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图书馆
本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本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在政协辽宁省本溪市一屆五次会議(擴大)上的發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08931
颗粒名称:
在政协辽宁省本溪市一屆五次会議(擴大)上的發言
分类号:
G210
摘要:
在政协辽宁省本溪市一屆五次会議(擴大)上的發言。
关键词:
本溪报
一屆五次会議
發言
内容
郎宗毅(列席)書面發言
基建施工單位内部矛盾重重,花样繁多
(一)基建施工单位内部矛盾重重、花样較多。
这話怎么說呢?因为基建施工单位具有它的特点,各方面关系比一般生产厂矿較为复杂。比如工作岗位的变动、人事的調动、工人干部的来源、工作地点的分散,都是很复杂不正常的。这样带来的矛盾也較多。
我所要談的只限于我单位(包建南芬选矿公司)党与非党之間的矛盾。但对于有关干部工作联系方面的矛盾,卽所謂扯皮,在我們建設施工单位表現得非常特殊非常严重。因此也有必要談一下。
建設施工的单位的工作与其他很多单位有关:甲方(基建监督单位)、乙方(大包施工单位)、丙方
(二包施工单位)丁方(設計单位)、戍方(銀行),还有甲甲方(生产单位也就是正式业主)。关系这样多,矛盾也就要多。所謂扯皮也就天天处处有。
是不是工作关系多就要有矛盾,就要有扯皮呢?不能这样說。但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矛盾呢?我作了归納,不外以下几个原因:
(1)人为的矛盾(也就是領导干部造成的矛盾)。
(2)对于国家法令規定和死搬敎条造成的矛盾。
(3)作具体工作的干部有职无权。
(4)有些干部不負責任的作风严重。
(5)有的負責干部工作能力較差。
(6)有的双层規定存在着矛盾。
以上几方面我不想按条作解释,只較为严重的說明一下,也只限于在甲乙双方的矛盾的扯皮問題。
1、如本溪市工程的結算問題。这个問題鬧了很长一个时期,工程完了将近一年,甲乙两方仍是长期放着五、六个技职干部,天天在那里扯不淸。后来市委看到这样鬧下去沒有好处,就召集各領导开了个会,在会议上只几个鈡头就把一年的問題解决了。我看这个問題就是人为的矛盾也就是作具体工作的干部有职无权的矛盾。这个矛盾旣然很容易解决,却又放五、六个干部在那里长期扯皮,大家怎能沒有意見呢?
2、現在我們施工的是厂房工程。厂房工程比民用建筑复杂,关系也更为复杂,在这方面甲乙双方产生矛盾也就更多。比如本溪高炉与南芬的三选,都未能按国家要求的日期竣工,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大家在“扯皮”。
現在二号高炉、焦化各厂房都快接近竣工,希望市領导要及时注意这个問題,使其早日投入生产。
(二)选矿公司存在宗派主义,对党与非党职工的待遇不平等,群众有意見。我举两个例子說明:
(1)在我們单位組织与非党的賞罰处理悬殊。党員犯錯誤很少給予批評与处罰;非党員犯了錯誤就一捧子打死。例如技术工程科有一位作預算的技术員(党員),在工作上一再犯錯誤,这些錯誤都給国家造成了很大損失,但是我未看到給于她应有的批評。是什么原因呢?我可以介紹一下她的錯誤。(1)在尾矿管道加固工程上需用竹劈,在她作預算时誤写了猪皮,幸而被供应科一位材料員发現,找到科里核对才未造成猪皮事件。如果眞要买来几千斤猪皮,那么公司就要开設一个皮靴厂了。这与焉大哈买猴又有什么两样呢!(2)在矿面流子加固工程时急需方木。她又把小数点点錯了,多預計了十倍。木材那时正是奇缺,供应科为了不影响这項紧急工程,材料員們跑了几天,由大公司经理批准暫在武汉钢厂借調两火車,运到現場,工作人員都不知道这些木材作什么用。后来一追查,才知道預算錯了。这批木材还堆在現場积压着相反的,对非党的技术人員又是怎样对待呢?也是我們科預算組有一位年紀較大的工程师,因为过去犯了刑事处分(重婚),处分解除后,经过公司一个长期的研究决定,由600多分的工程师降为300多分的技术員。我不明白政策,国家政策是否这样規定?但是我感覚到有点大苛苦了。以上这些問題我看是宗派主义作崇。
(三)个別的党領导对于技术人員的看法令人难以忍受的。这里我只說一个例子。
在1955年还属于束冶五公司的时候(不过这些党的領导干部現在都在南芬),有一次在会议上公开向一位靑年的干部談(因为这位同志在生活方面经常和技术人員在一起)也就是批評他,“你为什么不常靠近組织,总和技术人員在一起”这个同志当时对这样的批評想不通,回来也未保秘就和技术人員說了。当时大家也想不通又是气憤,又是頋虑,誰也說不出什么来,只好說:“不在一起就不在一起吧”。还有一次在党政联合召开的一个工作检討会上我大胆的提了一提。当时大家默默无声也就算了。这虽是一个个別情况,但也可以看出当时党的領导对非党技术人員是怎样看的,技术人員是在什么一个环境下工作着?
