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的怀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3815
颗粒名称: 深切的怀念
分类号: D263
摘要: 本文介绍了革命烈士张志新的亲属们通过报纸发表文章,深情回忆和缅怀了烈士的成长历程和革命活动。张志新在童年时期就面临家庭贫困和失学的威胁,但她凭借勤奋和毅力考入了学校,并受到家人特别是父母的影响,对鲁迅精神充满热爱,立志为国家做贡献。她后来进入河北师范学院学习,并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作中,她表现出对党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经常向家人宣传党的伟大和新中国的好处。然而,她不幸被“四人帮”迫害牺牲。她的丈夫曾真在烈士牺牲四周年之际,读到了她十年前寄出的一封诀别信,信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深情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这封信和烈士的生平事迹展现了张志新高尚的品德和革命精神,令人深感敬佩。
关键词: 革命烈士 张志新 纪念文章

内容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九日消息 革命烈士张志新的亲属们最近陆续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回忆和缅怀烈士的成长过程和生前的革命活动,感人至深,很有教育意义。摘发于下:“志新虽我生,教育全靠党”——张志新的母亲郝玉芝谈烈士的成长志新的童年是苦难的。由于家境贫寒,她十一岁才进入天津达文小学,到十三岁那年,因交不起学费,面临着失学的威胁。当时,听说有一所小学对招考前三名的学生免费,幼小的志新为减轻家庭负担,拚命学习,考入了这所学校,两年后又考入天津女一中。她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进步活动,认真读鲁迅先生的著作,“一生无媚骨,至死不饶罪”的气节,镌刻在志新年轻的心灵上。她负责编学校的文化版报,经常写稿介绍鲁迅,向同学们宣传。我们合家九口住一间小屋,志新晚上写稿,要等到父母和兄妹都入睡了,才在一个角落里挑灯疾书,写出一篇篇赞颂鲁迅、抨击时弊的文章。天麻麻亮,她蹑手蹑脚地起来,摸索着,不声不响地到走廊上的小厨房看书、写作。志新酷爱鲁迅精神,我们深表支持,她父亲常教育说:“中国人就得有鲁迅的骨气,中国需要这样的人去开拓。不要做呆头呆脑的人。特别是女孩子,不是长大嫁个有钱人,然后生儿育女,搞家务就完了,要学出点出息,为国家做事业。”我也很喜欢志新的性情。我上过女子师范学校,参加过“五四”运动,常常给志新讲述“五四”运动中可歌可泣的故事,还教她唱当时流行的《全用国货歌》,在志新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忧国忧民,为中华献身的火种。
  解放前夕,志新从中学毕业了。她父亲要她专攻医学。艰难的生活,使志新过早地成熟了。她坦率地表示:“孙中山、鲁迅早年都搞过医,但放弃了。学医,只能治疗身体的疾病,不能拯救人们的灵魂。我立志从事祖国的教育事业,唤起孩子们为中华崛起的心灵。”后来,她进入河北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一九五一年,她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被批准到军干学校学习。后来,又根据需要,到中国人民大学专攻俄语,成绩优异,提前毕业留校工作。
  她参加工作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常给家里写信,赞颂党建立了新中国,拯救了我们一家,还给我们寄来书刊,要全家热爱党,信仰共产主义。表现出一片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
  ……“四人邦”残害了我的女儿,还不许声张。作为母亲,死了女儿,连哭的权利也被剥夺。我怎能不痛心疾首,肝胆欲裂!现在,志新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个奇冤大案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得以平反昭雪。志新虽我生,教育全靠党。我为党有这样优秀的女儿而光荣骄傲!在女儿牺牲四周年前夕,志诗寄哀:彼苍天兮,祖国伟,革命人兮,杀不尽。
  我女儿兮,狱中苦,为国捐躯,视如归。
  永远把你铭刻在心中——烈士的丈夫曾真同志的悼念志新:今天,我以无法抑制的沉痛心情读完了你远在十年前,即一九六九年一月五日发出,然而我当时没有收到、也不可能收到的一封诀别信。这信,是与我和两个孩子的依依惜别,对我的激励、嘱托,对孩子的谆谆遗教,也是你战斗的誓言和对伟大祖国与社会主义事业美好前途的无限向往。情深意切,使我和两个孩子不能不为之悲从中来,声泪俱下。
