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厂鳴放的浪潮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10911
颗粒名称: 在鋼厂鳴放的浪潮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7年本溪市鋼厂以各种形式鳴放。
关键词: 本溪报 鋼厂 鳴放浪潮

内容

活動大字報
  今年8月份,检验室做試验要用一块鋒鋼。经厂方和有关单位的批准,让鍛鋼車間急速給切出一块十五斤重的鋒鋼。鍛鋼車間白天接到通知,晚上就派专人現从一块四十公斤重的鋼坯上切下了十五斤,等着检验室来取,可是一直等到10月9日也沒来取。車間办公室老李和老徐等人一計算,由于这十五斤鋒鋼就給国家造成三百六十元的浪費。他們本想写一张大字报,又怕引不起检验室的重視。在10月9日的下午,他們敲打着锣鼓、用手推車推着一张大字报、当时厂方急用鋒钢的命令和已作废的鋒鋼,先給党委书記和厂长看了一下以后,就推到检验室,检验室主任和其他同志看完大字报和实物,承认是工作馬虎,給忘掉了,幷表示态度要克服。
  “回聲台”
  钢厂各个角落里,在张貼大字报的地方,都写有“鳴放园地”几个醒目的大字,和“鳴放园地”对衬的,还有“回声台”三个字,更惹人注意。在这块园地里张貼的东西,很受群众欢迎。什么叫“回声台”呢?原来这是各单位为解答职工在鳴放中提出的意見,而专門設立的一块地方。
  鳴放中,职工們打消了各种顾虑,把意見写成大字报,一张一张的貼滿了“鳴放园地”,可是能不能解决呢?大家非常关心。钢厂党委了解了职工这种心情,就立即决定各单位建立“回声台”,以便把及时得到处理的問題,通过“回声台”和职工們見面。几天来,各单位已有二、三百項問題都解决了,在“回声台”公布后,受到广大职工的欢迎。如机动师工人刘景貴、孙隆昌两人提出一項“铸工铸大活需要用卧母式大鉄包,不但减轻体力劳动,又安全”的意見。经机动师整风領导小組硏究,决定和机修厂联系調来一台。这个决定在“回声台”公布后,靑工孙隆昌高兴得在“回声台”上所公布的項目后边,写着“这样解决很滿意”的字样;他回去馬上又提出了两条有关改进生产方面的意見。
  說出了心里話
  7日,是鋼厂工人大嗚大放的第一天。不到一天的时間,軋鋼車間就貼出五、六百张大字报,提出了各方面的意見。但其中有关干部作风方面,工人对党委书記、厂长、車間主任都敢大胆的批評,而对値班主任。工长却很少提意見,这个問題突出的表現在甲大班。因为甲大班値班主任张子荣,平时說話很生硬,不善于交代工作方法,工人都不爱接近。整风开始后,領导再三向工人讲解不容許打击报复,可是工人还有顾虑,怕提完意見給“穿小鞋”。过去张子荣对自己的毛病认识不足,当他知道工人对他有意見不敢提时,心里很难过。他想:只有我向工人讲出心里話,工人才能向我讲心里話。第二天,张子荣在全大班会上,通过具体事实深刻的检查了自己,幷誠恳的向工人說:“同志們,今天大家狠狠的給我提意見,才是帮助我;要是不提,可就坑害我了……。”这番話打动了工人的心。結果立即有十五个过去不敢給他提意見的人,都誠恳的提出了意見。张子荣心里感到很温暖。
  这件事很快的傳遍了鋼厂,很多値班主任工长都认眞的学习张子荣改变作风的精神。
  生產傳捷報
  鋼厂职工在大鳴大放的浪潮里,踊跃地傾吐自己内心的意見,很多問題立即得到了解决,大大鼓舞了职工們的生产情緒,每天从各个角落里,不断傳出生产捷报。鍛鋼車間,从嗚放第一天起,到14日止,做到連续七天超額完成日計划。11日那天,日产量竟超过計划42.51%。制钢車間二号炉也不落后,也連续十一天(1日至11日)超額完成日計划,共超产五十四吨钢錠。14日,軋鋼36区(軋鋼、加热、整工工段),在生产时,采用一火改料的先进经验后,竟超額完成日計划200%,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紀录。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新家
责任者
金元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