(四)介紹一个党与工人間的特殊的矛盾情况。
关于这个問題,我总弄不淸,在我們国家制度下怎么会产生这样一个矛盾問題呢?我說出来請大家批判。
在解放后至1953年这一个阶段,施工单位对工人的待遇和地位都是抬得很高的。(只限于本溪钢鉄公司,土建公司的情况。因为其他单位我还不太淸楚)有些干部在工作上感到无法領导,甚至不敢下現場見工人的面。所以当时有些工人非常自高自大。常常这样說:“干部算什么,我干不干一月也拿它百八十元使点劲就可以赶上毛主席,”当时一般水暖工和架子工有些特殊,一月又拿2000多分因此在工作中說干就干,不干就不干。駡干部那是很平常現象。
到了1954年来了一个淸整工人队伍,当时大批工人被摔出去了。但这个运动,我看又有点过左了,也就是对工人抬的高高的又使劲摔了一下。
当时有的工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有的上街上作小买卖,有的无法生活作些敗风事情,鬧得市况不安。有些虽然被暫时留用,也不能安心工作。当时被淸整的工人,是否都是工人队伍中的不良分子呢?我未有調查,但我可敢决定說不是这样,因为有些工人在淸整以后还是模范呢,大槪是公司经理作报告时,所說的由于“国家需要”?是否眞正是“国家需要”才这样作,我不明白政策当然无法說明。但是我只是根据前后情况对比一下,似乎不合乎現有的国家制度和政策。
所以在1955年南芬工人就鬧了一次大民主,有几十个工人罢工請愿。虽然毛主席說过,不怕鬧大民主,但我个人来看还是不鬧好。
薛玉麟(列席)書面發言
有人說:整風是算总賬或是一陣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政策,必須向全体党員進行宣傳敎育
这次党的整风好坏关系着我国六亿人民的幸福問題,为此各地人民都积极地帮助党按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揭发各种矛盾,我也不例外地来談談我的看法,我想談二个問題。一是墙与沟的問題,另一个是我們应抱怎样态度来參加整风和政治活动。第一个問題,我认为这次整风主要目的是提高水平或是提高覚悟是主要的,缺什么补什么、政治覚悟不高的从这次学习以后补政治、技术业务不高的补技术业务。这次整风也可以說要敎育党内外人士进一步认识这一客覌事实。进一步理解毛主席在八大开幕詞中說的“虛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有大家认识我們在社会主义建設中还存在着这些缺陷,我們才有可能眞正认淸这是是非問題,才有可能作到和风細雨,才有可能从团結愿望出发,进行批評达到团結。因而拆墙塡沟还应双方动手、党是执政党又是工人阶級的先进組织,当然在要求上是可以、也应該严格一点,到是对的。不然党不先动手我們也不动手,或者說墙、沟是党造成的,我們就不負拆墙、塡沟之責,其后果又怎样呢?很明显将不利于或者有碍于我們社会主义建設,也造成了超出了是非以外的情緒也就恰当了。
第二个問題,大会我始終都參加了,幷且都仔細的傾听了大家的发言,总的說来大家很誠恳的但也有部分同志多少有点这样的情緒,首先有頋虑,认识到了有毛主席撑腰和全国各地的大放大鳴頋虑很快的放下了,但对毛主席所說的经常要“洗脸”,和这次吳市长傳达周总理所說的积极就是“不断的提意見”的体会还可能不一致因而我对有些同志的发言有这样的感覚:我这次打消了一切頋虑,我尽了我应尽的責任把要說的都說了,改不改随你們吧,这是消极的。眞象同志批評,有些党組织以“算总賬”的办法来整群众,是一陣风的办法,我們要通过这次整风运动要求党如“洗脸”、“积极”制造条件,可是这一点本溪党市委在认识上是不明确的。这次政协开幕时任书記对“百花齐放百家爭鳴”作了較完整的說明,而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只字未提、因而这次大会发言中上述情緒的产生也就是很自然的。民主党派、各种群众团体是各界人士发揚民主监督的組织应該引起党的重視,因此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思想应在党内明确起来。
本溪市从去年起至今天,已先后成立了民主促进会、民主建国会的市筹委会,民主同盟在发展組织,筹划筹委会的成立。这些民主党派不是毒草,他們是接受中共領导的,不论在过去、今天和将来都是鮮花开。以民盟来看、他是知识分子的政党、在党的領导下,組织、监督和动員盟員所联系的群众,努力宣傳和貫彻国家政策、法律、法令、积极參加社会主义建設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坚持对国内外敌人的斗爭;民盟必須貫彻党对知识分子团結改造敎育的政策,推动盟員和所联系的群众,发揮积极性和創造性,作好岗位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加强科学研究努力培养新生力量;推动盟員和所联系的群众,在自愿基础上认眞学习焉列主义把自己逐漸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密切联系群众,及时了解,研究、反映他們的意見和要求,代表他們的利益,作好群众工作,加强团結。
民盟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帮助党整风,办法是按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針。监督党的放、鳴政策,同时监督党对边整风边改进的方針,通过这点来把整风工作搞好,同时也提高我們大家的水平,这些問題正是这次大会发言中几乎是每个人的呼声,为什么我們市委书記同志,对我們民主党派的作用沒 有估計到呢?不提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不敎育全体党員交待統战政策,我是有意見的。
由于我今天政治水平还不高,还沒有达到共产党員的水平,但是我要作好自己岗位工作,要进步,要帮助党“洗脸”因而我就在最近加入了民主同盟。“一步走?二步走?”“入了盟,党組织上认为可以暫时放一放”这在我思想中曾进行过瞬时的斗爭,这也是双方的自己认识要明确,入盟入党动机要純;同时对党員某些干部也要进行統战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政治思想敎育。
总的来說,我們要在党的带头、領导下,在这次整风运动中树起一个虛心的风气。不懂不要装懂、不会也不要装会、老老实实向懂的人、会的人拜老师幷且要及时的学、及时的改、缺什么补什么。几个月的整风运动也只能作到这点,因而要求党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政策有必要自党内到党外大张旗鼓的在这次运动同时进行宣傳敎育。
王金波(列席)書面發言
小学敎育質量低我認为有六个原因
我是一个农村小学敎員,我想談談小学敎育中的矛盾。
首先是党組织的官僚主义,不深入敎育不了解敎育。我做敎育八、九年了,从来就沒見各級党組织深入学校和我談談敎育工作当中的問題。請市委、县委領导同志想想你們多咎布置过干部下乡到学校里了解問題,解决問題了呢?总是生产。現在学生的貭量,特別是政治思想道德品貭沒有提高,某些方面还下降了,这与上級是有关的。首先看中央敎育部提出提高敎育貭量,这个問題已经好几年了,可是到底怎样提高呢?沒有指示;敎育局下达的工作計划,往往也是照刊物和上級的指示抄下的,这对下面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
我个人认为敎育貭量沒有提高的主要原因有下列几点原因:
1、党委不重視敎育工作,具体表現:①不深入了解学校情况;②不接受敎师入党,就是吸收入党也不以敎学工作如何为主而是看社会工作搞得怎样;③不关心敎师疾苦,对敎师表面是客客气气,其实是冷冷淸淸。
2、敎材份量太重,敎师敎不好,学生学不好。就以語文課来說,就分汉語、文学、写作指导、作文(口述、笔述);特別是課文又长,学生实在消化不了。同时,小学敎师沒有一个人只包一科的,而往往要担任四、五科,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这怎能胜任呢?結果弄的样样松。有时一課讲完了,学生連生字还有的不认识。
3、敎师調动太頻繁。敎育工作不象百貨商店,調动之后,再熟悉一下貨价就可以工作,敎育工作要深刻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家庭情况等等;而且不是一个人而是四、五十人,这不是一二个月的問題,而是一年二年。可是,有的班級,仅半年就調动了三、四个老师,这怎能提高貭量呢?要能使老师安定下来,在一个学校,从一年級开始敎,一直把学生送出校門,这有多好啊!
4、敎师貭量太低。我认为韩局长讲的很对:“烏鴉窝里抱不出凤凰”,知识低、品貭不好,政治思想不充沛,怎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材呢?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我們区一共七十名小学敎师,其中小学毕业的就有四十五名(以現有的文化水平計算),請問这怎能敎好学生呢?
5、敎师工作太重,时間太紧,也太忙,每个敎师平均每周要担任二十二节課,五、六个課外活动,四个小时的文化学习,还有政治理论学习、业务、时事学习、会议,再加上批改、备課、与学生談話、家庭訪問等,每天沒有十个鈡头的时間是完不成的。有工友的学校还好些,若沒有工友敎师自己还要弄柴、弄米、挑水煮飯,这就更成問題了。請想一想担任这么多工作,怎能很好做到提高敎育貭量呢?复式班就更不用提了。我个人认为解决的方法:編制要增加,取銷坐班制,学习要統筹安排,会议要少开。
6、敎师生活苦。敎师工作份量是那样重,可是看待遇呢?①政治待遇方面,被看做是小知识分子思想复杂、落后不进步等。我是1949年入团的,从1952年就要求入党,可是至今还是超令团員。
②、工資待遇是:初师毕业的二十七元五,过六个月轉三十元;我們区七十名敎师仅一名掙五十五元五。(十多年敎令),有些六、七年敎令的还掙四十四元五。請想想他还有老婆、孩子,怎样生活呢?
