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火灾之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3383
颗粒名称: 一场火灾之后
分类号: X928.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四月十二日,清原县土口子公社柴家店发生火灾,火势凶猛,幸得社员、解放军和消防车的及时救援,经过两小时努力扑灭大火。火灾导致八户家庭几乎失去所有财产,但在大队党支部和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得到了周围社区和集体的广泛支持。公社党委决定不向国家伸手,而是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进行救灾,并借此机会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防火宣传。受灾群众得到了充足的粮食、衣物和生活用品,并在十天内搬进了新居。受灾者表示将永远听党的话,为四化贡献力量,并称赞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处。
关键词: 清原县 火灾 土口子公社

内容

水火无情
  四月十二日,清原县土口子公社柴家店发生了火灾。柴干风燥,火势扩展很快,刹时形成一片火海。火苗窜出几丈高,小猪烧得吱吱叫。幸亏在地里劳动的社员、附近驻地的解放军和工厂消防车来的快,打开了火道,控制了火场。上千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才扑灭了这场大火。
  这场火烧得好苦啊!迂灾的八户人家,从粮食到锅盆,从缝纫机到小农具,几乎全部烧毁。年过六旬的老人王振清悲痛地喊道:“劳累多少年攒下的家底全完了,这可怎么活呀!”“我们有党、有集体……”“要记住,我们不是旧社会的单干户,我们是社会主义的人民公社社员!”这是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声音。一句话给受灾的社员和在场的群众以无穷的力量。
  “对,我们有党,有集体经济的力量,不怕水火无情,我们的阶级情谊深似海!”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许多人把受灾社员接到自己家里。东邻送来碗和筷,西舍拿来油和菜。大队打开集体粮仓拿出三千来斤粮食。当晚受灾的四十四口人都吃上了热饭,睡上了热炕。
  八方支援,重建家园公社党委很快做出决定:一、不向国家伸手,依靠公社集体经济的力量救灾。二、借柴家店这把大火事例,在全公社进行一次“社会主义好”教育和防火宣传。
  决定下达第二天清早,公社各大队,企事业单位都派人带着群众捐献的九千多斤粮食、九百多元现款、五百尺棉布和棉花、衣服、布票、粮票等物资,组成慰问团到柴家店慰问。受灾社员们见到这种情景激动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大队当天就把救灾物资分到受灾群众手中。第二天,大队干部又陪同受灾社员到供销社,用捐献的钱和布票选购了衣物和生活用品。十天后,受灾社员就都搬进了队里抢修的新房。
  受灾老社员王振清流着泪向公社领导说:“我们几家受灾,全公社都这样心痛,我虽老了也要豁出命来为集体出力,我要让儿孙永远听党的话,为四化贡献力量!”这些天我们不管走到哪里,一提起柴家店这场火灾,社员都深有感慨地说:“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好啊!”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喜茂
责任者
施洪业
责任者
王振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清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