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簡意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12780
颗粒名称: 「言簡意賅」
并列题名: 也談文章繁簡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62年10月19日,编者在读了《略談文章繁簡》一文后,得到了一些启发,他认为文章在明畅的表达思想内容的前提下,可以尽量做到简单,做到“言简意赅”,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关键词: 本溪报 文章 繁简 读后感

内容

读了十月十九日副刊《略談文章繁簡》一文,頗受啟发,也想就这題目,略陈一得。
  杜甫的詩曾說:“斫却月中桂,淸光应更多”。要求文章簡练,不仅为了使作者、读者节省笔墨和时問,更主要的是,文章里夹着多余的話,反而会妨害主要意思的表达。高尔基称贊以文宇簡练著称的契可夫的文章是:“字占的地方小,思想占的地方大。”毛主席列举党八股罪状,第一条就是“废話連篇,言之无物”。可見,文章貴簡而病繁,久已成为人所公认和依循的法則。
  然而,所謂“簡”,幷非片面地“汪縮字数”;汪过了头,反而有損于內容的表达。怎样才算恰到好处,刘知几在《史通·敘事篇》里有这样一个例子:
  “《汉书·张蒼傳》云:‘年老口中无齿’,益此句之內,去年及口中可矣,夫此六文成句,而三字妄加,此为煩字也”。
  这个指責是对的。人老,当然是指年老;齿,当然在口中。去掉了年、口中三字,幷不損于意思的表达。
  从上例各字的去留之間,我們可以找出文章簡练的一个基本規律,用一句現成話来說,便是“言簡意賅”。“言簡”,是指語言形式的簡洁;“意賅”是指思想內容的完整。眞正簡练的文章,正是在条理淸楚、事理明白的前提下,作到語言的簡洁。“言簡意賅”,正反映了这种,內容与形式統一的要求。
  因此,一篇文章是否簡絲,不是单純的看字数的多少,而是要看它的思想內容与語言形式是否統一。
  和浮詞冗长的文章相反,不少人只顾“言簡”,忽略了“意賅”,生造詞語,“簡”过了头,不仅使語言“残废”,违反了語言的規律,而且使文章晦涩难懂。如《語文短評选集》里說:有的人把“雄糾糾,气昂昂”、“熙熙攘攘”、“紧密結合”等写为“雄糾气昂”、“熙攘”和“密結”,就是为了压縮而生造出来的。
  单純追求文章“簡”而削足适履地損害了文章內容的毛病,不仅我們初学写作者如此,作为唐宗八大家之一的苏轍,有时也簡过了火。他嫌司馬迁的《史記》浅漏疏缺,修改《史記》为《古史》,其中《樗里子傅》一段,《史記》是:
  “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
  《古史》把它改为:
  “母,韩女也,滑稽多智”。
  这一“簡”不要紧,却把樗里子的滑稽,弄到韩母头上去了。
  魯迅的文章是十分精练的,但他缺反对生硬地汪縮字句,使文章詰屈整牙,蒙胧晦涩。他引用了一位塾师的詩句:“媳釵俏矣儿书度,哥罐間焉嫂棒伤”。对仗平仄都很工整,可难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原来詩的上句是說:“儿妇折花为釵,虽然俏丽,但恐儿子因而废读”;下句是說:“他的哥哥折了花来,沒有花瓶,就插在瓦罐里,以嗅花香,嫂嫂为了杜漸防微,用棒子連花和罐一起打坏”。不看魯迅的注释,誰能懂呢?
  总之,我以为,文章以內容为主,語言形式成服从思想內容,在明暢地表达思想內容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簡絲,做到“言簡意賅”,做到內容与形式的統一。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一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魯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