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省石綿繩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07390
颗粒名称: 節省石綿繩的故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7年4月,本溪市钢厂制钢車間经过不断试验,最终铸錠工序利用草繩代替石綿绳成功,全年能給国家节省六万四千多元。
关键词: 本溪市 石綿繩 草绳

内容

最近,从钢厂制钢車間傳出来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铸錠工序利用草繩代替石綿绳成功了,全年能給国家节省六万四千多元。
  这个办法是怎样硏究出来的呢?原来是有着一番过程的。
  钢水铸錠时,在沒有流进钢錠模之前,要经过一段用几种型状的耐火磚砌成的管道,可是在每块耐火磚的連接处,都有空隙。最初怕从这些空隙之間往外跑钢水,都是用耐火泥糊死空隙。耐火泥里因为有水分,遇到高温的鋼水后,就变成气体跑到了钢里,对質量有很大影响,后来只好改用石綿绳来堵那些空隙,几年来,一直是采用着这个办法。这对钢的质量虽有好处,可是石綿绳的价格却很貴,每铸一炉钢錠,要使用七、八元钱的石綿绳。过去,很少有人盘算这件事情。
  去年11月間,鑄錠工人学习大連钢厂的经验后,虽然省去了一些石綿绳,但在使用石綿绳最多的地方一一管道和钢錠模接头的地方,还不能节省。2月末,討论增产节約計划的时候,技术員卜照远听說有的钢厂曾经用过草紙代替石綿绳,于是他就提出了这个建议。
  这个意見,給担負铸錠的坑长荣喜林、見习技术員庞永春很大的启发。当天下午,他們就到供应科領来四公斤报紙,折成一条一条的纏在下水口磚上,試验两炉,最初效果很好,对质量也沒有影响,可是等到工人再使用报紙时,却出了問題:有三分之一的下水口磚用报紙纏不住。工人都感到这个方法太麻煩了。
  但荣喜林幷沒有灰心,心想:不用报紙,能不能想办法再用別的东西代替呢?于是他又和庞永春找来了些旧草袋子,抽出稻草擰成草绳,又做試验。連续試验十三炉钢,結果証明效果很好,从此,貴重的石綿绳就在铸錠工序絕迹了。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金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卜照远
相关人物
荣喜林
相关人物
庞永春
相关人物
本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