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讀者來信組的調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00332
颗粒名称: 本报讀者來信組的調查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6年6月13日,本溪日报讀者來信組发表对5月份以來,在各个地方貿易商店副食部和公私合营魚菜部,都買不到鮮魚。这件事的调查结果。希望市商業局、水產供銷站等有关部門,应从这一事件中記取教訓,杜絕此种現象的再發生。
关键词: 本溪市 副食品 供应工作

内容

早在3月下旬以來,約有二十多天的时間,在市场上鮮魚就脫銷得一條也不見了。这是因为市水產供銷站原庫存冻魚質量不好,每天的銷售量極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該站不是積極增加新的鮮魚品种來滿足市场供应,却是一方面出售次魚,一方面拒絕外進。此后曾陸績零星進來一些「鮮魚」,但每次都在一、兩个鐘头內便賣光了。这一情况,当时幷沒有引起水產供銷站領導的重視。因此,当駐旅大採購員打來長途电話,說有貨可以組織时,經理竟为了接受前一次賠錢的教訓,而拒絕了,幷肯定的告訴:暫时不管什么魚,一概不准進貨。
  在市監察机关的督促下,該站虽于5月份开始大量進貨,而市场上仍在脱銷。这首先是盲目追求数量,不問質量和不問品种是否「对路」所造成的。特別是忽視保管工作,嚴重地影响了鮮魚術量。他們不是採取外地經驗有次序地冷冻起來,而是只圖省事,把採購來的鮮魚乱七八糟地冷冻在一起,結果冻成一个約有二百五十斤的大冰塊,当搬到零售部門以后,約經三、四十个小时的化冻时間,可是等冰塊化了魚也随之發出臭味了。另外庫里溫度保持的不好,常常冷一陣暖一陣。这就难免鮮魚在出庫后立即变質。
  鮮魚脫銷的后一时期,也暴露了地方貿易部門某些領導同志,不愿經营鮮魚的思想。認为經营这个沒有「油水」,因此抱着「宁肯脫鋪而不進貨」的消極态度。
  鮮魚脱銷的整个过程說明了水產供銷站等部門缺乏为生產、为人民生活需要服务的思想。市商業局領導上沒有及时發現和解决問題,也表現了官僚主义工作作風。
  希望市商業局、水產供銷站等有关部門,应从这一事件中記取教訓,杜絕此种現象的再發生。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地名

本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