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00501
颗粒名称: 「一字之差」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6年,鋼廠生產科的职工在編制作業計划时把生产規格写错,造成了鋼廠一百一十八噸鋼材一时發不出的损失。
关键词: 本溪市 鋼廠 损失

内容

李穎
  鋼廠推銷科,連着往上海發両車鋼材,到4月19日,还准备發出第三車。这三車鋼材共一百一十八噸,是中國紡織机械廠的訂貨,鋼种四十号,規格四十二元。就在第三車鋼材將要發走的时候,推銷科接到了公司財务处的通知,通知說:上海已經接到發去的七十八噸訂貨,但是人家拒絕付貨欵,因为規格不对。
  規格不对,这就是說:錯了。推銷科急忙找根据,查訂貨單,訂貨單上寫的幷不錯:鋼种四十号,規格四十二元。但作業計划是生產科編制的,于是,他們又請生產科查对。
  生產科听到这个消息,吃驚非小,这个差錯可不小,一百多噸哪!國家又要受損失,有的同志甚至要流下淚來了。
  生產科自然更得查对,这批訂貨是軋鋼材,安排生產,編制作業計划,是由軋鋼計划員孙世蕙負責的。先看总表,总表上寫的与推銷科送來的訂貨單相符,幷无差錯;再看大卡片,原來毛病出在这上,規格那一欄里,由四十二變成三十二了。
  就这样,作業計划下达到車間,車間依照三十二元的生產了。推銷科把貨陸續發到上海,訂户發現規格不对,就拒絕收貨,也拒絕付貨欵。
  孙世惠一个馬乎不要緊,把四十二寫成三十二,造成的損失幷不小,一百一十八噸鋼材一时發不出,窩在上海七十八噸,九万多元的資金就不能不暫时積压;訂户等用原材料,影响生產。这些損失很难用数字說明,唯有一項損失很清楚:只运雜費就花了一千九百一十元有零。归根結底,一句話,國家吃虧。
  也許有人說:工作中偶而出一次差錯,也是难免的。不,幷不是这样。从1953年起,孙世惠發生类似的錯誤,都可以列出清單來:
  1953年,他在軋鋼車間作計划員,一次,曾把二十噸二十元的鋼,錯下成二十二元,造成錯誤生產,因此受到記大过一次的处分。
  1954年,16粍的平爐鋼材,被他多下了二十五噸,这次幸好被調度老孔發現,給訂正了,沒造成事实。
  1955年12月,平爐鋼材三噸,被他錯下为三十噸,因此,多產了二十七噸无主的鋼材。
  以上,这不过是主要的。至于五噸以下的錯誤,据說很难統計。
  生產科直接管理着生產,安排着生產。作業計划,就是給下面的命令,計划上的每一个字,下面都要执行。而身負計划員重責的孙世惠,难道不覺得自己責任重大和光榮么?难道不覺得这是党和國家对自己的信任么?如果有責任感,自己就应該知道用什么態度工作。可是孙世惠他想的不是这些,甚至在这次錯誤發生之后,又出了大大小小的錯誤十一筆。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地名

孙世惠
相关人物
本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