張文波(列席)書面發言
沒有政治立場,沒有靠山是做不了工作;分人論事等級看人
让我談談溪湖区学校的情况。
一、提拔干部党团員多,非党同志少;有好亲戚可以帮助解决入党入团問題。如提拔敎导主任时,不管业务能力如何,只要政治可靠和有人力帮助就行。吳秀珍有好亲属,領导干部对她加强培养,甚至在入党前她就知道发展党員的計划。她是直綫上升,而我們从1949年就提出申請,直到今天沒有一个人給我們指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意見。赫素琴等敎导主任也是同样,这种重德轻才是对工作有影响的。而过去生活孤苦的同志(我)却遭到各方面的打击。过去担任过敎导主任的韩常会說:“张文波好提意見,咱們狠狠地打击他,不要紧,他沒有靠山……”結果眞的被他們打击的死去活来,这是一种什么对人的态度呢?請大家批判。
二、团在学校的作用。
我們学校仅有一名党員还长期休养,因此团在学校里就打了“一条龙”的腰了。团員可以随便行事(具体事实张于才已談过),对硬的同志在工作上进行帮助,生活上照頋,怕他們提意見;但对比較老实的同志就歧視,认为他們不能怎样,尤其是对老年敎师更甚。常說“老太太”怎的。人虽老,可是做起工作来可不老,不应对这些人用“老”来讽刺。团員在校里可以随便給領导起綽号,如叫校长为高衙内,李经文敎导主任为日本战販,若是平常群众叫就被扣上政治帽子了。
团在学校不重政治思想敎育,尽是感情用事。如主任看到有些敎师遵守制度很差不敢大胆批評,团支书还告訴他:“管那些事做什么,还得罪人。”請問誰来管呢?非党同志要求进步向他征求意見,他当面不提,而在各种会议提出不让本人知道。对于他不对心的人,卽非党群众,年令稍大,或給他提意見的同志,采取搞和整的态度。
其次我校保密工作做的不好。1954年团員黃操伪报情况騙取互助金,当时我是福利小組的委員,对他提出了怀疑意見,由80元减到50元。会后就有人告訴了他,黃操就和卫老师說:“在福利小組会上张給我提意見,我少得了30元,等开生活会时一定要好好整整他。”結果以后眞把我整了一頓。直到現在学校也沒有追查失密的責任。(当时会上只有我一名敎师,其余都是領导同志)还有在工資改革时,团支书把小組意見表給和他要好的同志看,然后傳出去告訴某人“誰提的……”結果造成同志之間有隔閡,他又借口說:“某某同志群众关系不好……”在肃反运动中也是这样。
我校团支书是大队輔导員,可是几年来河西完小队的工作一直是沒有开展起来。1955年时大队輔导員团支书是张錫坤,团市委偏听团支书的話,把他評为市优秀轉导員,受奖回校后大家意見紛紛,认为他不够。
三、区文敎科謝科长应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在肃反中体会政策不深,給小学敎师做报告时說:“肃反就是要反存在着的反領导問題和自由主义等。”請看什么是反領导呢?給領导同志提意見,由于領导处理問題不公正向上級控訴和向报社写稿,对領导的官僚主义不滿等这些就是反領导,所以在肃反中被人报报仇。結果沒有具体事实,这些人就被貼上邮票,不頋工作需要和生活条件往各处邮,不去就被說为不服从領导,还得经监察局来解决。其次对处理敎师們的工作調轉也有問題。我校賈素玉老师因爱人在他地,去年曾要求調轉,謝科长不給調,不久前经賈老师的叔父(是謝科长的朋友)和謝科长說了一下就給調动了。从这一事实看出了若是沒有人力什么事情也办不到。
四、謝科长不熟悉业务,只靠坐在上边发令,听行政汇报,影响溪湖区敎育事业的开展。謝科长对敎师的意見不够遵重,有等級看人的覌点;幷存在着保守、家丑不可外揚的思想。1954年河西完小敎师田老师給領导提意見遭到打击报复,便向报社投了稿,記者到区和学校了解情况,区里把事情縮小了,当时焉助理还說:“你无论怎样写,报社得到我們的允許才能刊登。”因此报社也沒有登載。
五、女敎师負担过重,又工作又管家务。以溪湖区看,女敎师有孩子的占多数,但沒有托兒所、幼兒园,因此使女敎师劳累过度,身体衰弱,病号多,影响工作。建议溪湖区成立托兒所减轻敎师的过度劳累。
六、中小学待遇不平等。中学敎师有房子住,小学敎师沒有;中学敎师多上課(代課)有待遇,小学敎师除自己担的課程节数多外还要代課,每周不下26节,一天連喘气的时間都沒有,这样就影响敎师身体健康。
李瀛州(列席)書面發言
兩万煤礦工人生命安全,引不起鋼鉄公司重視;水泥廠却大力帮助解决問題
我們矿务局也和大家所談的一样,領导和被領导之間存在矛盾,党和群众之間有沟和墙,这些矛盾,沟和墙和大家所談的是大同小异。所以我不想再多談了。現在我談談企业与企业之間的矛盾,按道理讲,企业与企业之間不应有什么利害冲突,因为这些企业都是国营企业,不是哪个資本家的,仅是領导机关和領导人不同而已。但是由于領导的覌点不同,在互相协作問題上,往往发生矛盾,所以我下边談談这个問題。
企业与企业間的协作矿务局是1953年春成立的,是由本溪煤鉄公司分出来一小部分幷和賽焉矿务局合幷而成立的。他沒有什么家底,因而由分家到現在一直是存在矛盾的。完全为煤矿服务的医院不交給矿务局。在住宅上、变电所、运輸等問題上都存在矛盾,給国家造成的損失是很大的。其中以运輸問題为最严重。运輸部不按时、按計划供給車皮,造成采屯矿时常中断生产,部管理局、市委都知道这些問題,所以我就不詳細談了。最近和总厂分家,据云亦有类似情况我把最近問題談一下:煤炭工业都鉴于1942年本溪矿的瓦斯煤尘的大爆炸事故,死亡一千六、七百人,指定本溪矿务局必須設立岩粉厂,以保証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在工人阶級当家作主的今天是多么重要的問題。我們多次寻找,经过化验結果只有本溪石灰山的废石为最好,经煤炭工业部审查在全国范围内是最好的,所以指定矿务局在1956年内一定把厂建好。我們和钢鉄公司联系多次,終未能达成协议,互相推托,你同意他不同意,市委也未能解决,最后是原料不保証,供应运輸有問題而被拒絕了。我們說原料是沒有問題的,到現在所抛掉的废石就够我們用十年,要多少銭我們給多少銭;运輸也沒有問題,因为我們本溪矿有一条路綫,在他們厂子里,用自己路綫他們也不同意,怕影响他存車,路綫是我們的,他給我們当家,怕影响他放車,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因为我水平很低,說不好他是什么主义。
最近他們有一批不能使用的臭油我們要用,他們不給,借机会还要敲一下竹杠,我們沒有办法只好外地去买。
不同单位不同作风
