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时光的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0316
颗粒名称: 追赶时光的人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5月7日盘锦报登载的关于辽河油田460钻井队工人、盘锦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赵长青的文章。
关键词: 劳动模范 工作量 精神

内容

人人都知道时光一去不返,年华不可虚度,青春不会再来。当你蓦然回首,开始意识到自己丢失了一大段人生中最可宝贵的时光的时候,那该怎么办呢?悲切,颓糜,潦倒?还是猛醒,直追?
  有一个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正确的回答。他在急如星火地、近乎发狂地追回已经失去的十年。他的名字叫赵长青,是辽河油田460钻井队工人,盘锦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一个沉沦者
  一九六〇年,高中生赵长青在家乡黑龙江省参加了大庆石油会战,之后又转战到大港油田。火热的年代,沸腾的生活,使这个头脑聪明、工作勤奋的年轻人生出多少美好的幻想。他被评上“青年标兵”并不满足,又暗暗立志要当个王铁人式的劳动模范;获得了“技术革新能手”的称号,又立志要靠自学成为一名工人科学家……在这位青年人前面似乎有一条色彩斑斓的路。
  可是,江河倒流,日昏月暗,一九六六年开始的那场大沙暴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席卷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停工停产,辩论,武斗。一种不可名状的迷惘、苦闷、无聊感笼罩在他的心头。他先是工作散漫,接着生活放荡,变成了出名的后进工人。国家一乱就是十年,他从此一陷也是十年!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大段时光,就这样白白流逝了!
  时代的召唤
  历史终于翻过了令人沉痛的一页。祖国和她的儿女的命运出现了新的转机。
  一九七六年到一九七八年这段时间,赵长青正在辽河油田某后勤单位工作。这儿是油田的“二线”,比起一线的钻井队来,工作清闲不少。早已对政治毫无兴趣、思想消沉的赵长青,渐渐发现我们国家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他听广播,曾震得他神经麻痹的那一整套极左噪声日渐无力,终至消失了。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乐章越奏越响。他看报纸,时传祥、王铁人这些闪光的名字又重新得到肯定,一切为人民做出过贡献的人都再次获得了应得的荣誉。他到住宅区转转,千家万户的窗口传出跟随收音机朗诵“A、 B、C、D……”声,一个学习科学文化的浪潮正在兴起。他到田间溜溜,以前干活懒洋洋的农民,现在借着钻塔灯火的照耀,早出晚归辛勤耕作。这一切,犹如一部旋律高昂的交响曲,使他那沉寂了十年的心弦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激动地向领导提出申请:到条件艰苦的钻井队去工作,在四化建设的伟业中贡献自己后半生的全部力量。
  伴随着时代的战鼓,赵长青开始了战士冲锋般的生活。
  还我青春花样红
  井架刺天,钻杆飞转,辽河油田某钻区,会战方酣。在数千米地下积聚了亿万年力量的天然气,呼啸着从井口喷出,燃起的熊熊烈火把大地照得通红。
  红光映出了赵长青魁梧的身材,方正的脸盘。刚放下背包的他,面对夺油大会战的雄伟场面,兴奋得不能自已。他觉得自己好象年轻了十几年,浑身上下每一个关节都充满了活力。他跑到并场,抓过一把十字镐,粗壮的手臂把它抡圆,“冬冬冬”一连刨了四个小时,把井台周围堆积的泥浆冻块清理得净光。回到木板房,他顺手操起一支红粉笔,飞快地在床铺上面的板壁上录下了臧克家的一首《抒情》诗:
  自沐朝辉意蓊茏,
  休凭白首便呼翁,
  狂来欲破玻璃镜,
  还我青春花样红!
