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水电站的人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03670
颗粒名称: 建设水电站的人们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6年10月本溪市草河口區石哈鄉要建設一座小型水力發電站。爲了早日把水力發電站建成,不論工人和農民,不論是石哈鄉還是中合鄉,就是十里二十里的連山關鄉和棒槌嶺的農民都去支援。争取在春節時讓這座能發出三萬二千度的水電站开始發電。
关键词: 本溪市 石哈鄉 建设水电站

内容

我們在半个月以前,就聽說過石哈鄉要建設一座小型水力發電站。這次來草河口區,想順便去看看。
  10月10號早晨七點多鐘,我和曉董同志騎着自行車,从云盤溝鄉向石哈鄉進發了。這天,天气很不好,刮著大北風,還有些雪花,我們頂著風走,臉都被吹紅了。我們進了村子,眞是人聲鼎沸,老的少的,他們把一台火鋸圍的水洩不通。几輛滿載木料的大車,靠近不了現場。雖然天空飄着雪花,刺骨的北風吹打着他們,但是他們也不肯离开。已過半百的老木匠劉廷長說:「這玩藝兒比吃大蘿蔔還快!」「哪里來的火鋸?」我們好奇的湊到跟前,找一位比較熟悉情况的人問了一下。
  在半个月以前,地方國營本溪制材厂職工,聽說石哈鄉建設水電站,赶制不出來木材的時候,在任務緊張的情况下,派兩名工人來幫助農民弟兄。春光社的老木匠李恩全看到鋸木頭比吃大籮蔔還快的時候,興奮的說:「我們三盤鋸拉了十天還不如這玩藝干三小時。我們安上電灯,也多虧工人老大哥啊!」
  是的,爲了早日把水力發電站建成,不論工人和農民,不論是石哈鄉還是中合鄉,就是十里二十里的連山關鄉和棒槌嶺的農民也都要求去支援。老鉄匠張秀山今年已經是六十八歲的老人了,象小伙子一樣的壯實,挑著煤和工具到現場來給修理釺子,他興奮的吿訴我們說.「不能閑着,大家應該動手赶快把水電站建設起來!」社員彭榮令雖然上歲數了,但在挖厂房基礎的時候,和小伙子們叫起勁來了,別人挖二鍬他就挖三鍬,恐怕拉在別人后邊。
  爲了保証在春節發電,他們在几个鄉的支援下,組織了四个建築工程隊。在二十天內,要完成築垻、挖渠和場房工程,他們把飯帶到現場去吃,靑年隊向其他隊提出了每人每天完成二米五土方工程的競賽口號。縣農林水利局的勘測小組,也親自指導施工,不時的用皮尺量量,和用測量儀器去找找准。
  人們聽說修水電站沒有木料,就把自己家的松樹和楊樹献出來。房木溝的農民李維綠,把給自己叔父做棺材的木料也都献出來了。供銷社採購員蘇永久,特意吿訴建設水電站委員會到他們的山林去伐木材。新开嶺的農民把自己献的木材,从十多里遠的地方用大車給送到施工現場。供銷社和連山關鄉一些單位,聽到缺什么材料,就立即想辦法帮助解决。大連工學院水力系的敎授們,也參加了這个水電站的建設工作,他們親自給設計主要工程項目的圖紙。
  建設水電站的人們,要在春節時讓這座能發出三萬二千度的水電站开始發電。到那時,居住在周圍二十里地遠的四百多戶農民,都能安上電灯。到明年的今天,他們要把絕大部份電用在开動磨米机、打稻机和發展生產上。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慶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本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