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谍红“财神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0469
颗粒名称: 不做谍红“财神爷”
并列题名: ——记共产党员李忠海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在盘锦市农村金融工作会议上,一位农金员的发言,牵动着到会者的心,引来钦佩的目光。他就是共产党员、省农村金融红旗手、盘山县农业银行古城子营业所的李忠海。
关键词: 金融工作 共产党员 农村

内容

在我市农村金融工作会议上,一位农金员的发言,牵动着到会者的心,引来钦佩的目光。他就是共产党员、省农村金融红旗手、盘山县农业银行古城子营业所的李忠海。
  有人说农行营业所是当地的“财神:。李忠海觉得,如果这个话是指营业所很有钱,那还没啥。但有些老百姓往往说的是农金员得罪不起,需要打板“供着”,这就值得警惕了。做为一名农金员,尤其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应当以“财神”自居,而应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
  这几年,农业银行的货款投放,由面向集体转向千家万户。一些农民有时向农金员送礼表示心意;也有人谋求不合理贷款,给农金员行贿。在这种情况下,李忠海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他给自己制订了“约法三章”,不搞人情贷款;不接礼;不白吃白喝。
  一天晚上,老李下班回到家,发现他问老伴这鱼是哪来的。老伴告诉他,是一个村民为表示谢意送来的。老李一听激了:“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嘛,谁送东西都不收,你咋就……”“那人非让收下不可,我实在推脱不掉,寻思等你回给还他钱就是了。”老李把鱼过秤后,忙给村民送钱去。老李有一次到一个村搞调查。中午,村里准备好了饭菜。老李谢绝了款待,趁村民回家吃午饭的机会,饿着肚子到村民家吸收储蓄存款。
  随着改革浪潮的兴起,许多农民向第三产业发展,资金需求量增多,农货资金紧缺。为聚集农村闲散资金,李忠海走遍了自己所承包村片的家家户户。
  蔡家村有位村民几年来粮食连续丰收,而生活却比较俭朴,一直没有置什么新家俱。他的卖粮钱呢?为什么没来存款?老李带着这个疑问来到他家,向他讲储蓄的好处,这位村民却一个劲儿地说自己没有钱。谈了一会儿之后,老李发现他主要是怕露富,就耐心地说:“放心吧!我一定为你保密。如果你还不相信,我可以告诉你,现在在我这存过钱的就有上千户,金额几十万元,你能说出谁家在我这里存多少钱?你能说出一户,你可以一分钱不用存。”这位村民的思想顾虑解除了,当场拿出三千元钱,接着又从一个角落里扒出一包有几子收藏已久、封皮打上“六六粉”的钞票条鲜说:“以前我总认为你们为储户保密是说鱼。说而已,做不到的,这会儿,我信着你了。”
  一个盛夏时节,老李同七台子村的村民约好第二天去办理储蓄存款。不料,第二天下起了大雨。一些同志劝他别去了。老李说:“下点雨就不去,人家今后还信得过我们吗?”于是,他在瓢泼大雨中,踏着泥泞的乡村小路,徒步十多里路来到七台子村。村民们望着满腿是泥的老李,十分感动。老李当场吸储二十三户,金额达两千四百多元。
  李忠海放款也到户。农民张君才有病,无钱医治,他主动上门送去五十元钱贷款。去年八月,有一名储户盖房子急需用钱,因为忙于联系备料,没时间来银行。老李知道后,马上就给他送去了未到期的八百元定期储蓄存款,那位储户感动地说:“你真是咱农民的贴心人哪!”
  李忠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农民群众的爱戴和信任。仅近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就放出和收回农业贷款一百六十九万多元;吸收储蓄存款七十二万多元。在他吸储走访的农户中,平均每户储蓄存款五百五十九元二角三分。
  本报新闻班学员 杨方伟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方伟
责任者
李忠海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