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友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唯一号: 060430020230000768
人物姓名: 宋春友
文件路径: 0604/01/object/PDF/060412020230000001/19790503
起始页: 003.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传略

宋春友,抚顺县蚕业技术员,以其对柞蚕生产的深厚情感和敬业精神,成为了柞蚕生产重点产区的一名重要守护者。 在柞蚕生产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柞蚕的质量,我县每年都需要对柞蚕进行显微镜检查,淘汰有病的种子。为了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宋春友同志被派往南京江南光学仪器厂购买显微镜镜头。三月六日,他顺利购买了镜头后,迅速从南京发出电报,要求电汇款一百四十元以便带回镜头。 然而,事情并未如他所愿。按照常理,从抚顺到南京的电汇通常两天就能收到,但这次汇款却迟迟未到。在二十多天的漫长等待中,宋春友同志身上的全国粮票已经用完,棉衣因南方气候而无法脱下,每天为了查找电汇而东奔西跑,满身大汗。面对粮断钱光的困境,他仍然坚守岗位,没有放弃寻找汇款。 在多次尝试联系银行和邮局无果后,宋春友同志不得不返回抚顺。他亲自前往县银行汇报情况,最终银行同志在抚顺城邮局找到了这笔仍在“睡大觉”的汇款。这件事不仅暴露了银行和邮局在工作中的疏忽和不负责任,也给宋春友同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宋春友同志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他的坚韧精神和对柞蚕生产事业的深厚感情赢得了同志们的尊敬和敬佩。他们纷纷表示,是邮局的失误导致了生产受影响,而技术员宋春友却因此受罪。宋春友同志的事迹成为了柞蚕生产战线上的佳话,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这一崇高的事业中。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