  已达不惑之年的赵长青,借这首诗表达了喜逢盛世的无比欢欣之情,抒发了为四化大干一场的不可遏制的激情。
  全队几十名工人,无不惊异地发现,这位新来的老师傅,干起活来简直象疯了一样!他被分配担任柴油机操作工,竟然八个小时不出机房!他手拿螺丝刀和棉纱,不停地围着机器检查、维护、调整、注油。无异常情况,就擦拭机器,站着不能擦机器底座,他就躺在满是油污的地面上擦。细缝内的油泥不好清除,他就用细铁丝顶着棉纱一点点地抠,直把那积满多年油垢的机器擦得铜铁发光,漆见本色,使整个机房内铮明瓦亮。他这台机器被上级命名为“标杆设备”,引得全大队的机工都来参观学习,见状无不发出“啧喷”之声。
  八个小时下来,一般人已是精疲力尽,赶快去洗澡,换衣服,然后去娱乐或美美睡上一觉。而赵长青却精神抖擞地参加了下一班的工作。在这义务献工的又一个八小时内,哪个岗位缺人他就顶哪个岗位,岗位不缺人他就干零活:挖排水沟,淘泥浆,垫井场,搬运上百斤重的材料袋,给钻杆螺丝抹油……反正井场有干也干不完的零活,他就在那儿一刻也不消闲。
  从一九七九年到今天,赵长青几乎每天都要这样连干两个班,有时还干更长的时间。有一次,他竟然一连干了整整五十六个小时没休息!
  一个月有四五个礼拜天,赵长青从来没休过。
  一年有三十五天探亲假,赵长青从来没休过。
  六年来有六个元旦,六个春节,六个“五一”,六个“十一”,赵长青也从来没休过!
  组织上做过统计,六年来,赵长青在正常工作之外,已经义务献工一万六千多小时,也就是二千多个工作日,相当于一个钻井工七年的工作时间!
  有人对他这种行动不理解,说:“都四十多岁的人了,没有大学文凭,入党提干都没希望,还不要加班费,为什么这样拼命干?”
  赵长青回答:“我个人确实无所求了,但四化建设需要我们每个岗位的人都拼命干。我要大干十年,献工两万(即两万小时,相当于一个钻井工十年的工作量),把我那失去的十年追回来!”
  寒冰烈火丹心
  柴油机飞转,每分钟一千五百转;钻杆飞转,每小时一千八百转,要想追回那十年的损失,需要他们白昼黑夜,春夏秋冬,不停地转,转,转。
  可是不好,钻杆停了!并且停在最不该停的关头:向上起钻时遇到了阻力。这时,如果不立即让钻杆转起来,就会使五华里长的这根钻杆永久性地卡在地下,一口刚刚打完的价值三十万元的油井堵塞报废!
  赵长青很快地查到了原因,是气路调节阀内的积水冻结,把气路堵死了。
  通知锅炉房加热,锅炉因天气太冷冻坏了;点火烘烤,井场到处是油,操作规程严禁使用明火!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
  这时候,只见赵长青飞快地解开棉衣扣,弯下身去,象抢救被冻僵的孩子一样,把那个冻成冰砣的两块砖大小的调节阀抱起来,紧紧地搂在胸前,双手扯紧棉衣把它包住。“冰砣”贴住肉体的瞬间,他不由得打了一个大大的冷战。他咬牙忍住,把“冰砣”抱得更紧。
  体温融入调节阀,化开了里面的冰冻,高压气通了,钻杆转起来了。
  当时是八二年隆冬的一个大风雪之夜。赵长青在冰天雪地中怀抱调节阀蹲了整整四个小时。寒风从撑起的衣襟下飕飕地吹进去,雪花从张开的领口处刷刷地落进来,他始终一动未动。同志们紧张地起出最后一根钻杆,发现他已成为一个冻得半僵的雪人,体温升高到四十一度。
  又是一个惊险场面。去年九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因柴油机负荷突然加重,排气管一时被烧红.排气管下面浸满油渍的野草被烘烤得起了火。如不迅速把它扑灭,火就会蔓延开来,把整部柴油机烧毁,还会殃及整个井场。当时去取任何灭火工具都来不及。赵长青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掌,挤过排气管和机体之间狭窄的缝隙去灭火。手背挨在烧红的排气管上,吱地冒起一股青烟。扑灭火苗抽回手后,赵长青发现四个手指的第三关节竟然烧得露了白骨。
  同志们要送他去住院治伤,他说什么也不肯,只简单包扎了一下,又接着干起来。这一天,他仍然连着干了两个班,之后也一天没耽误。
  寒冰烈火的考验,连续数年的苦战,使他获得了一个当之无愧的称号——新时代的铁人。
  插上飞翔的翅膀
  莫以为赵长青只是个苦干实干的典型,他的智力同体力一样具有丰富的蕴藏量。他会画画儿,黑板报出得很漂亮;会写诗,晚会上经常朗诵自己的作品;懂音乐,是长春音乐学院函授班毕业生。他还是个出名的技术革新能手。
