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貴廿七个月沒出廢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00166
颗粒名称: 楊樹貴廿七个月沒出廢品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溪市第二机修車間的青年刨工楊樹貴連續二十七个月沒出过廢品和次品,幷且月月超額地完成了任务。
关键词: 本溪市 楊樹貴

内容

楊樹貴是本溪第二机修車間的青年刨工。他从1954年2月到現在,連續二十七个月沒出过廢品和次品,幷且月月超額地完成了任务。
  1952年,楊樹貴剛上刨床独立操作,那时由于自己沒有經驗,所以工作中就格外小心、謹慎,那怕圖紙上有一点看不清,他都向老师傅問明白以后,才能下手干,因此他加工的活件,个个都合乎質量标准。可是后來,有个时期,他感觉这样太麻煩,所以就不問了。有一次,他加工圍帶活件,沒有向老师傅問明白,就主覌地干起來了,結果做成了廢品。当时重新加工一个圍帶,倒很容易,可是做这个產品的原料,必須委托鑄造車間才能鑄出來,因此,当时返工重做便來不及。这件事給老楊很大教育。从此以后,他干活时就不粗心大意了。
  「小心、謹慎就可以減少廢品,但要保証不出廢品,还必須有熟練的技術。」这是楊樹貴在工作中的另一点体会。去年12月,他加工軋鋼机架子,刨平面怎么也刨不平,他和組里的边师傅硏究,边师傅一边从技術上來对他進行指導,一边把自己的小刀从工具箱子里拿了出來,帮助他安在床子上,結果,这件產品就刨平了。不但保証了質量,而且他的技術水平也有了提高。
  自从本市傳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后,楊樹貴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更加細致了。今年4月間,他接受了緊急任务——加工大軸。为了保証產品質量,他便向車間借了一个千分尺,在加工时刨一刀,用尺量一量,很怕刨坏了,影响兄弟廠礦的需要。結果这个大軸的質量便达到了百分之百,幷且提前完成了任务。由于他經常能「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完成任务,所以在今年3月份,他獲得了鋼鉄公司先進生產者的光荣称号。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戈少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楊樹貴
相关人物
本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