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鋼廠不能全面完成任务的分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00037
颗粒名称: 我对鋼廠不能全面完成任务的分析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6年鋼厂計划処統計科副科長就不能全面完成任务做出分析:主要是片面突击生產所造成的。該廠鋼材不能全面完成任务的直接責任者,是生產鋼材的軋鋼和鍛鋼両个車間。
关键词: 本溪市 鋼廠 任务 分析

内容

鋼廠今年1至4月份,未全面完成任务。該廠最后產品鋼材今年1至4月份產量虽然完成了101.5 %, 但質量只完成99.5%,这一时期所出的廢品等于去年全年廢品量的一点七五倍,从趋势上看,也是月月增加的,如以1月份的廢品为100,而3月份則增为615。八种主要鋼材,完成貨量指标的僅有三种,高速鋼、滾珠鋼、特殊鋼都沒有完成。由于質量不好影响按訂貨合同交貨,被罰款达二千多元。幷影响了許多兄弟廠礦的生產。
  鋼廠鋼材不能全面完成任务,主要是片面突击生產所造成的。正象該廠青年監督崗所批評的:「上旬生產松,中旬算細賬,下旬突击忙。」从第一季各月鋼材的上交量來看,以上旬为100,中旬为178,下旬竟达439;月份最后一天的上交量約等于全月產量30.5%。为了在下旬突击生產,就多生產較易的普炭鋼材,不按合同品种生產,因而1至4月普炭鋼材完成計划102.5%,優質鋼材只完成品种計划96.8%。
  为了突击生產,往往不顧設备和技術操作規程。4月上旬412軋鋼机有的孔已經磨偏,工人提議不能軋了,軋鋼車間主任說:「对付着軋吧。」結果軋出很多廢品。規定加热时高温亭留时間二小时,而实际鍛鋼有时長达七小时、軋鋼也長达四小时,加热温度也超过規定。2月1日某种鋼材規定温度差額不得超过三十度,而实际却达六、七十度,有人建議軋鋼值班主任改進,但他們根本不理,結果造成廢品。該車間所生產的鋼材断面尺寸不合的廢品很多,也是由于不及时調整孔型所造成的。据統計:1至4月份,僅軋鋼車間違反操作規程次数就达545次。比去年第四季增加了77%。
  該廠鋼材不能全面完成任务的直接責任者,是生產鋼材的軋鋼和鍛鋼両个車間。但这里也反映了該廠領導全面完成任务覌点的薄弱。該廠很長时間就知道这両个車間的產品質量不好,但却沒有積極帮助和監督他們从加強管理、推广先進經驗入手,來扭轉这种不良局面。該廠領導干部当中有这樣一种論調,說:「我們不能全面完成任务的真正原因,既不是管理問題,也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任务下达的晚,額外任务和臨时任务多,使我們正常的生產秩序被破坏。」这些話是有一部分道理的。但是,从他們主覌上來看,也是存在問題的。例如下边为了片面追求多、快,長期以來便違反規程制度,用提高温度,以及不顧設备安全的办法來提高產量,因而造成質量事故和設备事故不断發生。这些問題提到該廠領導面前时,該廠領導却強調說:「我廠新工人多,又沒有測温仪器,怎能不違反操作規程呢?」而事实上違反操作規程多是由工長以上干部决定和允許的。据鍛鋼車間技術監督站統計:4月份該車間共違反操作規程30次,里面工長以上干部違反21次,老工人5次,新工人僅4次。至于測温仪器問題,当然有它更好,但沒有它也次不能成为影响質量的根本原因,去年第四季鍛鋼車間生產304噸,沒有測温計也全部合格了,如果該廠当时很好总結和推广这一經驗,相信今年的廢品就不会这样嚴重。
  該廠突击生產的結果,不僅質量大大降低,随之而來的是人身、設备事故,都比过去增加。今年四个月中因設备事故,損失价值达二万一千多元;影响軋鋼机生產时間五十二小时,損失价值达二十四万元。第一季度設备維修及使用費用就超支了二十四万元。由于人身事故而損失工作日五百多个。由于突击生產而支付的加班加点工資达一万五千多元。总的計算起來,由于產品質量低、品种差、事故多、費用超支等浪費, 1至4月份少給國家創造財富(生產价值)約一百三十万元。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蒸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本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