水泥厂到矿务局来联系,要通过我們矿区修鉄路,言說福金沟石灰石貭量不太好,废石很多,可以供給我們使用,经化验亦合乎制岩粉标准。我們和水泥厂接洽后,使我們有不同之感。到山上看废石賦存情况时,他們派专人領着我們尽情的介紹情况,同时很关心我們的安全,每次去都是一样热情的招待。采試料时,領我們的人不让我們自己拿,怕我們累;找厂址时陈厂长亲自陪我們;比方案时,陈厂长給我們提建议,哪有水害,哪有危险,哪好,都細致的告訴我們。备料前和陈厂长談是否定个协议,陈厂长說:我們都是国营企业,咱們两家那不好办?我知道你們那項工程很重要,給工人解决安全問題太好啦。电力不够用,我們想办法解决,你們用的不多。我們說实在不行,我們夜間生产。陈厂长說:我們不能那样办,哪能让你們老夜班生产呢,我們自己想办法吧。我們問废石多少銭一吨呢,他說我們都是国营企业,我們不要的东西,哪能和你們要銭!仅在十几分鈡的时間内,把所要协议的問題都解决了。
陈厂长为什么这样作,他不会算账嗎?电不够用,自己想办法解决让我們用废石不要銭,他不知道降低石灰石成本嗎?不,他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两万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照頋到整体,才这样决定的。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今天,我們所有的企业都应該向水泥厂学习,互相协作,把我們的国家建設的更好,我和矿务局的全体职工向水泥厂全体职工和陈厂长致以崇高的敬礼。
婁义(列席)書面發言
生活細節問題是砌在牆上的磚瓦石塊;要拆牆,就要取銷各种不合理規定
談談业余文化敎育的方針政策
普通学校是对靑少年进行文化敎育,如同在白紙上画画,必須全面发展。业余学校是对在职职工进行文化敎育,他們的工作,前途已有了目标。机电工人不会发展成为会計师,会計員也不会发展成为机电工程师。画画那是白紙上已有了轮廓,現在只是用文化上上色,塡塡空罢了。因而他們要“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能全面发展,这就是根本問題。
业余敎育的方針不管在文件上怎样写,事实是使用全套的普通学校的課本,初中要七年,高中要十年才能毕业。(文件規定初中四年半,高中五年,办不到。)职工同志常常問我們:“学这个(多半指古典文学)有什么用啊?”“怎样才能和生产(工作)結合起来呀?”“几年我們才能毕业?”。我們答不出,上級也答不出,其实誰也答不出。因为这种全面发展的学习是脫离了工作和生产的。职工沒有收获,只好不来,于是从1952年有业校以来总是“出席率不高”。
病根子在那呢?
其一,領导上生搬硬套普通学校的一套。不明白,职工文化学习是在轮廓已定的画面上着色,要缺什么补什么的根本特点。
其二,領导上对业余学习漠不关心,因而不能发現問題,改进工作,使問題长期存在。如公司王瑞平经理,負責敎育工作,1956年被选为扫盲协会的主任委員, 1957年初他說:“我还不知道主任委員应該做些什么”。我們的領导对业余敎育工作确是不聞不問的。
我們的意見,要焉上編一套課本,这是过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在使用敎材中,允許选科,改編适合业余敎育的課本。
談談“墙”的問題:
墙是多方面砌起来的,如有德便是才,提拔干部只找党員,对知识分子只使用不帮助等等,这些大家談的很多,我不重複。我只从一些生活細节談些使人不愉快的事。
誰都知道钢鉄公司职員的桌椅界綫很严,我覚得这多少与工作有关,不足为奇。如科、处长工作忙,文件多,当然桌子要大些,抽屜要多些以备摆文件,装文件。至于坐沙发轉椅,据說科、处长的身体不大好,所以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奇怪的是喝水也分等級,经理、处长、科长、科員各式不同。办事員和工人,不是自备,就是鉄碗一个,大家公用。人們不免要問难道水碗也与工作有关嗎?
在住宅方面,经理、处长住白楼,眞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話,水道加暖气,房間多而大。科长住紅楼,虽說电話沒有了,其他方面确还相差无几。組长、科員,房間小了,少了,电灯,水暖尚在。情况直綫下降的是广大的办事員、工人,他們除了电灯之外,就只剩小房一間了。很多家,三世同堂,五世共居,大伯子睡在兄弟媳妇炕上,老公公与兒媳妇同榻而眠。还有一万二千多戶想住草棚子也住不上。
这能說不是矛盾嗎?这能說是領导吃苦在先,享乐在后,与群众共甘苦的作风嗎?
还有些生活上的細节也是砌在墙上的磚瓦石块,北地住宅区焉路修的平平的,房前房后綠树成蔭。南地就不一样,一下雨街上水深近尺,稀泥滿街,房前房后光溜溜的。难道办事員、工人的脚走不得焉路,呼吸不了新鮮空气嗎?在医院有特診室,好象阿斯匹林只能治工人的感冒,治不了高級干部的伤风。
要拆墙,就要取消这些东西,虽然不一定要来个天下大乱,但干部多余的房子不妨让出一些来,取消特診室,最多处长以上的干部看病可以不挂号。路坏了就要修,不要分南地北地。那缺树就在那栽也不要分誰住的地区。
再談談我对王文经理讲話的不同看法:
5月29日下午王经理就公司内部矛盾讲了話,其他方面我都同意,在房子紧张这一問題上我的看法不同。
他說,目前房子紧张是因为領导对国家政策宣傳不够,工人认识不足。又說,国家的政策是逐步滿足,向来沒有人規定必須完全滿足。国家的政策是对的,但是本溪的政策就不同,是“经理、处长,科长完全滿足,工人滿足一半。”(据王经理說住房的12.000戶,缺房的也有12.000戶)显然,用国家政策是掩飾不了,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官僚主义。
他又說,经理、处长住房三至五間、科长住房二、三間,基本上合于国务院的規定。国务院也可能有这种規定,但不一定叫我們基本上遵守吧?幷且我还提醒王经理,不要忘記党中央的指示:“与群众同甘共苦。”也有必要学习河北省委书記与灾民一起吃菜咽糠;阜新矿务局局长,把多余房子让給唱天河配的职工住,因而取得群众信任。他举了很多例子証明,要房子的职工是无风起浪,无故搗乱,但对“三世同堂”“长期唱天河配”想住草棚子也沒有的絕对多数的客覌事实,一个例子也不讲。
这些,是不是会給人这样一种印象,假如有人再要房子,就是对政策认识不足;对国务院規定不滿;故意搗乱。而現在又正是大“放”大“鳴”的时期,王经理在此时此地讲这些話,是不是在思想深处还有些抵制情緒啊?最后对“三反”“肃反”运动提点意見:
“三反”“肃反“运动成績是肯定的,主要的。但我提出这样一个意見,在“三反”中,把所有老虎和嫌疑分子扣留起来,审問时采用了逼供的方法。如疲劳审問,拷打等等,也捏造一些事实。叫他們承认。但在学校中也有侵犯人权,沒根据硬逼,硬斗的現象。因为这些現象絕不是个別的而是普遍的,所以我希望領导运动的党組织和參加运动做了这些事的人(有党員也有群众),检查一下,是什么东西促使我們失去了起碼的遵重人身自由的思想?又是什么东西使我們学会的旧社会的屈打成招的方法的呢?这种东西不挖出来,对工作总是不利的。
刘宗禹 祁世清(列席)联合書面發言
市有关部門对加强副食品供應沒有採取有效措施,各部門协同不够,商業部門也有苦衷
