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玉与识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3609
颗粒名称: 真玉与识玉
分类号: I054
摘要: 本文通过“完璧归赵”的典故,强调了识别并珍视人才与智慧的重要性。古代和氏因献玉被误解而遭受不幸,直到文王真正认识其价值才被接纳。类比当今社会,我们应尊重并发掘人民群众对四化建设的贡献与智慧,避免像厉王和武王那样忽视或错误判断。文章呼吁采取文王的做法,深入了解群众心声和需求,派遣有识之士发掘和利用他们的智慧,以促进四化建设的成功。
关键词: 典故 历史启示

内容

美石称玉。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宝。由此引伸,大凡好的东西,都要加一“玉”字。说人俊气,即称貌美如玉;道月色美好,就有“黄道玉轮巍”的诗句;美酒称玉液;阔厅曰玉堂;就是翠嫩的绿豆芽,都有玉髯之名,更有“平明发视玉髯碟,一夜怒长堪冰菹”的诗文。
  历来最好的玉,要算“完璧归赵”典故中的“玉”了。秦昭王曾答应以十五坐城池为条件换这宝玉。换没换成,不想述说,只想谈谈其玉发现的过程及其有益的启示。
  故事沅于《韩非子·和氏篇》。讲道:楚国一个叫和氏的在山中得一玉璞,献于厉王,王派玉匠去看,说,不是玉,而是石。王认为是有意欺骗,就断掉和氏左足。待武王立,和氏又献上,玉匠又说是石头,又斩掉和氏的右足。到文王继位后,和氏抱着玉璞在山中哭了三天三夜,连血都流了出来。王派人问道:“天下被斩足者多得很,你为何哭得这样悲痛呢?”和氏答道:“我并非因斩足而悲伤,悲的是这宝玉竟被当作石头,好心反得恶报。”文王听后,方派人去认真理璞,果然得到宝玉,并命名为和氏之璧。
  在实行工作重点转移的今天,思想的解放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献身四化的积极性。诚心实意为四化献计献策者,远远胜过古代献玉的和氏。对于这些计策的受理和处置,象厉王和武王那样,砍掉人家的足,当然不会出现了。但是,象他们那样,漠然视之,或派下级人员草草一顾,甚至偏听偏信,视玉为石,压制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仍是屡见不鲜的。这种作法是要不得的。所需借鉴的,倒是文王的处理态度。一是了解献“玉”者苦衷,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心为四化的无限热情;二是派真正“玉匠”去“理璞”,他们懂得玉、石之别,有将璞理出玉的才能,把对四化有好处的点滴智谋发掘出来,把有利于四化的重大建议付诸实施。如能做到这点,那末,当今的和氏会成千上万倍地涌出,当今的“和氏之璧”定会比比皆是。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集思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