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村庄的巨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13843
颗粒名称: 西藏一村庄的巨变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讲述了西藏日喀則一座“解放新村”的巨大变化。
关键词: 本溪报 西藏 解放新村 变化

内容

在西藏日喀則,有一座“解放新村”,藏族人民叫它做“金珠冲莎”。这村庄是人民政府在一九五四年拨款修建的,供給四十四戶无家可归的貧民居住,人民政府帮助这些流浪者安下了家,幷且貨款扶持他們从事生产,帮助他們建立了新生活。解放新村現在已有四十八戶人象,除一戶叫达曲的孤老太太还需要政府救济外,其他居民都已能自己維持生活,全村有七戶民主改革后才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有建筑工人和鉄匠、縫紉、制鞋、织氇氇等十多个行业的手工业工人,他們都生活得很好。去年,居民們盖了八間房屋。現在,全村人口已从一百三十九人增加到一百六十五人。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四日,中央代表团团长、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等負責同志,曾来到这里参覌过。提到这一天,解放新村的居民們至今还有深刻的印象。从那时到現在,生活越过越好。鉄匠次旺丹增,过去为了躲避債务和支不完的鳥拉差役,曾背了工具,带着一家到处流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极为困苦。在中央代表团前来訪問这个新村的时候,他們刚被人民政府从飢餓线上拯救出来,生活还只能勉强維持。現在,这个家庭已经大大变样了。房里摆着好几口鉄箱、皮箱,木桌和橱柜上放着暖水瓶和四个鋁制酥油茶壶,还有一套銅制蒸锅;另一边堆着滿滿四袋糌粑,足有三百斤左右,还整齐地放着八叠被褥和衣物。
  解放新村的靑年一代正迅速成长起来。許多过去同父母一起过着悲惨生活的流浪儿童,或者从小就担負着超体力劳动的少年,今天已经成为西藏的第一批中学生,有的已经是干部。現在全村有五名靑年在日喀則初极中学学习,有五名儿童在小学学习,还有好几名靑年在北京等地的学校深造。受过五十多年苦难生活的央金老阿媽的第二个儿子,就是今年在北京的中央政法干部学校毕业后回到西藏参加工作的。
  解放新村的每一个居民,衷心热爱党和毛主席。几乎家家戶戶都悬挂着毛主席的画像,幷且在画像上挂着洁白的哈达。他們相信党和毛主席指引的走向幸福的道路,坚定地跟着党和毛主席走。全村居民积极响应党提出的发展生产互助、共同富裕的号召,村里的七戶农民已全部参加了农业生产互助組,十多个行业的手工业者也分別参加了各行业的手工业生产互助組。一位叫普布的藏族老阿媽說得好:“人民对党和毛主席的感情,比自己的亲父母还深,对党和毛主席的信任,更胜过自己的亲生父母。”
  (新华社)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新华社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