  这封信刚刚寄出,就落入了“四人邦”在辽宁那个死党一伙的魔爪,被定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张志新给曾真的信”,分别纳入了你和我的档案中。本来是一封充满革命激情和夫妻、母子之爱的信件,竟然也成为你“反革命”的罪证,被诬陷、扣压、封锁,乃至罪及家属。只是到了今天,你的十载沉冤得以昭雪,你的信才得以解放出来,经过党和人民之手,回到我和两个孩子怀抱中。
  这封信的十年遭迂,也正是咱们全家悲惨命运的一个真实写照。
  志新,你在信中深情地劝慰我:彻底把你忘却,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对于你如此纯洁的感情和真挚的关怀,我只能永志不忘。彻底忘却过去,对我来说:实在是难以办到的事情。怎能忘记青年时代的热恋和十四年的夫妇生活?怎能忘你学习时那专注而深思的神态;你心地善良,积极向上,努力工作,追求真理,朝气蓬勃;你那热情庄重的入党申请书和志愿书,……此情此景至今还历历在目。记得你被批准入党的一天,我从党校赶回宿舍,我们悄声长谈,倍增相爱。我们互勉互学,你曾给予我不少邦助;我们共同爱抚可爱的孩子,把未来寄托在他们身上……。你在信中语重心长地责备自己,惋惜不能继续承担对孩子的责任,鼓励我面向未来,注意身体。你是多么珍惜我们之间的感情,对你自己的要求又是那么样的严格。这怎能不激起我对你的深切怀念和不尽的哀思!你在信中庄严地宣告:“一个人不管是生或死,只要是为了革命就是有意义的!”“决心要为革命献出一切!”你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这一铿锵的誓言!在那“四害”横行、云遮雾障的日子里,你挺身而出,坚持真理,坚持斗争,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林彪、“四人邦”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在那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你努力钻研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对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提出了实事求是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敏锐见解。你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了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纯洁性,而不惜抛开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孩子,献出自己的宝贵的生命。你所以无畏,沅于无私。你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毛主席,热爱生活。你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襟怀坦白地接受审查。你在“一个共产党员的宣言”中对曾经错误地斗争过你的同志毫无怨言。你对敌恨,对内和,具有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应有的胸怀和崇高风格,不愧为优秀的共产党员。我以有你这样一个妻子而感到万分光荣!志新,你满怀深情地惦念着父母和孩子。你哪里知道,父亲因你遭到诬陷而悲恨,已先于你而含恨去世。对于你所挚爱的两个孩子,我没有辜负你的殷切期望。十年来,我们父子三人相依为命。我把心血浇注在他们身上,精心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密切关怀他们的学习、成长,唯恐由于我的不慎而使他们幼小的心灵遭受外界摧残、岐视而损伤。现在,林林已经长大了,彤彤也已十四岁,许多地方长得很象你。他们已经懂得你爱他们、想他们,是为了世界上最崇高的理想才忍痛离开了他们。你为他们留下了终生不忘的一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深深地敬爱你,怀念你,以有你这样的英雄妈妈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志新,党和人民给予你很高的荣誉,同时也给老母、孩子和我以无限的关怀。在粉碎“四人邦”之后的今天,你所盼望的毛主席教导的那种心情舒畅的政治局面,已在党和国家生活中重新出现,党的事业欣欣向荣,四化建设蓬勃地向前发展。你九泉有知,也一定会含笑长眠!爱和恨、思念与希望——烈士的女儿林林对妈妈的怀念妈妈离开了我们,她对离开孩子和家庭早就有了思想准备。听叔叔、阿姨讲,妈妈在干校被批斗时,有人提出要她为家庭和两个孩子想想。妈妈说:“丈夫可以离婚,两个孩子可以跟父亲,还有组织的照顾。”一九六九年下半年,妈妈给我寄来一本毛主席著作,书中夹着一张纸条,嘱咐我要好好学习,带好弟弟,做革命事业接班人!妈妈还给爸爸写了一封诀别信,这封信当时我们没有收到,是后来看到的。妈妈在信中写道让我“好好学习,锻炼身体。改正‘没有坚持精神’的缺点……好好照顾小弟弟,不要伤心,要坚强。”这就是妈妈留给我的最后遗言。妈妈爱我们,不忍心离开我们。但是她为了捍卫真理,不得不忍痛离开了我们。我深深地理解妈妈,她没有错,她做得对。
