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里大有学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15275
颗粒名称: 賬里大有学問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溪市第二钢鉄厂是公司的“五好”企业;全厂职工努力生产,財务科,从財务管理上,及时分析出生产上存在的問題和潜力所在,降低成本勤俭节約。1962年全科連续两季被評为公司的先进单位。
关键词: 本溪市 算賬 学問

内容

本钢第二钢鉄厂是公司的“五好”企业;去年一年光成本就降低一千二百九十六万元,超过計划指标四百八十六万元,对于整个公司的成本降低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是全厂职工努力生产,勤俭节約的結果。但是,“外头有个搂钱的耙子,家里还得有个装钱的匣子”,管理全厂財富的財务科,能够从財务管理上,及时分析出生产上存在的問題和潜力所在,也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他們经常受到厂領导的表揚;去年全科連续两季被評为公司的先进单位。
  算賬算通了思想
  在財务科科长金銘文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算盘,厚厚一叠子账目。
  正在劈里扒拉打算盘的金銘文同志放下算盘对我說,过去有人认为经济計划人員一个算盘一本账,活象一架“机器”,我做了十几年財务工作,如果說不动脑筋,倒眞有点象“机器”,可是一动脑筋,还能把人的思想算通哩!
  他給我举出一件事:去年年初,公司下达了降低成本指标以后,指示第二钢鉄厂掺用高炉灰生产烧結。掺用高炉灰到底行不行呢?有的人不大爱用,理由是:高炉灰成份杂,配料操作不好掌握。这倒是个实际問題,但不是不可以克服的。当时,厂党委正毅法解决这个思想問題。金銘文想,咱們財务科要把账算出来,算淸用高炉灰的利害关系,說不一定人們就会通哩!起初,他們只知道高炉灰价格低,技术上一些問題还弄不淸楚。于是他去找工程师、技术科长李长俊和搞企业管理有“拿手”的生产科长徐绳祖硏究。李长俊和徐绳祖帮他算出了高炉灰內含各种成份的数据,証明在現实条件下使用高炉灰有很多优越性。回到科里,他和科里同志一起,劈里扒拉打一陣算盘,最后算出了一笔总账。
  他及时地把这笔账报吿給副厂长沈品祥。沒过几天,厂里便召开会议,硏究这事。
  在会上,金銘文捧着账,指出用一吨高炉灰比选粉价格便宜十五元五角,含氧化鈣、含炭、含錳都比选粉高,可使石灰石和焦炭消耗降低。另外,当时选粉不足,更增加了掺用高炉灰的必要性。最后他把账一幌,說:“多用一吨高炉灰,扣去运輸等費用,还可降低成本十四元,眞是一块‘肥肉’啊!”
  这一笔账,使人們越法看淸楚用高炉灰“油水”大得很。原来不大爱用的人也說:“这块‘肉’可不能不吃。”会后,经过周密的准备,幷采取措施解决了操作上的困难問題,从四月份起便大量使用高炉灰。全年由于多用高炉灰,使成本降低了一百七十五万元——用高炉灰成为全厂降低成本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数字里面有問題
  財务部門的主要业务——一是成本,二是資金,这里面的問題常在綜合会計李明账上的数字变幻里反映出来。
  李明是公司的“五好”书部,他深知一个財务人員在任何一个小数点上一疏忽,就說不定給国家造成多少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他日常对账面上的每个小数点都是严肃、认眞的。
  就这样,从小小的数字里面查出不少大問題。去年十一月二十日,李明同志翻开账本,检查生产成本完成情况。左查右找,从密密麻麻一大堆数字中,一家伙找出炼鉄車間超支了五万元,原因是发生一次意外的損失。再継续超支下去,全月就要賠钱了。
  他立即把这个容易疏忽过去的数字反映給科长。然后和科长一起算账,看用什么办法能把五万元找回来。硏究結果,提出两个具体的建议,幷写出报吿交給党委和厂长。——这个及时的报吿,引起党委和厂长极大的重視;生产厂长亲自組织有关科室、車間执行建议。经过十天的努力,实际成本比計划成本降低了六万元,全厂全月不但沒超支,还降低成本一万元。
  下去調查有收益
  去年五月,重点管資金的財务科副科长、“〓务”任福堂从账〓品备件庫存資金月月上涨。什么原因呢?他想,坐在屋里算不出来,于是便到备品庫去訪問。他先对証账目和实物,只見鋳鉄机用的方套庫存有一万二千多个。他問管庫員一个月用多少?管庫員說,平均每月不超过五百五十个。他一算,足够二十二个月使用。还有高炉空气压縮机弹簧的庫存量,也超过了儲备定額,多占用了資金。接着,他又检查了几个主要訂貨合同,发覚有的备品备件庫存已经够用或由于生产情况变化已不再需要,但还在陆续进貨。訪問回来,他把情况如实的向厂长作了汇报;幷要求机械动力科严格按制度办事,幷重新审查訂貨合同,該退的要退。机动科立即派专人把过去几年的訂貨合同全部作了审查,根据实际情况,一下子削去了三百四十六項訂貨,节約資金一百零六万元。庫存資金从五月起便停止了上升。
  去年十二月,任福堂还千里迢迢跑一趟太原。
  那是因为他們委托某工厂加工六个一立米的抓斗吊的事。当时,这家工厂按合同交貨四个抓斗吊。任福堂审查“钱”的时候,見成本价一台是一万一千多元。他冷丁想起,过去委托給大連起重机厂加工的一立米五的抓斗吊才四千九百元,为什么这个工厂的价格这般高呢?当时临近年終結算,不弄个水落石出就得认账;按財务制度也应当把这个“怀疑”弄淸楚,到底是怎回事。在取得厂长同意后,他和机械动力科計划員王殿昌一起,星夜不停地赶到太原。
  他們和这家工厂协商好,一块儿来算账。加工抓斗吊的原始記录能装一大筐,他耐心地从这片“汪洋大海”里,发現鋳造抓斗吊上小轮和作木型的工时,由于計算上有毛病,都算多了。六台抓斗吊的小轮和木型,只需作一次,用六十四个人工;他們計算了六次,共合三百八十四个人工。另外,做抓斗吊的生鉄是二鉄厂供給的,本来一百五十元一吨,他們算了八百元。这样成本自然要高,而且高的不合理,他們和这家工厂領导商量結果,立即把每台抓斗吊的价格减了两千四百多元,六台共計一万四千五百元。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永衡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本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