商业工作和人民生活要求的矛盾,最主要的是表現在商品供应方面。因此,检查一下造成商品供应不足的原因,对解决供求矛盾問題,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为什么商品供应不足呢?从我市检查,大致有如下三种原因:一是商品生产的增长,赶不上消費增长的速度;一是商业部門内部,存在很多問題和缺点,加重了物資供应不足的紧张局面;还有一个是市有关領导部門和有业务联系的单位,加深領导和共同配合作的不够。由于时間限制,前两种原因,不在这里多談,仅就最后一种原因,发表一点意見。
一、首先談一下对地产地銷副食安排上存在的問題:以蔬菜为例,它是我們每天必需的副食,去年在供应工作上,这方面的問題最大,例如去年7、 8月某些蔬菜严重脫銷;由于地产供应不足,由外地进白菜,仅进銷差价一項,卽給国家損失25万元。今年又怎么样呢?中央和省里都号召大、中城市搞蔬菜基地,使当地蔬菜生产,基本达到对当地的供应。但是我市在計划上,幷沒有这样安排。(本来市郊有很多水田可以改为菜园,但是也沒有作)例如市内全年需要蔬菜61,755吨,但市郊蔬菜商品量仅为46,418吨,仅能滿足75%。但是据最近蔬菜公司下乡的調查,这个数也有問題了。因为市原来計划播种面积为4,213垧,但結果只实現了2,528垧,完成計划60%,那么,商品量也要相对地减少了,如按40%减少,則市郊能供应27、841吨,仅能滿足市内需要量的45%,今年的蔬菜供应問題,将是十分严重的。但是更严重的是市内有关部門,对这个問題,还沒采取紧急措施。将来供应不上,价格增高是否又会出現象去年土豆脫銷那样再把批評集中到商业部門身上呢?批評事小,供应問題最大,希望有关部門—尤其是領导部門,赶紧采取措施,以免“临渴掘井”无济于事。其他如猪的生产,也是这样。市县虽布置生产105,000头但究竟完成的怎样,現在心里也无数,到年底供应紧张时,又是商业部門的問題了。
二、城市建設部門,在城市規划上,不重視商业工作,把商业用地当成可有可无,有“塡空子”的作法,例如水产公司在彩屯大桥北头右側,要建設—个冷庫。大家知道,我們市水产品沒有冷庫,在魚汛期間,不能大量儲藏,因此,魚生产旺季一过,就沒有供应的了。修冷庫,这是本溪市居民的一大福音。这块用地,经城建局規划科王鴻鵬同志与裴华春工程师口头同意叫我們勘測,但当我們提出平面布置图后,城建局又变了,要把这块用地批給彩屯煤矿,要商业部門再重新找重新提計划、重新勘測,时間来不及,施工时間6个月今年又修不上了。来年本溪市还得一年时間不能经常吃魚。我們希望这个問題能够焉上解决。又如去年有的商店,要在院里挖菜窖本来附近又沒有楼房,而且是在院内,但城建局不准挖,是否限制过死,商店連个临时儲菜的地方都沒有,又怎样做好对居民的供应呢?消費者只知道是商业部門有毛病,而不知道商业部門也有苦衷。其他如商店和煤厂的設置,在地基的批准上都存在問題,如明山沟市場已有五年历史,城建局也叫搬家。我們建议城市建設部門,要把商业綱很好地規划到城市建設里(不仅要考虑商店,也要考虑仓庫)
三、糕点、服装加工貭量低,原料供应不足。不知是什么原因?糕点原料供应不足,很多品种经常脫銷,而貭量很糟。群众反映,我們的面包,不如棒子面窝头。(据計委检查,糕点都掺20%的杂粮。本溪市飲食业幷不多,但是粮、面、油都供应不足,如果說由于粮食缺,为什么外市很足呢?沈阳就連車站前夜市,有很多推車卖夜食的,餛飩都是最好的白面。有人反映,本溪市最大的联营公司,糕点的品种和数量,沒有沈阳市一般的中、小公私合营杂貨店的品种数量多,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貭量不好、价格还高,据和几个外市对比,我市的食品,都是偏高的,希望計委和工业局检查一下。
四、区人委及其他有关单位,对商业工作的領导和支持不够。其中以几个矿区来說:副食品种很少;价格很高。如田师付自由市場鳮蛋一角一个,如按每斤十个則为一元一斤,而市内小販只买八角左右;小葱市内卖一分一斤,而田矿則卖三分。国营貿易商店经营的品种也少的可怜。如果区委区人委不加强領导,是不会搞好的。这和市党政領导机关有关系。如田矿区委沒有財貿委員、区人委沒有工商助理,試問市場无人管,怎能搞好供应呢?同时,有的区干部不重視布票管理,有的还随便送人。
有些矿区企业,对商业工作支持不够。如牛心台矿,叫貿易商店搬家(因商店占用矿里的房子);第一焦化厂通知駐在該厂的商店撤銷,撤銷后工人沒地方买貨,这个矛盾怎样解决呢?
五、对自由市場管理有問題。例如有些机关、团体不遵守国家規定,偏要购买国家不准在自由市場上买卖的猪肉,这不仅增加了市場管理工作人員的困难,而且促使有些农民不愿意把猪肉卖給国家。据1—4月份的統計,食品公司只收购了285头生猪。又如木材,是国家統一收购的,不准机关、企业自己下乡收购,但有的机关都私自收购,这些問題都是很严重的。
六、社会上对营业員是轻視的。有些人对营业員进行汚蔑;不尊重他們的劳动。当然有些营业員的服务态度不好,这是事实,但也有些頋客到商店不是为了看貨,而是去“点”女售貨員。如有的故意指着避孕葯膏問女售貨員这葯膏怎么用法等等。
我們认为这些問題必須引起領导部門与社会各界的重視。
吳西成(列席)書面發言
学校領尊与敎师之間有矛盾;市敎育局不重視敎师進修工作
一、我对学校領导与敎师之間矛盾問題的看法。
学校領导与敎师之間的矛盾主要是:領导干部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不能滿足敎师的要求与工作的需要。敎育事业发展快,大批領导干部不可能从空而降,必須大量提拔,这样領导与敎师之間的矛盾是难免的。这个矛盾的本身是不足畏;可畏的是,不正确处理这个矛盾,或是不重視这矛盾問題的解决。
矛盾旣存在就需要正确地来认识幷設法解决。过去我市提拔学校領导干部的工作是有缺点的,重德轻才給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損失,不仅学校敎育貭量难于提高,更使敎师对业务的改进丧失信心,产生对領导的不滿情緒,工作也就不主动,消沉下去。領导干部由于业务生疏,水平低,工作无从下手,感到苦恼,再受到个別敎师的讽言冷語也就意志消沉。
这个矛盾的解决,我想必須采取一些措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調整領导干部队伍,把确实不称职的領导让位于較适合的同志充任,同时規定領导干部一律要兼課,不兼政治課,要兼文化課。此外,領导与敎师双方都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与解决矛盾。領导干部应多从“工作需要”来严格要求自己,踏实虛心向群众学习,逐步提高业务水平;敎师应多从“实际可能”来考虑要求領导,善意、主动地帮助領导。事实上学校領导不可能对各科敎师的敎学都能提出具体改进意見,何况有些領导在文化方面还須要从头学起呢!
