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未必逆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4054
颗粒名称: 忠言未必逆耳
分类号: C912.6
摘要: 本文通过引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俗语,探讨了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良药可以不苦口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引申出忠言是否可以不逆耳的思考。文章通过列宁教育高尔基的例子和毛泽东同志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说明了忠言不一定逆耳,关键在于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选择。文章强调,针对不同人的不同情况,应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既批评错误又给予引导,以达到纠正错误、促进团结的目的。
关键词: 抚顺市 人际关系 思想政治

内容

我国有一句俗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是否都苦?在科学发展的今天,科技人员研制出一种糖衣,包在那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外层,使病人吃了能达到既不苦口又治病的效果。
  既然良药可以不苦口,那么忠言能否不逆耳呢?《列宁在一九一八年》这部电影里有一段列宁教育高尔基的场面。高尔基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大文豪。但在判处粮食投机商的问题上却产生了想法,当时列宁没有简单地说教和严厉地批评,而是让一名到农村工作队搞过调查的老工人。用生动的事实教育他,从而使高尔基心悦诚服地支持苏维埃的政策,从伟大导师列宁这种做思想工作的高超艺术中可以看出,忠言未必逆耳。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对待犯了错误的同志要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如果犯错误的同志对待批评能象身体有病的人恨病吃药的话,那到无须挑剔忠言是否逆耳。然而,由于每一个人的立场、观点不同,思想觉悟的高低不同,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又一时认识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搞好调查研究,做到对症下药,并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既批评了错误思想,又指出努力奋斗的方向,使犯错误的同志真正体会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迅速改正错误。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不顾及场合地点,轻者一顿训斥,重则讽刺挖苦,其结果必然是挨批评者压而不服,出现顶牛现象,不但不利于其改正错误,反而会留下不团结因素,影响我们同心同德搞四化。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高翔
责任者
列宁
相关人物
高尔基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抚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