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孺子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4306
颗粒名称: 两种“孺子牛”
分类号: I207.67
摘要: 文章强调鲁迅先生的“孺子牛”精神对革命事业的重要性,批评现代社会中溺爱子女的“孺子牛”现象,呼吁发扬真正的“孺子牛”精神为四个现代化努力。
关键词: 鲁迅 革命精神 文学评论

内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自嘲》诗中的名句,向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它确是鲁迅先生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先生曾用牛自比,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在这里,“孺子”喻指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毛主席号召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俯首甘为孺子牛”说得何等好啊!有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我们的革命事业就会兴旺发达起来;有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我们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发扬光大此种精神,对于每个革命者来说,实在是必不可少的。
  遗憾的是,在我们新长征的队伍里,却有少数人,另有一种与此截然不同的“孺子牛”精神。这不禁使人想起了关于“孺子牛”的一个典故。
  春秋时代,齐景公有个儿子名茶,他幼年时即为景公所钟爱,只要博得儿子欢心,景公什么事都依着他。有一次,景公竟爬在地上当牛,让儿子骑在背上驮着走,并且咀里还咬着一根绳子,叫孺子荼牵着跑,不料用力过猛,竟把景公的门牙给拉断了,弄得满咀是血。即使这样,景公也毫不责怪儿子,他倒甘心情愿这样做。
  诚然,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的人,决不会有景公这样陈腐的思想,也决不会有这种滑稽可笑的行为,但景公“孺子牛”的精神似乎还在“谬种流传”,并未绝迹。旁的姑且不论,单就父母娇惯、袒护子女这一点,不亦颇有景公那种“孺子牛”的味道吗?你看,孩子逃学了,老师登门拜访,做父母的一本正经地说:“孩子一大早就背书包上学了,怎么会逃学呢?”孩子抽烟,老师向家长反映,做父母的竟冷漠地一笑:“嗬,我们早就知道了,当咱们面也抽,戒不了啦!”孩子持械行凶,惹出乱子,老师跑到家里,做父母的这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却还要扳起面孔争辩道:“我孩子从不和人打架,街坊邻居都知道,这回……是他吗?”上学的女孩子搞对象,满城风雨,老师好心告诉家长,做爹妈的竟也无动于衷,甚至出言不逊:“女孩子迟早要嫁人,搞就搞了吧!”诸如此类千奇百怪的事,简直举不胜举。我们做老师的,常接触学生和家长,对此感触颇深。父母溺爱子女,一味顺从、姑息、迁就、纵容,象齐景公那样,甘为“孺子牛”,这往往是青少年犯错误、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实现四个现代化,多么需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啊!我们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想到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想到四个现代化。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为实现四个现代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劝君莫做另一种“孺子牛”。古之景公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今之“景公”也会为孺子牛而伤其身。前车之覆,后丰之鉴啊!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宣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