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勝於雄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10731
颗粒名称: 事实勝於雄辯
并列题名: ——本溪縣小市区“友誼”社見聞片斷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讲了本溪具小市区友誼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見聞片断,包括以下内容: 山地的水土保持工程 進行了多種經營 鰥寡孤獨各得其所 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 本溪市 农业 生产 合作社 見聞

内容

右派分子借着共产党整风的机会,以帮助党整风为名,发表了很多謬论:說合作化搞糟了,群众生活沒有提高……。到底怎样呢?是搞糟了呢?还是搞好了呢?事实胁于雄辯。下面就是我在本溪具小市区友誼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見聞片断。
  山地的水土保持工程
  “友誼”社地赴群山坏抱之中,大小十余条旱河纵橫交錯,在43,200多亩总面积中,仅有耕地3,028亩,而其中65%是经常受着水冲沙压威胁的山坡地(产量很低,每亩地仅能打3—5斗粮)。因而解放前群众生活很苦,每年都有大批劳力到外地做长工,有六戶沿街乞討为生。合作化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友誼”社在一年多来共修了564亩梯田,35座谷坊,7处护岸堤垻,600多个水簸箕,115个魚鱗坑,把三里多长的老道槽子修成了堰窝地,附近山坡林224亩。这些措施控制了4,160亩山坡子的水土流失,幷倒出地格50余个,从而扩大耕地面积200余亩。因而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特別是实現合作化后的1956年全社产粮 达 104万斤,比1955年提高了62.8%,单位产量 345斤,提高48.3%。社員們說:集体力量大,什么都不怕,叫高山变耕地,陡坡变梯田,沟壑成台地,河岸成良田,荒山就植树,花朵开滿山……而右派分子却說合作化搞糟啦,請問,不实現合作化,能修这么多水土保持工程,能打这么多粮食嗎?
  進行了多種經營
  “友誼”社根据本社地少地薄、多山少水,劳力有余等具体情况,响应了党的号召,进行了多种副业生产。社里除五个农业队外,还有运輸、飼养、烧炭、零工等队(組),共经营十二种副业。合作化后的第一年,社的副业收入就达达55,400元。合作化改变了山村的面貌,你看吧:坡地是梯田,山上放柞蚕,村西挖白泥,村南烧紅磚,山下养鳮場,山上苹果园……这大自然多美啊!这不是合作化的优越性嗎?
  鰥寡孤獨各得其所
  70多岁的郭凤楼老大爷說得好:“我这一輩子经过了几个朝代,除了共产党,誰管过我?”是这样。从前郭风樓老大爷沒家沒业,吃不飽,穿不暖。合作化后社里对他实行了“五保”,从此生活有了保障。去年合作社給他做了棉衣、新被,給他收拾了房子,生活很舒服。独身汉张永桂不幸閙病把腿閙瘫了,不能劳动,合作社就安排他看屋,幷給补助……这能說合作化不好嗎?
  幸福的生活
  由于粮食增产和经营多种副业,社員們的收入在合作化后的第一年就比合作化前提高了一倍,每个男劳动力平均收入294元,女劳动力收入72元。原来有80%的缺粮戶,今年降低到25%。由于国家施行了粮食统购统銷政策,缺粮戶的粮食有了保証,摆脫了高利貸剝削。
  收入增加了,社員們的生活就越来越好了。吃的方面,大米已变成了家常便飯;添新衣,作新被那就更不用說了。而且許多社員因为经济寬裕,还购置了以前根本买不起的东西。去年决算以后,社員們共計买了百元以上的手表七块,怀表十六块,有十多家新买或修理了座鈡,多数社員买上了暖水壺,还有的买了縫紉机、收音机。
  解放后在党的領导下,这里的文化敎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解放前这里只有一个小学,不到四十个学生。現在已有了三个学校,有三百三十多个学生,学令儿童全部上了学,幷有了二十多名中学生,还有的在高职、大学談书。
  这个262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員散处在10个村落,近的相距七、八里,远的达十六、七里,交通很不方便。可是党和政府幷沒有把这偏僻的山沟子忘掉。去年冬天埋上了电柱,給他們安上了29个有线广播拉叭;在各个生产队之間也安上了电話。正象七十多岁的张凤銀老大爷說:“我活这么大岁数,作梦也沒想到这老山沟子还能安上电話,这都是毛主席領导的好啊!”
  社里的靑年社員們还組织了农村俱乐部,男女篮球队,有了图书室,成立了二十多人的业余剧团,大大活跃了社員們的文化生活。
  右派分子們,还是睜开眼睛看看这些活生生的事实吧!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赫广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本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