  人们传说着他这样一段轶闻:文革期间,有一段时间他当烧水工。这活儿按说是不能长时间离开茶炉的。可他安装了一种自动加水、自动控温装置,使炉内的水保持常满常开。他自己一般不在茶炉那儿呆着,只是隔几天到那走一趟,远远望见茶炉在冒气,就知道自动装置没失灵,便转身回去休息。有人向他问起这件事,他不好意思地说:“那时是图清闲自在,现在搞革新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钻井进度。”
  井场使用一种三相电动机。如果其中一相电路断了,其它两相仍旧连通,电机继续运转一阵就会烧坏。有时打一口井要这样损失几部电动机,既浪费国家财产又影响钻井进度。这天,又这样烧坏了一部电动机,赵长青非常恼火,下班后,饭也不吃,觉也不睡,守着它鼓捣起来。他根据电学原理在闸盒的三条保险丝上各附加一条电热丝。一旦一相电路出了故障,电动机就停止运转,简单维修一下便可重新使用。这种看去很土的“电动机自动跳闸保护装置”,解决了洋设备也难以解决的问题。从那以后,井场再未发生过烧坏电机的事。
  还有上面提到的赵长青怀抱过的那个气路调节阀,它在冬季积水结冰是经常的事。它一旦堵塞,轻则停钻,重则使绞车失控,出现严重的“顶天车”事故,几吨重的部件从几十米的高处砸下来,顷刻间井毁人亡。为了给调节阀和气路的其它部位放水,要安排专人不停地巡回检查。这样既浪费人力也不安全可靠。赵长青经反复试验,又发明了气瓶自动放水装置。每隔二十分钟,它便自动打开各个积水部位的阀门把水排出去。这又引得各井队纷纷前来学习,上级发现后也极为重视,发给他奖金一百元,还要给他申请发明专利。
  专利不专利赵长青不大在乎。他连那一百元奖金也拿去买了革新材料,象以前几次获革新奖时一样。为了追回个人和国家以往流逝的时光,他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体力、智力和财力。说到财力,还应附带提一句:一九八四年以前,他已经认购了三千二百元国库券,今年他准备认购到五千元。
  新的起跑线
  在千里之外的大港油田,居住着赵长青的爱人杨通。这位中年描图员,这几年对老赵真是不满意。六年来她同丈夫只见过两次面,两次都是赵长青于黄昏后到家,看看妻子和两个孩子,商量一些紧要的事,第二天天不亮就乘早车赶回辽宁,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杨通想起老赵在大港时的表现,怎么也不相信丈夫的话。她甚至怀疑丈夫又有了外遇,不恋家了。再三踌躇之后,她向赵长青的领导写了信,打听老赵的真实表现。
  辽河油田钻井一公司工会知道这件事后,特派两名干部专程来到杨通的家里。他们带来了党组织、工会组织对她的亲切慰问,也带来了赵长青获得的一些奖状,上面分别写着:
  “钻井一公司标兵”。
  “辽河石油勘探局劳动模范”。
  “全国总工会优秀积极分子”。
  “辽宁省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优秀读者”。
  还有九张大红立功喜报。
  赵长青从来没向妻子说过这些。妻子现在才惊讶地知道,他在短短六年里竟获得了这么多荣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对丈夫的爱慕情充满心窝,在生人面前,她的脸上也禁不住堆满了笑容。
  赵长青呢,他丝毫也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前不久,又做出了令人惊奇和钦佩的决定:申请由机工改为钻工。钻工比机工累得多,并且有相当的危险性,伤人的事时有发生,因此,有些人不愿意干。可是赵长青心里想的却是:当钻工可以在单位时间内付出更多的劳动,不但在量上,而且在质上追回失去的时光。现在,他已经手把大钳虎气生风地战斗在井台上了。他说:“六年前我刚刚下并队当机工的时候,就有一种站在百米起跑线上的感觉。现在改行当钻工,又产生了这种感觉。我要继续以冲刺的速度跑下去,一直跑完后半生的全程!”
  啊,让我们这“被耽误的一代”,都象赵长青这样努力奋发吧,为了不堪回首的过去,为了大展宏图的现在,为了光辉灿烂的未来!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史绪桐
责任者
赵长青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辽河石油勘探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