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厂漫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11744
颗粒名称: 造紙厂漫步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62年10月7日,作者在本溪日报发表了“造紙厂漫步”一文,文中详细的介绍了本溪市本溪县造纸厂给农民生产窗户紙的过程。
关键词: 本溪市 造紙厂 生产 窗户紙

内容

在这天高气爽、玉露生凉的初秋,我們一行二人乘車东行,訪問了給农民生产窗户紙的本溪县造紙厂。
  本溪县造紙厂座落在堿厂一字形大街中央,堿厂人民公社的对門。几間古老的靑磚瓦房,不甚惹人注目。可是,在这里,每昼夜竟能为农村人民提供十多疋糊窗用紙!
  走进工厂的大門,繁忙的生产景象立即映入我們的眼帘:十几个戴着白口罩、身着深灰色劳动服的女工,在那儿挑选着造紙用的原材料。厂房右角,砌着两口巨大的印锅,炉火熊熊,蒸汽沸騰。工厂智厂长吿訴我們說:“这是煮沸原料的地方!锅里含有大量的火碱和生石灰,原料在这里一般要煮八个小时后,才能除掉汚移,形成纤維。”厂房左角,馬达声嗡嗡直鳴,粉碎机和打浆机旋轉不息,形成纤維的原材料就由这儿变成白里透靑的紙浆。在这里,我們和許多工人唠起了“家常”。我們唠了当前的生产,也唠了造紙的历史和工厂的历史。从閑唠当中,我們知道这家工厂生产的窗户紙原名叫呈文紙,也叫毛头紙、包装紙。用七层这种紙包装水果,就是在严寒的三九天气也不流;用它糊窗户,也抗风防寒。发明造紙的师祖,据說是东汉(公元一〇五年)一位名叫蔡伦的人。过去一千八百多年,人們到造紙厂学徒,总要山老师傅陪同到蔡伦这位师祖牌位跟前焚香叩头,表示接受师訓,继承这門技艺。每个造紙工人如果犯了錯誤,同样也要到这位师祖牌位面前,叩头表示忏悔。每年阴历的三月十七日(蔡伦生日)和十月十日(蔡伦死日),人們要杀猪宰羊祭念这位师祖,造紙工人可以大吃二喝、欢欢乐乐地休息两天。我們听到这里,为我們的祖先能够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就发明了造紙这門技术,确实感到骄傲!今天,工人們再也沒有去蔡伦牌位跟前叩头的了,但造紙事业却有了高速度的发展,人們的技术也有了飞跃的进步,……一切一切都使我們更感到自豪!
  离开了原料車間,我們来到了抄紙車間。这是一个沒有机器轰鳴的車間。七八个一米深、接近两米长的水泥池子,在車間內自东而西有間隔而又有秩序地一字儿排在房間的中央。抄紙工人管这水泥池子叫做“线”。“线”里滿装着紙浆和水。每个“线”的一端,都站着一位抄紙工人,两手平端一米多长、二尺多寬竹制的簾子向“线”里捞取紙浆。他們捞取一次就是一张紙,一个人一天平均能抄紙四百多张!看到这种純手工操作的場面,不仅使我們和蔡伦时代联系起来,我們想:这样抄紙法,多多少少还能保持着蔡伦时代的遺风。我們順手从“线”里捞出一块紙浆,看到顏色有些发灰。智厂长馬上說:按照傅統习慣造毛头紙,本来得用线麻和靑麻头做紙浆,可是現在这种原材料不足,工人們便想出了用破旧废布来代替。这样,原料来源扩大了,市里的废品收购站成了我們的后盾,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于原材料有了变化,紙张的貭量怎样呢?智厂长說:光滑、柔軟、拉力等方面,一点也不差,所差的只是色泽还沒有那么洁白,这一关我們一定要采取措施突破它。
  晒紙,是造紙厂的最后一道工序。这道工序的操作場所格外別致:寬敞的大院,聳立着无数排粉白的墙壁,用造紙工人們的話說,这墙叫做风墙。在这里我們会見了刘淑琴、孟宪云、于淑淸、朱訓兰晒紙四姊妹。她們手拿着长长的大毛刷,把一张张抄出来的湿紙刷到风墙上,刷完这墙再去刷另一墙。这四位姑娘性格爽快、伶俐,动作敏捷,操作熟练,平时有說有笑,干起活来不让人。刘淑琴是四姊妹当中体格最矫健的一个,一九五八年全省自行車賽时,曾获得了第二名。她晒起紙来,要是耍个欢,那是誰也追不上的。我們問于淑淸:你一天能刷多少张?她不加思索地回答說:“线”上能抄多少,我們保証晒多少。說完,甩着两条长长的辮子走到另一栋风墙旁,把那晒干的紙张,一张张地起下来。然后归弄到一起,查好张数,分成疋,上交成品庫去了。她們就是这样忙忙碌碌,成天价在这数十排风墙之間轉来轉去,为人民晒好、整理好十多疋糊窗用紙。
  訪問完造紙厂,已经是夕阳西下了。迎着带有凉意的晚风,欣賞着寬广田野的金黃色五谷,我們默默在想,此时此刻正是农民們需要糊窗的季节。为了及时給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窗户紙,造紙工人們,您們加劲生产吧!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之鐸
责任者
于慶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蔡伦
相关人物
本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