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軌检查員王耀年勇往直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16333
颗粒名称: 鋼軌检查員王耀年勇往直前
分类号: G210
摘要: 全国鉄路先进生产者、本溪鉄路工务段著名的钢軌检查員王耀年,在一九五三年創造出钢軌暗伤检查法之后,又积极地发揮自己的創造智慧,革新技术,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設服务。
关键词: 本溪市 鉄路 先进工作者 王耀年

内容

本报記者卢全林报道:全国鉄路先进生产者、本溪鉄路工务段著名的钢軌检查員王耀年同志,在一九五三年創造出钢軌暗伤检查法,为人民的鐵路运輸事业做出貢献之后,不骄不躁,又积极地发揮自己的創造智慧,革新技术,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設服务。
  王耀年,这位年逾六旬的老工人,解放后以主人翁的高度热情和創造性的劳动,摸索幷总結出一套检查钢軌暗伤的经验。他象一个“神医”,钢軌上的任何种类的暗伤,都瞞不过他。十几年来,他不仅亲自检查出成千根钢軌的暗伤,使这些暗伤钢軌及时得到了更換和处理,保証了鐵路运輸的安全,而且,还向数以千計的鐵路工人傳授了自己的技艺,让钢軌检查技术在全国各地的鐵路线上开花結果。
  今年三月廿七日,沈阳鉄路局科学技术硏究所給王耀年来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王耀年同志:
  你的建议经过我們硏究,认为是正确的。它对今后国家制造新钢軌,在定型上有重要的价值。……北京鐵道科学院已经采納了你的建议。”
  原来,王耀年早在几年前就有个想法:“我不能光会检查钢軌暗伤,还应該摸一摸钢軌为什么会发生暗伤?硏究出减少发生钢軌暗伤的办法。”于是,他費了不少的心血,又一点一滴地摸索、总結经验,終于在去年末找到了一个規律:許多钢軌裂紋都是在钢軌接头处或离接头一两米远的地方发生的。而这种坏钢軌50%到70%出在坡道和站线上。两年来覌察的結果,他得出这样結论:坡道上的钢軌头部受車轮来回軋压,促使钢軌头部連結板螺栓孔越串越大;而站线上的钢軌接头有連結信号的絕緣钢紙,雨天向外膨胀,密死了钢軌接头空隙,使两根钢軌沒有伸展的余地。钢軌头部裂紋,多数是这种原因造成的。为解决这一問題,王耀年提出了两个方法,一是今后造新钢軌时,把連結板的螺栓孔和钢軌头部的距离,由原来的六十五公厘增加到一百六十五公厘;二是在現有的钢軌螺栓孔里側另鉆新眼。这样,就增强了钢軌头部的抵抗能力。
  王耀年人老心不老。去年段党委批准他不退休,継续留在工作岗位上以后,他的干劲更足了。他和那些靑年人一样,东跑西顚串連不少人搞技术协作,解决生产关鍵。今年三月份他又創造出曲线钢軌塗油器,用这种工具給弯道钢軌塗上潤滑油,可以减少磨耗,延长钢軌使用寿命三至四年。在开始制作时,王耀年不会画图。于是,他把机务段工厂张日林和张律实等人請到自己家里,由他口述,大家給設計,一上午时間图紙就画出来了。张日林和张律实等同志又用一个月时間給制造出来。经过試验,这种工具轻巧,效率高又省油。
  最近,王耀年同志处处关心生产,他听巡道工人反映,自己也感到,手提灯不亮和易灭的問題需要解决,他便和本钢机电厂技师傅恩义硏究,采用三块手电池来做巡道灯。经过工人鉴定,大家說:“灯很亮,又不会灭,倒是很好,可是三块电池六角多钱,两天一換,成本太高。”这使王耀年又想起矿工使用的充电式矿灯。于是,他便从煤矿借来一个矿灯儲电瓶,連接在灯上,让巡道員在夜間試用它。巡道員感到这种灯光线最好,就是电瓶太沉了。他們要求做一个小电瓶装在灯里,使这种灯更轻便些。王耀年采納了大家的意見。可是他不懂电器技术,正巧,在市里技术协作会议上,做小电瓶的难題,被牛心台煤矿机修工人董玉柱給解决了。
  十年来,王耀年先后实現了卅多項技术革新。用他的話說:“人老心年靑。”目前他又在硏究新的革新項目了。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卢全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耀年
相关人物
张日林
相关人物
张律实
相关人物
董玉柱
相关人物
本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