因此,在現实情况下,学校領导过多的指責敎师和敎师过高的要求領导就会加深彼此間的“沟”。只有在团結的基础上,互相了解与尊重,齐力同心鉆研业务,才能逐漸改进工作。
二、我对敎育局严重不重視敎学进修工作的意見。
几年来我市进修工作是有成績的,存在的缺点与問題也非常严重。缺点与問題的存在应由进修学校同志負責,但有关領导对进修学校放弃領导也是事实,就以市敎育局来說:
(1)平时絕不过問进修学校,对进修的方針政策也都外行。本学期开学至今从局长到科員沒有一人到过进修学校;如果說局干部工作忙,无暇深入可以原諒的話,那么作为政府的敎育机关,对敎育工作方針政策不懂是令人費解的。省厅再三强調高級部招生,照頋領导干部入学,可是敎育局长硬要限制領导干部报考。再如,假期讲习会是这校敎学方式之一,只要稍懂点进修业务的人都知道的,遺憾的是我們敎育局长却认为讲习会是“劳民伤財”。当然今年暑期学校敎师要处理毕业生工作,不能举办讲习会我們沒有意見;可是把敎师进修学校敎师的劳动,特別在假期里劳动,說成是“劳民伤財”,这实在使人啼笑皆非。至于进修工作計划总結,局里当然它沒过問罗!比如,上学期进修学校就业校敎师进修工作提出几点看法,总結了一篇材料,送給敎育局,也順便抄报一份給中央敎育部,后来被介紹在全国性的“扫盲通訊”刊物上发表了,我們市敎育局似乎至今还不知道。
(2)进修学校人事配备旣可怜又可笑。
进修学校每学期由于开科設班的变动都要調动敎师,可是敎育局对进修学校师資的調配不是事先考虑,而是各中学人数挑好后,剩余的敎师給进修学校凑数。比如,56年开初級部生物科,敎材虽浅,学員却是有经验的小学敎师,非較强的中学敎师是无法胜任敎学的。敎育局只調一名中学敎师,尚缺二人由应届师范毕业生来充数。試問师范生怎能当小学敎师的敎师呢?如果师范学校可以培养敎师进修学校的师資这不成为全世界的奇聞嗎?結果这两名师范生敎师只讲一次課就被学員哄走了。影响极坏。
(3)进修学校物貭条件差;敎师生活、进步沒人管。
敎育局不仅对进修政策、人事不負責任,而且物貭条件也不支持,略举数例說明之:凡是由敎育局分发的敎学參考資料总沒有进修学校的份;进修敎室东求西借,经常搬移,至今还有一个班在鉄路完小工艺室旁一小屋内上課,敎师反映說“光线不足,嘈杂有余”眞难敎学。敎师的吃飯、住房問題談起来更使人不愉快:单身敎师在师范学校食堂用膳,寄人篱下循規低头还每有被“赶”之虞;进修敎师住房条件有的还不如他校工友,有一名敎师体弱多病,每天要从本溪湖柳塘沟跑到平山角办公,几年交涉要房,現在还沒解决。
物貭生活如此,政治生活无人关心更苦熬人!同志們說,我們学校在政治上是眞空,象个无父无母的伶仃孤兒。多少年了敎育局党組织与学校党委互相推却不承认进修学校的組织关系?多少年了团員同志沒过着組织生活?多少年了我們不能正式參加国庆、“五一”等重大的政治社会活动?经过不知多少次的交涉,現在进修学校終算归学校党組织領导,可是形式上解决了問題,实际上我們沒有一个同志感受到一絲半点的組织温暖。但愿今后不如此!
(4)敎师进修时間沒保証,是有关領导思想上不重視文化进修所造成的。比如,小学进修省厅規定每周八小时,上課不得少于六小时,我市敎育局只允許占用一个午后仅仅上課三小时。至于市委、敎育局、区文敎科而是临时会议不考虑进修时間,随便占用的情况也很严重。不仅有人要問敎师文化学习时間在客覌上是无法保証嗎?不是的。而是某些領导在对文化学习不重視造成的人为矛盾。比如,最近中学敎师星期三午后学习政治,星期四午后參加文化进修,时間上不冲突,可是一中竟在黑板上公布敎师文化学习停止,參加文化学习的敎师不滿意,王校长說这是文敎部某首长的口头指示,后来学文化敎师知道进修学校幷不停課又复学了,可惜已耽誤了半个月的課程。請問,为什么敎师不影响政治学习又可能学文化的情况下,偏不让敎师学文化呢?有的首长同志似乎以为“文化”与“政治”是“敌我”矛盾;誰强調“文化”就是“忽視政治”。
总之,敎师进修工作不被重視,进修学校敎师的生活、思想沒人管,是表現在多方面的,同志們見到在敎育局領导下的別的学校情况不象进修学校这样被抛弃,未免有“同是一根生,待遇何相殊”之感。領导干部不重視或是不认识敎师培养提高工作的重要性,恐怕是放弃对进修学校領导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建议:市委文敎部应有专人兼管敎师培养提高工作;市敎育局应由一名局长专管敎师的各項学习。
吳起年(列席)書面發言
我对原市联社机关党組織提幾个意見
市合作社联合社党組织对罗大实同志的处理是违反宪法的。罗大实同志系地主成份,学生出身。該同志在敌伪时期曾在伪国高学校就学,国民党侵占时期,又継续上学(沈阳某靑中),沒有參加过任何反动党团組织,同时也沒亲自參加剝削生活。但奇怪的是,在1953年普选时,市联社党組织竟以莫須有的罪名“地主份子”剝夺了罗大实同志的公民权,一直到1956年9月份才恢复了他的公民权利。这几年,罗大实同志背着这么大的包袱,在精神上遭受到不可磨灭的創伤,严重的影响了他的身心发展和思想进步。与此同时,亲自參加剝削生活的罗大实父亲,政府却发給了选民証。这一点更使罗大实同志鬧不通,增加了他的苦恼。为什么罗大实同志这样倒霉呢?这个問題不难理解,就是因为市联社党組织对党外群众,尤其是小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抱着歧視和排挤的态度。因此,我建议有关部門責成原市联社党組织的有关負責人,給罗大实同志摘帽子,抹掉他的历史汚点。
原市联社机关党支部书記韩廷珍的爱人,于1954年,食油开始計划供应的前夕,偷偷地到合作社搶购两大瓶豆油。請問国家的机密措施,是否可以随便的或轻易的告訴自己的爱人,当然这也可能是別人走漏了消息,但还不是韩廷珍支部的那几个党員干部,我建议有关部門应认眞追查这个問題。
貿易公司党組织对非党干部在政治上抱着不聞不問的态度。我是一个超令团員,最近就要达到退团年令了,从改組为貿易公司以来,党的支部委員从未談过入党問題。这使我多么苦恼,感受不到党对我的眞正温暖。同时也促使我对党的态度不得不敬而远之。在十三名科級干部中,就有十名是党員,二名超令团員,一名群众。他們之間在政治上是互不通气,只是在生活上开玩笑,閑扯皮。在这样党員干部比重大的情况下,产生这种不健康的現象,我认为是非常遺憾的事。
