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城处处展新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5930
颗粒名称: 煤城处处展新容
其他题名: ——记城市建设事业三十年的发展
分类号: F062.2
摘要: 本文描述了我市煤城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通过对城市建设、水资源利用、交通发展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煤城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键词: 煤城 城市建设 水资源利用

内容

疾驰的客车沿着宽阔的沈抚公路东进,当那翻滚的稻浪从人们的视野中闪尽之后,具有悠久历史的煤城,便以新的雄姿跃入人们的眼帘。重迭的厂房、高耸的烟囱,栉比鳞次的建筑、络绎不绝的人流和车辆。这一切都告诉人们,三十年来,祖国在前进,煤都在前进。
  客车在望花这个新兴工业区的柏油路面上缓缓前行。随着川流不息的人流和道路两旁住宅楼的闪过,使我们感到三十年的时间,城市住宅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建国初期,抚顺除南北台、新屯、望花南侧等地有为数不多的楼房以外,绝大部分工人群众住在简陋、低矮、拥挤的平房或臭油房内。那时的工人住宅区垃圾堆成山,积水到处是,特别是那坎坷不平的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蚊蝇成灾,疾病流行。
  新中国的成立,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了把劳动人民从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解放出来,城建部门的广大干部和工人在党的“城市建设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指导下,在大力修建城市居民住宅、整修铺设柏油路的同时,疏通明沟,修筑暗渠,增设排水管路,大力植树造林。三十年的时间,楼房林立,树木成荫,不仅旧的工人住宅区起了很大变化,望花、河北、东洲等地已建成新的工人住宅区。解放初期,只有南、北台等少数地区使用煤气,目前,煤气日输送量是那时的五倍多,煤气普及率已达百分之六十左右。
  客车不停地行驶着。当客车从十一道街转入河堤路以后,我们举目北望,只见高尔山上八百九十年前修建的古塔巍然屹立。它象巨人一样凝视着煤城的巨大变化和横跨南北的浑河大桥。在胜利桥旁,我们下了车漫步在宽阔、美观的大桥上。向西望,河水西泻闪闪发光;向东看,浑河北岸、抚西河西侧的河北净水厂工程正紧张施工。
  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资源,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三十年的时间,我市自来水的日供应能力提高了一倍多,普及率已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过去许多吃井水、河水地区的群众,都吃上了纯净的自来水。但是,多年来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原有供水设施已适应不了目前的需要,有些地区二楼以上的群众吃水很困难。为改变这种状况,今年我市在河北地区新建一座净水厂,年末实现简易供水。到那时,河北、望花等地区吃水紧张的局面基本上可以扭转。
  今日的煤城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当我们驱车奔驰在市中心区的主要街道上,看到那穿梭般的公共汽车,使我们想到一九五三年以前,抚顺没有一台公共汽车,许多地方的群众到市中心办事或走亲访友,只能靠步行。一九五三年以后,随着我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公共汽车的路线越来越长,客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到目前,客车由一九五三年的十三台增加到三百二十多台,路线由七条增加到十七条,日客流量多达五十四万人次。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峰
责任者
单继仁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