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沟里的聚宝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5134
颗粒名称: 穷山沟里的聚宝盆
其他题名: ——说的是二道河大队发展人参由穷变富的事
分类号: F323.5
摘要: 本文讲述了清原县甘井子公社二道河大队通过发展人参产业实现经济繁荣的过程。十二年前,该大队经济落后,粮食产量低,社员生活困难。自一九六七年县药材公司支持发展人参种植后,通过逐步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和持续投入,大队人参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为大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人参产业不仅改善了社员生活,还促进了粮食生产和其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关键词: 清原县 经济繁荣 农业经济

内容

盛夏的一天傍晚,我们来到座落在盖顶山下的一个偏僻山村——清原县甘井子公社二道河大队访问。我们沿街往里走不远,来到了队里盖的社员新村。一栋栋红墙灰顶的砖瓦房排列整齐。走到村头,我们停下脚步,环视村庄周围,庄稼翠绿,远视起伏群山,林木葱郁。这时,回忆起十年前来二道河的情景,一个强烈地感觉油然而生:二道河变了,变得富起来了!
  那么他们变富的门路在哪呢?我们怀着急切的心情顺便问问一个过路的中年人,他用手指指西山上隐约可见的一排排参棚风趣地说:“那,就是俺们的聚宝盆!”
  第二天,我们赶忙请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守田和原一队参场的负责人刘万里老大爷讲述了他们大队人参的发展史:
  十二年前的二道河,各队日值总在三、四角钱左右晃悠,十家有八家年年冒支。队里穷得连打鞭叫油钱也没有,粮食亩产还不到二百斤。
  一九六七年春,县药材公司派人来帮助发展人参,还答应投预购定金一万元。社员好多人一听都摇头,生怕“鸡飞蛋打”。当时的一队队长张守田、会计林珍、老农刘万里和张德修几个人不听邪,非要闯一闯不可,留下预购定金五千元,当年就裁了四十七帘人参。“越瘸越用棍儿点”。当时管理人参的刘万里和张德修两位老人,虽然起早贪黑地干,但由于没经验,转年秋天这四十七帘人参死了四成,剩下的全都起出卖了,赔了两千元。这时有的人说:“卖辕马还饥荒吧。”可是两位老人并没泄气,从外地请来人参技术员给出道眼,当时“靠边站”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刘玉普也在背地里给打气,当年秋又栽上了五十帘人参。从这以后,刘万里、张德修没白没黑在参场里面滚,在人参的管理上,从温、光、水、管、风几个方面都下了功夫,栽种的帘数也大大增加了。到一九七一年人参第一次就收入三千多元,到一九七三年人参收入又猛增到三万多元,不但还清了全部债款,还把剩余的一万元打入了当年分配,社员日值提高七角多钱。现在全大队人参已达二千零八十七帘,平均每人两帘多。
  为了算一算种人参的好处“账”,我们找到大队会计张成芳同志。他戴上了老花镜,翻开账本笔笔有宗地说,从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八年的八年间,全大队人参一项总收入达三十二万多元,平均每人是三百五十五元。去年全大队人参收入六万八千元,占农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集体收入多了,几年来购买化肥量翻了三番,社员看集体有靠头,干活心盛了,又促进了粮食生产。一九七八年全大队粮食总产达九十六万多斤,比一九七○年前翻两番,亩产提高到七百二十八斤,人均收入一百三十一元。以前集体家底空空,现在各种农业机械已达到四十多台。“那么社员个人收入怎么样呢?”我们又问张会计。他笑笑说:“除了个别户在队里没有劳力的有欠债外,去年一般户都净剩三、四百元,劳力多点的超‘千’户能占百分之二十,去年底开资时社员乐得直蹦高,放了好大一阵鞭炮呢!”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奇
责任者
何志超
责任者
王忠和
责任者
张守田
相关人物
刘万里
相关人物
林珍
相关人物
张德修
相关人物
刘玉普
相关人物
张成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清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