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抚顺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3460
颗粒名称: 两个抚顺城
分类号: K293.1
摘要: 本文讲述了抚顺城的历史变迁。辽金时代,抚顺称为贵德或贵端,元代设立贵德州巡检司。明朝洪武十七年(1388年),抚顺城开始建筑,并设立了抚顺千户所及周围堡垒和敌台。然而,在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率兵攻占了抚顺城,随后拆毁了城墙并掳走了大量人口。直到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抚顺城已是一片废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在旧城南边重新修筑了新抚顺城,并在乾隆皇帝亲自视察后,留下了对抚顺命名的解释。到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2年),清政府曾短暂将抚顺改为兴仁县,但六年后又恢复原名,并将县治移至抚顺城。最终,在宣统三年(1910年),县治迁至千金寨,即现在的新抚顺。文章通过对抚顺城历史变迁的描述,展示了家乡的巨大变化和可爱之处。
关键词: 辽金时代 抚顺城 历史沿革

内容

在辽金时代,抚顺是贵德州的州治。抚顺那时叫贵德,也叫过贵端。元代在这里设立个贵德州巡检司,属于沈阳路管辖。那个时候还没有筑城。
  抚顺城是什么时候建筑的呢?据《全辽志》记载,是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8年)才筑起的砖城。城“周围二里三百七十六丈,池深一丈,阔二丈”。筑城后,设立抚顺千户所,以抚顺为中心,设立会安(即会元)、东州两个堡,路台七坐,敌台三十九坐,(“滴台”即其一),边墙二十六里。明朝修建的这坐抚顺城,在历史上保存了二百三十余年。
  努尔哈赤在新宾老城(赫图阿拉)的“尊号台”上宣布建立后金王朝两年之后,到了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四月十四日,便带领两万多人马,出新宾,分两路,来攻打抚顺城。
  一天,走到斡浑鄂莫(即洼浑沐村,距营盘西五里,现为水库淹没),天降大雨。努尔哈赤想撤军,他大儿子代善说:“我军准备了雨具,不要紧。这样的天气,敌人必定放松警惕。”他们就乘机连夜靠近抚顺城。天刚亮,他们就呐喊着攻打城门。守城的明将李永芳率军抗击。但是这时候提前化装成“商队”混进城里的清兵,闻声四起,内外夹攻。李永芳终于甩掉军装,匍匐在地,投降在努尔哈赤的马前。
  努尔哈赤攻下抚顺城之后,三天的光景,就把城墙全部拆毁,然后连人带牲口虏走了“三十余万”头,又龟缩到老城去了。
  到了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第二次到关外来“巡幸”的时候,曾经路过抚顺城。跟随康熙一起来的高士奇,在他的《护从日记》里,记录了抚顺城被努尔哈赤拆除四十年后的情景。他写道:“康熙二十一年三月九日,銮舆发盛京(即沈阳),过抚顺旧堡,败垒榛芒中居人十余家。惟一古刹,塑像狰狞,未经焚毁,炉香厨火,亦甚荒凉。过之黯惨,时闻惊风,虎尾欲竖。”荒凉之情景可见。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也就是说,从打努尔哈赤拆毁明朝的抚顺城之后,整整经过了一百五十年之后,才在旧抚顺城的南边,重新修筑起一坐新的抚顺城。这也就是我们在抚顺解放当时见过的抚顺城。按《盛京通志》记载,新抚顺城,城周围三里,有两丈阔的护城河,两个城门,南叫嘉会门,北叫广润门。门上有城楼。
  建成抚顺城后的第五年(公元1788年),七十三岁的乾隆去永陵祭祖,走到戈布亍大营住了一宿。第二天,他亲自来到抚顺城看看。这个皇上有个嗜好,走到那里都爱题诗,他看过抚顺城之后,也写了十八句五言诗。开头他就承认:“洪武城抚顺,意在抚顺我。”他的这首诗,告诉了我们,抚顺为什么叫抚顺。
  从此再过二百一十九年,来到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2年),清政府把这里改作兴仁县,这是不是为了避韪“抚顺我”的意思而改的,尚需考究。不过六年后,又把兴仁县改回来,还叫抚顺县,并把县治移到抚顺城,一直到宣统三年(公元1910年),才把县治搬到千金寨(现在的新抚顺)。
  回顾起这两个抚顺城的历史,再看看现在社会主义的新抚顺,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怎么能不使我们感到家乡的可爱呢!清建抚顺城南门张正岩摄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