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閣心上的宝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17470
颗粒名称: 徐芳閣心上的宝貝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63年3月初,本溪市钢厂炼钢車間的修炉工段长、技师,共产党員徐芳閣,学习某钢厂的操作方法見效后,为节约成本带领工人到河沿街去挖废鎂砂。此后废鎂砂成了徐芳閣心上最珍貴的宝物,他看見掉一粒都心疼。
关键词: 本溪市 徐芳閣 废鎂砂

内容

今年三月初的一个星期天,徐芳閣带着五个同志,从百里外的某钢厂“取经”回来,一下火車,連家也沒頋上回,就径直奔钢厂走去了。
  徐芳閣是钢厂炼钢車間的修炉工段长、技师,共产党員,今年整五十岁。他这次不辞辛苦地到兄弟厂去“取经”,目的就有一个:节約鎂砂。
  炼钢是离不开鎂砂的——旣要用它打炉壁,又要用它补炉。这东西比較缺,价格和白面差不太多。所以,爱厂如家的徐芳閣特別珍惜它。去年他利用旧鎂砂打炉壁,給国家节約五万多元。今年二月討论增产节約計划的时候,他从技术月报上看見某钢厂炼一吨钢比他們少用鎂砂六、七公斤,立即向車間和厂长提出要求:到某钢厂去“取经”。不久,他的愿望就实現了。
  二月末的一个下午,他和他的战友們赶到目的地时,离工厂下班时間只差一个小时了,如果平常日子,本可以先找好旅館,吃頓洗尘飯,第二天再到工厂去,今天,徐芳閣坚持在下班前务必赶到工厂,办好参覌手续。他对大伙說:“現在是分秒必爭的时候,大家辛苦一点,有意見沒有?”这句話把大伙問笑了,齐說:“老头不怕累,小伙子怕什么!”就这样,他們下了火車就上汽車,在下班以前終于赶到了这家工厂,把头接上了。
  第二天,他們早早来到这家工厂的炼钢車間。車間主任和徐芳閣是老相识,他拉住徐芳閣的手說:“我們修炉的经验都是学你們的,有啥经可取呀?”徐芳閣笑了說:“別管誰的经验,誰先进就向誰学习。”車間主任說:“好,那你們就看。”他把护炉技师、技术員找来,陪客人一起到了現場。当日实地参覌了一天,晚上又开了个座談会,請这个車間的同志“口授”修炉等经验。完成“取经”任务,恰是星期六晚上,徐芳閣几个人一核計,都說:不逛大街,馬上返回本溪……
  說这話还在外地,現在他們已经走进自己工厂的大門了。徐芳閣到車間和別人唠扯了几句,就急忙赶到修炉工段,和工人一起琢磨节約鎂砂的事,一直忙到下班才回家休息。第二天,他和他的得力助手、技术員王远志等,全盘向領导汇报了某钢厂的先进经验……然后說:“一进人家炼钢車間,废鎂砂一堆挨一堆,我一打听,他們把炉底用过的鎂傳都軋碎使用;炉壁上半截,钢水浸蝕較差,全用废鎂砂打,而且比咱們也薄……我們虽然用些废鎂砂,但比人家还差得远哪!”
  几天以后,領导上经过硏究,立即按着某钢厂的经验,抽出四名检查員,負責检查修炉貭量;其他問題也发动工人动手解决。同时决定,批准徐芳閣采用某钢厂的修炉方法打制一个炉壁,在五号炉孔祥玉班进行試验。結果用这个新炉壁炼了八十五炉钢,比过去多炼了二、三十炉,鎂砂消耗相对的大大降低了。
  学习某钢厂的操作方法見效后,废鎂砂成了徐芳閣心上最珍貴的宝物,他看見掉一粒都心疼。在他的影响下,工人們也都加倍爱惜。一天,原料車間工长李宪章告訴他:河沿街原海綿鉄厂地下过去埋了不少废鎂砂。听这話,可把他乐坏了。隔一天,他抽空去刨开地皮一看,大小块鎂砂都有。他順手从兜里掏出个九成新的手絹,弯腰包了一包鎂砂,就往回走。一进厂門,正碰上車間工会主席王紹刚。王主席問他:“你手拿的什么?”
  “宝貝!”徐芳閣半开玩笑地說。
  王主席上前打开手絹一看,見是一包鎂砂,心里一下子全明白了。連連夸奖不已。他回車間一宣傳,这事就广泛傳开了。
  又隔两天,車間根据徐芳閣的建议,临时抽出十名工人到河沿街去“挖宝”。原料車間工长李宪章也积极助战。工人們挖的挖,筛的筛,几天功夫就筛出八汽車能用的鎂砂。据估計,全部挖出来,能有六十到七十吨。
  这个車間的一些人常这样說:徐师傅脑袋里总装着“节約”两字,每年都要給国家省几万。这种夸奖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述举
责任者
殿权
责任者
永衡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徐芳閣
相关人物
本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