另外,有的个別党員干部鬧工資待遇,在干部中挑拨离間,到处小广播,对群众影响极坏,严重的影响了党員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而貿易公司領导对这些干部,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只好听其自然吧。
我认为,在我市商业系統(商业局除外)中,1956年工資改革时,沒有体現出“按劳付酬”的原則,表現在計划、財会、組织技术、业务科长的級別,絕大部分是低于人事、秘书、监察、工資福利科科长的級別,为什么?因为前者几乎完全是群众干部,后者是党員干部。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商业系統的各专业公司,旣不是行政机关,也不是党群团体,而是企业,在确定工資时,主要应当根据工作的性貭和工作的繁簡来考虑,而不应当偏重于德一方面。
郝傑(列席)書面發言
群众对个別肅反案件处理上有意見
我是民主同盟成員之一,我认为在肃反工作处理上基本上是健康的、正确的。但对个別案件处理上有些不当,大家有些议论。因为本市卫生系統肃反工作还未結束,为了对党負責,利用本次发言机会向市委机关反映以下这些意見,和提出个人一点建议,供組织上參考。
钢鉄公司医院外科医生张拱宸的案件处理完后,群众有以下几点反映:
一、历史上有反革命行为,參加革命后已做交代,其后幷无現行反革命事实,只因有技术上的医疗事故。就被逮捕和判刑二年。认为处理上有些过严。
二、反革命的历史,技术上的医疗事故,两者本是“敌我”和“是非”两个絕不相同的問題。拉在一起处理。未免界限上划得不够淸楚。方法上有些不当。
三、1952年以前的几起医疗事故,当时不处理,而在肃反期間算一笔老帐。这样作法,使历史上有問題的医务工作者,胆战心寒。
四、个別党书記,为了自己住好房子,幷沒有党組织的指示,竟将毫无問題的高級知识分子、妇产科主治医师駆逐搬家,只因为她是张拱宸的爱人。这未免打击面太寬,对党的肃反政策是背道而馳。
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市委責成有关部門对此案件复查一下,有否偏差?
(2)如果处理上有些偏差,希望及时給以适当的糾正,这样党的威信会更高。
(3)如果处理上幷无偏差,希望对有关医务工作者給以說明解释,以免产生疑惧影响工作。
(4)对粗暴的执行党的肃反政策、影响党的威信的党的书記,应当給以适当帮助或敎育,以免今后再产生缺点。
郝傑 朱鴻昌
(列席)联合書面發言
有的職工中的放类,存开休养、复工、入院、瘵养等問題上,对医务人員輕則嘲笑、怒罵,重則毆打
在我們医务工作岗位上所遭遇到的主要矛盾,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医务人員与患者之間的矛盾:
医务人員与患者都是向疾病做斗爭的,本来不应該产生矛盾,但实际上却常常发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虽然是发生矛盾与冲突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还是以下几种情况。例如开休养的問題上、复工的問題上、入院的問題上和疗养的問題上等等。
在这些問題上患者常常和医生冲突或吵架。例如个別职工本来沒有多大疾病,或和某同志鬧了意見,或是某些工作不随意,或为工薪問題,或为恋爱問題等等。就硬說头痛,腰腿痛,或者屁股痛,不上班而到医院泡病号,和医生打糾纏。目的是要个休养証,不算曠工。
本来头痛,腰、腿痛的疾患,在医疗設施不完善的条件下,很难診断出来有无疾患。
如果休养証騙到手,这类敗类的职工竟还洋洋自得,得到便宜还卖乖說:“医生白吃飽,是个草包”。其单位領导对开休养証的医生大有意見說:“医生不負責任”;如果医生未受騙,不給开休养証,則这类敗类职工对医生大发雷霆說:“老子有病不給休养,病大发了找你医生負責”、“你这医生混蛋,对病人不負責任”。而他自己泡病号,就好象不是混蛋,負了責滿有礼似的。当然其中还有一部分重体力劳动者,虽然病不太重,但对重劳动确实受不了,而医生对工种不够熟习,掌握过紧者有之。但这一类却还是少数的。
复工的問題更麻煩。慢性病人休养快到六个月了。如果不上班,生活发生困难,病未好也說好了,向医生要全愈証。如果医生不給就要駡医生八輩祖宗說:“要餓死他們全家,医生不让他們吃飯”;假如給开了个轻工作,管人事的領导則大有意見說:“重工业部門那有轻工作,你医生眞不負責”。做医生的眞是左右为难。
入院、出院的問題也是如此。本单位床位少、患者多,医务人員少,患病者大部分要求入院,尤其是慢性病人,肝硬化、高血压、肺心病患者等根本不能治愈。
如果医生不收入院,則对医生大发雷霆,汚駡殴打,甚至对医生抱有成見,心怀憤恨。例如本溪門診部护士就因为小兒患者无床位收,而被患者家属殴打,上不了班;彩北診疗所医士孙殿元为收費事而被火电职工打成脑震蕩而住院。类此情况尚有很多。
慢性病人假如收院,就来个死泡不走,把医院給弄成个“疗养院”或变成个“养老院”。动員出院时,医生平常对他的細心診疗感情,便一笔勾消,成为他的最大仇人,說:“太不照頋他了”。
关于疗养的問題更是如此,如果不給开疗养,吵架、发怒、軟磨、扯皮子、硬泡等等办法均来之,看你医生給开不給开!
二、各单位与医疗单位之間的矛盾:
比如独身年老的职工,丧失劳动力。因为老病无人撫养,劳保部門管不了,本单位又不管,因为有病就送医院去吧。如果医院不收,則劳保、行政双方均大有意見。再如职工年老的家属,七、八十岁,风烛残年,已经老衰,因其子女上班无人奉养,送到医院。如果不收則大有意見。好象医院是大兒、大女应該替他孝順老人,他自己就好象毫无子女責任似的。岂有此理。有时个別单位領导还批条子說:“影响了工作,照頋出勤率,硬要求住院。”再如慢性病人和医院鬧意見,个別单位領导为安慰病人說:“你是病人,医院不收你和医院干,咱們和医院干到底”,請問誰的医院?和誰干到底?
再如独身宿舍住的結婚男女靑年,因为行政上不給适当的解决房子,唱天河配,怀了孕,生孩子无地方去住。医院生者,动員出院时哭哭啼啼。动員紧了,本人有意見,其行政单位也有意見說:“太不給时間了”,难道說医院是旅館?是家属宿舍嗎?
