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土中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16181
颗粒名称: “万物土中生”
并列题名: ——淺話土壤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土壤之所以能够孕育、撫养植物,是因为它滿足了植物生长所必須的各种条件:它不仅是植物立“足”生根的場所,也是植物摄取营养的基地。
关键词: 本溪报 土壤 万物土中生

内容

俗語說“万物土中生”,这是千眞万确的一句話。土壤之所以能够孕育、撫养植物,是因为它滿足了植物生长所必須的各种条件:它不仅是植物立“足”生根的場所,也是植物摄取营养的基地。
  請看,土壤中的矿物貭顆粒(土粒)正象是土壤的“骨架”,它能支持生长在上面的植物。土粒間的空隙,旣可蓄存水分和作为水分空气流通的孔道,也可作为微生物活动的場所以及植物根系穿插的地区。
  土壤里的有机物(残根、微生物及它們的尸体等)是土壤的“筋肉”,它是土壤里千千万万微生物的食料,也是植物养料的原料。
  至于土壤里的水分及水分中的养料、空气就象是土壤里的“血液”,它們供給植物水分和养料。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但幷不是任何土壤都可生长植物。自然界中的土壤性貭很不一致,有的太粘,有的太砂;如果把它們放在水中,不是化成泥浆,就是成“一盘散砂”。植物的生长是不喜欢这样的土壤。只有不粘不砂的土壤——团粒結构土壤,才是庄稼生长“理想”的住所。
  我們知道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水分和空气。可是在土壤中水分和空气是有矛盾的:当水分进入土中,就会把空气赶跑,如果水分被蒸发掉,空气就又“占領”了这个位置。两者是不能幷存于土中。这样就限制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微生物是制造植物营养的“小厨师”,它使土壤中的生物遺体腐烂分解,变为含有丰富养分的腐殖貭。肥沃的土壤中,一亩地大約有七〇〇——一〇〇〇斤活的微生物。若是微生物太少,庄稼的“口粮”就要紧张了。
  团粒結构解决了这个問題,它的小孔隙可以貯存水分,大孔隙里可以眝藏空气,使它們“和平共处”,使它們各得其所。有了水分和空气,微生物就会活跃起来,帮助了有机物的分解,庄稼才能获得充分的养料。
  那么,怎样改进土壤的結构,使无結构的土壤变成有結构的土壤呢?农民的经验是深耕,同时結合有机肥料。因为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貭,有机貭在微生物作用下会变成腐殖貭。这是土壤中最宝貴的东西。它带有黑色粘液,能够主动地“团結”周围的土拉,使之形成团粒。所以有机肥料是改良土壤的重要肥料。
  (边則)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边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