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学》引起的联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5445
颗粒名称: 读《为学》引起的联想
分类号: G63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深刻阐述主动学习与成功之关系,通过故事展示“有志者事竟成”道理。强调坚韧毅力、一往无前,联想攀登科学文化高峰,实现四化目标。
关键词: 学习 坚韧不拔 四化目标

内容

清朝学者彭端淑写过一篇《为学一首示子侄》的文章。此文理论简明,语言精炼,读来琅琅上口,亲切感人。
  作者用朴素的辩证法分析了天下事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形象地运用了一个寓意很深的故事,即两个和尚朝南海的故事,说明“为之”,“学之”,“则难亦易矣”的道理。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地围绕着“为”与“不为”,“学”与“不学”决定着难与易的问题,作了层层深入的论述,反复说明做事、求学,只要主观上肯做,肯学,认真做,认真学,就能迎难而上,变难为易;不做,不学,即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不会得到成功,很容易学的知识,也很难学会。这就是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接着作者写了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用强烈对比的方法来证明难易的辩证关系。穷和尚意志坚决,迎难而上,富和尚畏难犹豫,见难而退。结果,前者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后者有异常优越的条件,却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原因就是一个“为之”,一个“不为”。二者恰成鲜明的对照。
  学习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有益的启示:我们做事情,求学问,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一往无前的精神,没有这一点是不行的。古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若“一日曝之,十日寒之”,那就啥也做不成,办不好。办事求学是这样,联想到攀登科学文化高峰,实现四个现代化,不更应该是这样吗!新时期的光荣重担摆在我们面前,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只要我们有四川穷和尚凭着“一瓶一钵”去南海的决心、恒心和求实笃干的精神,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宣谟
责任者
彭端淑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