苦。第三道堤坝筑起来了。洪水被拦住了,四千多亩庄稼保住了,人们高兴地说:“不是干部带咱打冲锋,眼看到手的劳动成果,就被洪水冲进大海里了!”
  是啊,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干部们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他们把个人安危和家庭的利益都置之度外,表现了崇高的忘我精神。
  东风农场二道边分场党支部书记董凌元,在防汛最紧急的时刻,家里打来电话,妻子病了,卧床不起,小儿子也病了,在兴隆台医院作手术,要他立刻赶回去。场领导听说这事后,安排他马上回去,可是董凌元看到河水继续猛涨,情况万分危急,怎么也不肯离开,最后他给妻子的妹妹捎了个口信,要她帮助照看家里。
  万众一心斗洪峰
  八月六日晚,一场暴雨过后,东风农场大北屯分场有八十米延长的堤坝严重渗水,眼看就有滑坡的危险,情况万分紧急。当时,农场命令,各个分场增援。闻讯后人们紧急行动。二道边分场年近花甲的农工刘思远外出刚回来,听有汛情,饭都没顾得上吃,柱着拐棍,冒雨奔走二十多华里,连夜赶到工地参加抗洪抢险。大北村分场村民组长韩宝仁有病住院,职工宋世学主动代替他的职务,组织群众连夜赶到抗洪抢险第一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八月七日,当第二次洪峰猛烈地向大洼县东风、西安农场袭击的时候,驻军八一〇六五部队和八一四〇〇部队,及时派出六百名指战员,帮助抗洪抢险,连续奋战三天三夜。八月八日,东风农场大岗分场出现了险情,大堤处于危急关头。附近的马家、二道边等分场的干部群众闻讯后,纷纷从自己家里拿出草袋、木桩、草绳和铁线等上堤抢修险工险段。
  洪水无情人有情。在抗洪现场附近的群众,对上工地的民工处处支持、关怀、照顾,千方百计为他们服务,表现出了深切的情谊。河沿分场妇联主任王素芹,天天主动为民工做饭。由于连日下雨,柴禾被雨淋湿,民工做饭遇到困难。王素芹特意用自己的钱买回电饭锅,解决了民工做饭难的问题。她还把自己平常舍不得盖的新被,拿给民工盖。当地群众的这些举动,使抗洪民工深受感动,激发了他们的战胜洪水的斗志。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纪维海
相关人物
董凌元
相关人物
刘思远
相关人物
宋世学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