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不支持,我們白費腦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00588
颗粒名称: 領導不支持,我們白費腦筋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溪煉鉄廠領導对员工提出的建议未给予支持。
关键词: 本溪市 煉鉄

内容

我們本溪煉鉄廠煉鉄用的主要原材料——团礦和燒結的質量好坏,对生鉄的產量、質量、成本都有很大影响。这兩种原材料的碱性越高,爐内脫硫的效率就愈大,出鉄时使用的曹达灰就愈少。但是因为我廠在这方面缺乏有效措施,团礦和燒結的碱度經常波动,使我們在操作中掌握不住爐内的变化。比如今年6月9日丙班,团燒車間供給高爐的原料——貧团礦的碱度是0.63%。于是我們便根据这个碱度操作,可是在10日丙班發現貧团礦的碱度又降低为0.53%,結果鉄水流出以后,因含硫磺太高,不得不用大量的曹达灰去脫硫。据統計,今年5月28日到6月5日的9天中,燒結質量就波动了五十五次,造成爐况的波动,当然鉄水含硫也要有些波动。今年5月份以來,國家規定煉貝氏鉄每噸用零点八公斤曹达灰脫硫,实际我們一爐却用了一公斤,二爐用了一公斤二兩。
  为了解决这一問題,在週末会議上,我們經常提出这些問題,廠長听了以后只是在口头上說:「团燒要解决这个問題,」实际团燒解决与不解决这个問題,領導都沒有追查。由于領導不採取積極的办法,鉄水含硫忽高忽低的現象便不能消除,我們就不得不仍然用大量曹达灰在爐外脫硫。
  为了給國家節約曹达灰,去年8——11月,我和值班主任李書田等曾經硏究过爐内脫硫問題,最初曾使生鉄含硫量由0.055%以上降到0.055%以下,但因領導缺乏有效措施解决原料質量波动問題,最后不得不停止了我們的硏究工作。
  根据苏联冶煉貝氏鉄的技術資料:爐渣碱度穩定在1.25——1.35%之間,鉄水含硫磺便可降到0.028%——0.032%,幷可保証爐况順行。
  因此,我們必須向这个方向努力。否則就是領導怎样在高爐旁喊「爭取爐外不脫硫不用曹达灰」也还是做不到的。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霍恩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書田
相关人物
本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