  妈妈在服刑期间,他们不许爸爸送衣物,不许舅舅探望;在处死前,不让妈妈看判决书,不给上诉期;临刑前,他们贼人胆虚,竟采用了惨绝人寰的法西斯手段,剥夺了妈妈呼喊真理的权利,并向妈妈射出了罪恶的子弹。这是多么残忍的法西斯暴行啊!这是“四人邦”及其在辽宁的死党一伙践踏社会主义法制,犯下的又一桩滔天大罪!“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妈妈正是为了党的事业,从容地面对“四人邦”的屠刀。妈妈在狱中所写的《谁知罪》的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什么没有落案?时间和实践将公正裁判;斗争的实践将公正裁判!”今天,历史终于做出了公正的裁判:妈妈没有罪!妈妈十载沉冤终于得到昭雪!那置妈妈于死地的“四人邦”及其在辽宁的死党,已经被永远地丁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要擦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以妈妈为榜样,象妈妈那样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始终不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真理献身重如太山——烈士的妹妹张志惠的回忆姐姐为真理而献身,她的死比太山还要重。我跟姐姐一道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朝夕相处,亲密无间,受到她无微不至的邦助和关怀。她的死,给我留下的创伤确实是太深了。
  由于家境困难,我们自小就上不了学。母亲是个有文化、有教养的妇女,她很想抽空教女儿读书识字,可是,一家九口人的家务重担,使她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心愿。于是,教育我和志勤妹的这付担子,便由姐姐主动地挑起了。这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讲,负担是多么重呀I有时母亲心疼地对她说:“志新,别太劳累了。”她回答说:“娘,没有什么,我既然上了学,就绝不能让妹妹当白丁!”记得当时姐姐每天很早就起床,忙着把家务事搞完,便开始给我和志勤妹补习功课。她给我们讲解功课,是那么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讲完以后,就给我们布置作业。趁我们做作业的时候,她自己复习功课。这一切进行得那么紧凑,那么有条不紊,使我们打心里对她钦佩。
  
  一九五○年夏天,天津市郊区发生了一次大水灾,天津市音乐界特地举办一次音乐午蹈会,给灾区人民募款。我们三姊妹也被邀请参加。
  姐姐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这次演出,她一再嘱咐我们:“现在解放了,不比从前了。咱们是国家主人了,要好好演出,多为灾区人民募些款。”姐姐精心挑选曲子,指导我们认真排练。记得其中有支《挑夫曲》,在排练过程中,姐姐一再强调要把曲子理解好,一定要表现出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广大贫下中农努力抗灾自救、大搞生产的思想感情。
  这次演出很成功,不少华侨、商人当场捐了款。姐姐非常高兴,连说:“这种演出活动很好,两场太少了,应当多演几场,好给灾区人民多募些款!”
  一九五O年初,寒假期间,我们三姊妹随同父亲到解放军二○五师火线剧社去。父亲是应邀到那里去辅导音乐的。这一段战斗生活虽然很短,但却给我们特别是姐姐留下难忘的印象。我们跟战士们同吃,同台演出,战士们关心我们,爱护我们这些小妹妹,使我们有生第一次体会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姐姐事后回顾这段战斗生活时说:“和战士们生活在一起,虽然只有半个月,但大大丰富了我的思想、生活的内容。他们都具有着朴实、勤劳的作风和虚心学习的态度,使我体会到了我们战士的可爱。……将来有机会我也参加部队。我要在战斗中锻炼自己,成为一个祖国的优秀女战士。”从部队回来以后,她的第一个行动便是申请参加青年团。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志新
相关人物
郝玉芝
相关人物
曾真
相关人物
张志惠
相关人物
曾林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