矛盾現象很多,給正常医疗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而大部分医护同志情緒很低。认为做了医生护士,八輩子倒了霉,有兒女再也不让他們做这行了。
三、医疗单位与医疗单位之間的矛盾:
本市医务力量不足,各医疗单位均有一定困难,特別是钢鉄公司卫生处与矿务局卫生处。虽然各自有困难,但不用团結办法解决,互相对立,影响医疗工作很大。例如3月份矿务局一个职工被不法暴徒将一个眼睛打坏,矿务局医疗系統眼科不能解决,而送到公司医院,竟一天多不收,也未及时給以手术治疗。对患老同情非常不够。再如矿务局本溪門診部临时負責人,为了报复,“公司的新工人前去受診,說什么也不給挂号”狹隘的做法也非常不对。类此对立事件很多,对医疗工作影响很大,我們双方医疗人員幷无此狹隘思想,呼吁双方卫生处及其上級領导互相团結起来,共同做好医疗事业。
四、技术不能提高問題:
我們医务工作者治病防病主要的动力就是技术,例如技术不能提高,治疗貭量一定也不能提高。可是我們感覚卫生处的領导同志們对技术提高上不够关心,向科学进軍只是一般的号召,对高級医务人員沒有規划,对中級医务人員也是如此。卫生处的領导每日忙忙碌碌的、被动的工作,下面工作也很乱,大家情緒都不高,主动的想办法很少。
图书館办的很差,新书极少,外文书更少,簡直可以說无有。对图书資料非常不重視,因此想学习的人劲头也被冲洗。
五、对护士工作不够重視:
有的同志发言反映出护士同志很多苦衷,我們非常同意、但我們认为尚有很多苦衷,未能充分反映。医务工作队伍中,护士同志人数要比医生人数多得多,在社会的工作分工上,我們认为护士同志的工作非常重要,一个医院办得好坏与护士的貭量好坏有絕对关系。因为护士同志接近病人时間最长。可惜的是这个問題幷未被矿务局領导重視。开办医院时竟将一些小学未毕业的女孩子弄来学习几个月后,就成为預备护士。請問这样做对办医院有甚么好处?如何能提高护理上的貭量呢?再如对护士同志的生活、福利关心也不够,有的同志身体很不好,也得參加夜班。夜班幷无适当保健安排。护士学习也沒很好重視等等。問題很多,不再多說。
以上几点是我們单位医务工作者所遇到的主要的几种情况,这些情况也是我們内部的矛盾。我們向有关領导呼吁,帮助我們解决一下这些矛盾。誠然我們医务工作者本身也有很多缺点,如个別医务人員不够負責,給患者造成損失和事故。对这样个別的医务人員給以批評或者是处分,我們认为都是应当的、正确的。但是我們呼吁有关領导要好好敎育职工,要他們尊重医务人員的劳动,要有礼貌。对殴打医务人員的敗类分子,我們要求适当給以刑事处分。作风很坏的患者职工,应当受到輿论上的裁判,而不应当得到支持。
韓琦(列席)書面發言
市内文化娛乐場所,是哪里热鬧設在哪里,沒有全面規劃和適当按排;对放映人員要求脫离实际
本溪地区自48年至57年,由一个固定放映单位发展到八个,市、县、工会等机构,流动放映队将近二十个,但还是远远不能够滿足广大人民的需要。虽然已新建了規模較大的人民文化宮,但也不完全适合于放映的需要。除北地俱乐部内外部保持原有状况外,工人、和平、南芬等处都是改建的,就拿覌众厅来說,座席、地面基本就不合乎要求,除前二十排座席能够看到完整的画面外,后边的覌众根本不能完整的看到画面,其他的放映設备条件就談不到了。尤其是溪湖区胜利电影院,从外覌上看仍然是停留在伪滿时代的状况(活象个大仓庫),1950年因大戏院演出改建成为木板楼,楼上楼下的間隔距离空隙較小,室内空气不能正常流通。夏季在放映时門窗关閉后,室内温度太高,象个蒸籠,又加两側的厠所臭气难聞,座席是长条椅子,类似这些設备根本就不合乎电影事业的要求,跟不上人民的需要,比撫順、鞍山两市我們也相差很远。希望各級領导应加强对电影事业的重視与管理。
我同意市評剧团王少亭同志的发言,关于溪湖区設立大型俱乐部的問題。目前根据胜利影院,市評剧团,每日平均上座率不超过50%,而这一、二年内溪湖区人口逐步下降,为什么这样說呢?如稅务局、保俭公司、銀行、粮食公司、邮电局、电业局等等单位都迁移到平山区,这些单位都是电影、評剧的爱好者,48年至56年溪湖区只有一个电影院、一个評剧院、一个小型剧場、几个茶社,根据目前情况是人口逐步下降,而相反的娛乐場所又增加了一个大型俱乐部。工会是哪里热鬧到哪里去,如平山区很需要图书娛乐場所,而在溪湖区建立。这显然是表現了市政和工会是两回事。这些現象一不合理,又不适合人民的需要,建议有关領导应适当的給予措施。
各影院的作息时間不正規,目前各影院計算作息时間是拆头去尾算中間,如果有重点影片上映时就沒法計算作息时間了,这不但影响了同志們的身体健康,又影响了文化、政治等学习,由于作息时間与各单位的时間冲突,不能够參加学习,就影响了同志們在文化、政治等方面开展与进步。各影院职工只能够享受公費医疗。建议領导应重視职工生活福利等問題。
根据目前放映人員的技术水平多数是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文化局主管机关就应該如何来培养放映人員,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問題,这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虽然去年电影科办了一个放映技术学习班至到目前为止作用不大,文化局技术指导工作人員沒能够尽到应有的責任,在学习过程中理论多实际少,一般放映員感到乾燥无味,经过一年来的学习放映員收获不大,現在学員出勤率很低,有垮的可能,建议电影科应改进措施。又如54年,放映人員考試問題来說,电影科是对人不对事主覌主义进行的,在沒有开始前科长对放映人員說,这次考試是摸摸大家的技术水平和程度,合后如何去提高放映員技术和放映貭量,但经过測验以后,老放映員基本理论很差,或者就不懂得理论知识,結果就給降等降薪了,搞了十五、六年的老放映員每月有拿四十几元的,也有五十多元的,这样能說老放映員不苦悶嗎,工作情緒如何能高呢?再說在沒有測验以前科长說沈阳,撫順,鞍山等市都进行了,经我們了解根本就沒有这回事。56年的中旬听說又要考試,放映員的心情就紧张起来了,心想这回又不知怎么样,电影科的領导又說了全省的放映員考評的确不錯,但发下考試題以后,出乎了意外的比54年的考試題太低,54年的考試題什么欧姆定律、反分等計算公式,这回就沒有这些技术計算公式,因这次不是市电影科专裁独行的,可是又在等級工薪上給我們找平了,結果老放映員的工薪是五十几元至七十几元,靑年放映員由三十几元至四十几元,因此多数放映員要改行情緒逐步下降。
另方面对放映員不合理的要求条件太高,什么光学、电学、机械学等,根据发展情况应当提高放映技术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也是今后努力方向,根据当前放映人員的文化水平,領导应当如何加强对放映員的技术学习,而不应該根据个人主覌愿望压制工薪,有的个別放映員才搞了三、二年的放映工作、甚至各种机械以及各种零件都不知道什么名称,主管机关就把他評为一等放映員,工資高于老放映員二、三十元,这是什么道理呢?我們不知道市电影科胡芦里卖的是什么葯,已不公又不平,建议文化局电影科应当及时糾正这些不良傾向,否則还要鳴。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地名
郎宗毅
相关人物
薛玉麟
相关人物
王金波
相关人物
張文波
相关人物
李瀛州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