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图书馆
本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本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拒絶談判的是尼赫魯,下令要打的也是尼赫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12100
颗粒名称:
拒絶談判的是尼赫魯,下令要打的也是尼赫魯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62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上发表了覌察家的文章,題目是“拒絶談判的是尼赫魯,下令要打的也是尼赫魯”。
关键词:
本溪报
人民日报
覌察家
尼赫魯
内容
【新华社北京二十日消息】人民日报今天在第一版上发表了覌察家的文章,題目是“拒絶談判的是尼赫魯,下令要打的也是尼赫魯”。全文如下:
印度总理尼赫魯,十五日在科伦坡的記者招待会上,大談中印边界問題。通篇談話的內容,說穿了,就是拒絶談判,准备大打。
尼赫魯这次談話同前几天要把中国軍队从中国領土上“淸除掉”的命令有所不同的,就是歪曲中印边界問題的切史,装腔作势地說什么他对打仗是不感兴趣的,只是很难不設法制止中国軍队的推进而已。
但是,眞理始終是眞理,謊言毕竟是謊言。中印边界問題上的誰是誰非,决不是尼赫魯的一篇談話所能改变得了的。
我們认为沒有必要对尼赫魯的談話逐点駁斥。但是,必須指出:尼赫魯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起,印度就向中国指出了它的边界,这是謊言。印度所片面主张的边界线,一直到一九五四年起才出現在印度的官方地图上,怎么能够在这以前就向中国指出了呢?
尼赫魯暗示,一九五四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签訂,意味着中国对印度片面主张的边界的承认,这也是謊言。一九五四年的协定只是涉及了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問題,根本沒有談到中印边界問題。
尼赫魯談到一九五九年我国平定西藏叛乱問題时說,“我們承认了他們在西藏的特殊地位”,好象印度幷沒有干涉中国的內政。但是,問題恰恰出在尼赫魯同英帝国主义一样,只承认中国在西藏的“特殊地位”,而不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完全的主权,于是就出現了印度反动派对西藏叛乱的煽动和支持。
中印边界內段地区历来是在中国管轄之下,一九五〇年,駐扎在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軍就是通过这个地区进入西藏的阿里的,幷且随后建筑了一条通过这个地区的規模宏大的新藏公路。尼赫魯說好象中国是在平定西藏叛乱以后到达这个地区的,也完全的謊言。
无可辯駁的事实是,印度当局在中国平定西藏叛乱以后,蓄意破坏边界当时的状况,一次又一次地挑起边境冲突。尽管如此,为了爭取通过談判和平解决中印边界問題,中国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努力。为了和緩边境紧张局势,一九五九年中国就建议双方武装部队从中印边境全线各自后徹二十公里,幷停止巡選。在这些建议遭到印度拒絶之后,中国单方面停止了巡選。为了寻求和平解决中印边界問題的途径,我国周恩来总理在一九六〇年四月亲自訪問了新德里。中国方面的努力不仅沒有从印度方面得到相应的反应,相反,随着两国官員会晤的結束〓从一九六一年起,印度方面却利用中国单方面停止巡逻的空隙,在中印边界西段实行进一步入侵,增設据点,加紧挑衅。边境局势日趋紧张以后,中国政府一方面抗议印度的入侵,另一方面一点也沒有放松爭取通过談判和平解决边界問題的努力。
但是,对于通过談判和平解决边界問題,印度政府一直采取否定的杰度。直到今年七月二十六日,印度政府一度表示了在官員报吿的基础上进一步討论边界問題的愿望。中国政府当即在八月四日的照会中作出积极响应,幷且建议尽速举行这种討论。
但是,印度政府在八月二十二日的照会中却提出,必須首先恢复印度心目中的西段边界状况——这实际上是要中国从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然后才能进行这种討论。中国政府在九月十三日的照全中指出,討论边界問題不应該附有任何先决条件,幷且进一步建议,双方代表从十月十五日起,轮流先在北京后在德里进行边界問題的討论。为了和緩边境紧张局势,中国政府又一次建议,双方武装部队沿边境全线各自后撤二十公里。
但是,印度政府在九月十九日的照会中除了虛伪地同意討论的日期和地点而外,对中国方面的实貭性的建议都一一加以拒絶。尽管如此,中国政府仍然在十月三日的照会中再次建议,双方迅速在官員报吿的基础上举行边界問題的討论,在討论过程中,任何一方都不拒絶討论对方可能提出来的任何有关边界的問題。这是中国方面所做的很大努力,这个建议对于两方的任何一方都是公正的。
