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人民公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6018
颗粒名称: 甘当人民公仆
其他题名: ——记市妇联主任韩子琛同志二三事
分类号: D26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韩子琛同志作为市委委员、市妇联主任,几十年如一日保持艰苦朴素、不谋私利,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典范。
关键词: 韩子琛 干部作风

内容

编者按 本报今天将韩子琛同志的事迹介绍给读者,请同志们认真读一读。
  韩子琛同志身为市委委员、市妇联主任,不为朋友开后门,不随意乘小汽车,当官不象“官”,甘当人民公仆,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和发扬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作风。韩子琛同志的事迹说明,革命的老干部是革命的宝贵财富,是群众学习的楷模。
  韩子琛同志的事迹象一面镜子。每个同志,特别是领导同志,应该好好照照自己,过去怎么样,今后怎么办?
  市委委员、市妇联主任韩子琛同志是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几十年来,尽管环境和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但她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不谋私利,不搞特权,甘当人民公仆,熟悉她的干部和群众热情地赞扬她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带头人。
  (一)
  韩子琛同志生活上有一条原则,就是保持普通群众的生活水平。她从不讲究衣着穿戴。夏天,她总是穿一身退了色的衣服,戴一顶布帽,穿着胶鞋。冬天,外衣套着一件带大襟的小棉袄。在用水用电等方面,她处处注意节约。即使平时洗脸,她也不肯多用水,生怕浪费了。每天晚上睡觉前,她总是里里外外查看一遍电灯是否关闭了,水龙头是否拧紧了,哪怕有事到隔壁房间说几句话的工夫,也要随时把灯闭上。在她的教育和熏陶下,孩子们养成了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大儿子结婚时,只做了两床被褥,买了点烟、糖,喜事办得非常简朴,在群众中起了很好的影响。
  组织上考虑她年岁大,身体又不太好,行动不方便,多次对她说有事可以用车,但她除工作中非用车不可时,一般都不用,自己私事从不用公家的车。去年冬,父亲有病住院,她去看望时和群众一样挤公共汽车。
  (二)
  韩子琛同志对自己、对孩子,克勤克俭,从不乱花一文钱。对同志的困难、人民的疾苦,却时刻挂在心上,慷慨无私。多年来,光接济给同志们的钱就有几千元。一九六四年,她的家乡河南临颍县闹了水灾,她一次寄去人民币八百元,救济灾区人民。这件事不但外人不知道,家里人也不知道。直到一次孩子在收拾油屉时,发现了一张汇款收据和临颍的一封感谢信,才知道事情的真象。
  有一次,沈阳银行的同志找她,问她是否在沈阳有一笔存款,她说没有,银行同志拿出她当时存款的签字手续,她才说:“我也不需要,国家现在用钱,放到那里支援国家建设吧。”她不仅在沈阳有存款,在太原工作时,也有一笔存款没有取。
  (三)
  韩子琛同志和老伴多年做领导工作,但她从不利用职权搞特权。一次,一个相处多年的老同事找到她想请她帮助安排一下孩子的工作,因为不符合政策,她坚决没给办,并耐心地做了说服工作。她对别人是这样,对自己则更加严格。在物资供应紧张的前几年,她从不利用职权买缺货。
  韩子琛同志家用的厕所是蹲式便池,因老伴腿有病很不方便,组织上派人给改成了坐式便池。事后,她拿出七十元钱交给组织说:“这样的便池造价高,是我个人家使用的,一定要付钱。”
  (四)
  韩子琛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参加集体劳动,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
  在农村插队的日子里,艰苦的环境难不倒她,每天起早拣粪,和社员一起参加劳动。在市第三医院担任党委副书记时,她除尽心竭力做好本职工作外,还主动做些服务工作,倒痰盂,刷厕所,扫走廊,忙个不停。不认识她的患者纷纷议论说:“怎么找这么大岁数的‘三八大军’呢?人可倒挺勤快,总也不闲着。”他们那里知道,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就是医院的党委副书记啊! (马克猛、周复兴、丁战军)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克猛
责任者
丁战军
责任者
周复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