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苇海荡芦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0047
颗粒名称: 万顷苇海荡芦花
分类号: F327.65
摘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盘锦苇田的面积为八十八万亩,实际产苇面积六十六万亩,总产量二十八万五千吨,年产值一千八百多万元。
关键词: 芦苇 生产潜力 经济效益

内容

同志,你可曾知道全国第一大苇田吗?它就是我们家乡的盘锦苇田.它的面积为八十八万亩,实际产苇面积六十六万亩,总产量二十八万五千吨,年产值一千八百多万元。
   这片自然苇田面积广阔,历史悠久.但是,它的发展期还是在新中国.解放后,辽滨、赵圈河、东郭、羊圈子四大苇场相继建立起来,芦苇生产发展很快.百里人工长堤,如拦海卧龙,成为苇田的卫土;新建的十座大中型抽水站和两个流动抽水点,以一百多个流量的速度为苇田灌溉“桃花水”;人工栽植芦苇试验成功,为扩大苇田面积,闯出新路;航喷二钾四氯等农药,有效地控制了苇田天敌蚜虫、粘虫、钻心虫的发生蔓延;机械翻土,起到断根松土、更新重壮的作用,解决了老塘退化问题。茫茫苇海呈现勃勃生机。
   苇海无私地献给人民,每年从这里运出二十多万吨大苇,用于造纸.。苇乡编织业源远流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七万多个编织户如雨后春笋。荣兴农场小庄子村编苇茓子人均年收入三百多元,素有织席大王之称的平安农场张明岐,年收入四千多元。
   盘锦苇田芦苇生产潜力很大,据讲,到一九九〇年,盘锦苇田基本建设将有很大发展,拦海筑堤工程可完成二百万立方米,打深井十六眼,建七座四十个流量的抽水站.。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育苇、管苇方法,产苇面积可扩大到九十万亩,平均亩产五百一十二公斤,开辟八百公斤的高产田十七万亩.如。如果这个目标实现,每年可增产芦苇三十四万吨,创产值两千八百多万元。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铁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盘锦苇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