但是,印度政府在十月六日的复照中不仅拒絶了中国政府的这个公正建议,而且还在原有的先次条件之外,提出了新的先决条件,要求中国撒出印度在所謂麦克馬洪线以北已经侵占和准备侵占的中国領土,从而关閉了談判之門。
事实本身是最能說明問題的。即使从最近两个多月来双方交換的上述的七个照会中,人們也不难看出:是中国眞正希望通过談判和平解决边界問題,是印度以談判为掩护而实际上用武力侵占中国領土;是中国一次又一次提出合理建议,謀求双方立場的接近,是印度反复无常,設置层层障碍,拒絶和平解决边界問題。
尼赫魯誣蔑說,中国的打算是“要侵占領土,然后再談判”,但是,无情的事实,恰恰說明了有这种打算的,不是中国,而是尼赫魯自己。
明明是印度在独立以后,侵占了所謂麦克馬洪线以南的九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領土,而現在又越过了所謂麦克馬洪线,侵占了线北的中国領土。尼赫魯还要反咬一口說是中国方面越过了所謂麦克馬洪线,侵占了线南的印度領土,幷且还企图以此为借口要在中国的領土上“淸除掉”中国的边防部队。为了終止印度方面这种无休止的糾缠,拆穿印度扩张主义者的眞面目,我們在这里准备彻底澄淸一下,究竟是誰侵占了对方的大块領土,幷且越过了所謂麦克馬洪线。
“麦克馬洪线”是非法的,从来沒有为中国政府所承认。它是出席一九一三——一九一四年西姆拉会议的英国代表麦克馬洪和中国西藏地方当局的代表伦兴。夏扎,背着中国中央政府的代表,在会议之外于一九一四年三月二十四日在德里用秘密換文的方式制造出来的,而傳統的习慣线却远在所謂麦克馬洪线以南,这就是中国地图历来标志的东段边界。撇开所謂麦克馬洪线的非法性貭暫时不談,这条线的具体位置的唯一文件根据就是上述英国代表和中国西藏地方当局代表的非法秘密換文的附图。
一九五〇年西藏和平解放之后,中国西藏地方政府已经将这张签了字的原图上交中央政府。本报今天发表这张图的有关部分,公諸全世界(見本报第三版)。
这张图的比例尺很大,一英寸等于八英里,也就是五十万分之一。图上淸楚地标有经纬度。根据这张原图,所謂麦克馬洪线的西端是在东经九十一度三九•七分、北纬廿七度四四•六分处。这条线在这一带的走向,是从西端开始向东,然后略偏南。
在这里,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北纬二十七度四四·六分的纬度。这个纬度是我們可以量,印度可以量,全世界有兴趣的人都可以量的。印度政府一方面硬說,它所侵占的扯冬(印度称之为多拉)是在所謂麦克馬洪线以南,但是,另一方面也承认,扯冬的纬度是北纬二十七度四六·五分。以扯冬的纬度同所謂表克馬洪线西端的纬度相比,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出来,扯冬肯定是在所謂麦克馬洪线以北,而不是在以南。
根据所謂麦克馬洪线西端的纬度,印度政府在一九五九年所侵占的兼則馬尼和最近所侵占的扯冬、绒不丟、扯果布、卡龙、章多、克宁乃、日挺布、湯、娘巴等地,都无可置疑地是在所謂麦克馬洪线以北。
印度政府是用什么魔术把位于所謂麦克馬洪线以北的扯冬和克节朗河沿岸的上述地点搬到所謂麦克馬洪线以南去了呢?原来,印度政府把这一带的所謂麦克馬洪线說成是从东经九十一度四十分、北线二十七度四八分处开始的。这就把所謂麦克馬洪线的西端部分向北面的中国境內推造了纬度三•四分。按纬度一分约合一点八公里計算,向北推进了三•四分,也就是推造了六十公里。
我們要貭問印度政府:
你們究竟根据什么硬說所謂麦克馬洪线是从北纬二十七度四八分开始,而不是从北纬二十七度四四•六分开始的?
难道你們在独立以后侵占了所謂麦克馬洪线以南的九方平方公里的中国領土还嫌少么?还要将沒有经过勘測而只有经纬度可量的所謂麦克馬洪线任意向北移动,以便你們侵占更多的中国領土么?这眞是承袭英帝国主义侵略者衣鉢的最好証明。
你們还整天吹噓什么塘格拉山岭呀,什么分水岭呀,来为你們的扩张主义辯护,这只能騙騙不明眞相的人,誰都知道,所謂麦克馬洪钱根本就沒有经过勘測,根本談不到什么分水岭。原图就发表在今天的本报上,任何人都可以看到,这里連塘格拉山岭这个名称都沒有。
所謂表克馬洪线的经纬度是淸淸楚楚〓的,不管印度怎样狡辯,都不能把兼則馬尼、扯冬、线不丟、扯果布、卡龙、章多、克宁乃、日挺布、湯、娘巴等地說成是在所謂麦克馬洪线以南,都无法逃脫印度政府进一步侵占中国領土的罪責。
尼赫魯不管如何装腔作势,骨子里是杀气騰騰。拒絶談判的是尼赫魯,下令要打的也是尼赫魯。他不仅要中国承认它已经侵占的大片中国領土是合法的,而且还要中国拱手让出更多的領土。尼赫魯已经下令要把中国軍队从中国領土上“淸除掉”。印度国防部长梅农公然宣布,印度政府終于作出了把中国人赶回去的决定,而且将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枝枪。十六日尼赫魯从錫兰回到新德里以后,馬上就同梅农等进行会商,梅农又召集了印度高級官員的紧急会议,接着又飞往提斯浦尔,进行部署。連日来,大量印軍继续越过“麦克馬洪线”,向线北增援。从十七日起,印軍在线北克节朗河全线向我軍开火,这显然是印度方面大規模进攻的前奏。
中国主张通过談判和平解决中印边界問題的立場是坚定不移的。但是,中国人民也决不是任人欺侮的。印軍如果继续进攻,必将自食其恶果。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地名
尼赫魯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