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条件一样,发展速度为什么不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3271
颗粒名称: 基础条件一样,发展速度为什么不同?
其他题名: ——清原县南山城大队十一队、十二队经济发展对比
分类号: F12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原县南山城公社十一队和十二队起点相同,但发展迥异。十一队因有坚强稳定的领导班子、勤俭办队和因地制宜的生产策略,实现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社员生活大幅提高;而十二队则发展缓慢。
关键词: 清原县 经济发展 生产策略

内容

清原县南山城公社南山城大队十一队和十二队原来是一个生产队,一九六二年变成了两个独立核算的生产队。分队时,两个队的户数、人口、劳力、土地、车马、资金等基础条件都一样,从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七年这几年间,两队的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也不相上下。但从一九六七年开始,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十一队粮食产量逐年上升,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日子越过越红火。一九七○年全部还清国家贷款,一九七○年以后,除一九七二年遭灾日值九角七分以外,每年日值都在一元以上,集体家底也越来越厚实,先后购买了磨米机、饲料粉碎机、脱粒机、弹棉机等多种机械,还办起了豆腐坊、弹棉坊、粉坊、酱油坊以及粮米加工,并添置了十二马力手扶拖拉机和二十二马力中型拖拉机各一台。集体经济的大发展,带来了社员生活的不断提高。去年和一九六七年相比,粮食产量增加二点九倍,总收入增加三倍,人均收入增加二倍,全队现在大部分社员家银行都有存款,口粮也逐年增加。对比之下,十二队发展缓慢,去年尽管是十二队多年来最好的年头,但粮食总产只有十一队的百分之六十五,粮食单产比十一队少二百六十七斤,总收入只有十一队的百分之五十一,人均收入只有十一队的百分之三十一,集体公共积累只有二万元,为十一队的百分之四十四。一九七八年,全队还有十三户社员欠队款,总额达一万二千多元,生产队欠银行贷款二万余元。
  基础条件一样,为什么发展速度不一样?
  关键有一个坚强稳定的领导班子
  十一队集体经济所以发展的快,关键是有了一个既能坚持原则,以身作则,又懂生产,善于管理的领导班子。这个班子的带头人老路,已经年过半百,是一个具有几十年生产经验的农村老干部,他合作化以来就当干部,从一九六七年担任这个生产队的队长一直到现在。他具有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验。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不询私情,大胆管理,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深得群众的拥护。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这个队的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使生产连年走上坡,得到了社员群众的信赖。因此,保证了班子成员的长期稳定和生产的连续上升,做到干今年,想明年,生产逐年发展。
  他们对全队每一块土地、每一名社员、每一项农活都了如指掌,无论制订计划、安排生产,他们都瞻前顾后,做到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为了多积肥,每年挂锄期间,都要突击大搞沤压绿肥,同时组织专业积肥组常年积肥,落实任务,落实质量,落实报酬。近十年来,每年每亩施农家肥都达到四车以上,使地力明显恢复。许多邻队的社员都说:“只要在南山城大队所有地块走一遍,就能认出哪一块地是十一队的。”
  在分配上,他们从来不搞虚打冒分和分光吃净,每年的谷草都不打入分配。他们除了按比例提留公积金、公益金,留足下年的生产底垫以后,每年都有余款存入银行。去年,不包括外单位欠队款,存入银行的就有一万八千多元。
  收入多了,集体富裕起来了,勤俭办队的传统却始终不忘。这几年,他们仍旧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不该花的钱一个也不花。干部有时到县办事,能坐拖拉机去就不坐公共汽车,住宿能住亲戚家就不住旅店,但对该花的钱又决不吝啬。这个队过去育苗,由于塑料布少,一次覆盖有困难,因此,常常出现人等苗的情况,违误农时。去年,他们根据以往的教训,买回了塑料布,实现了一次覆盖。
  由于处处注意节约,坚持勤俭办队,连续多年,总支出都控制在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以下。
  坚持从生产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抓好农业和其它各业生产
  从生产实际出发,不摆花架子,小搞一刀切,是十一队抓好农业和其他各业生产的一条重要经验。
  一九七六年秋冬,公社要求十一队修几十亩水田条田。他们认为修条田是件好事,但要因地量力而行,不能不顾后果,盲目地多修。因此,他们坚持修一块,成一块,见效一块。而邻近的十二队没有从本队的人力、物力等实际情况出发,大面积展开,结果,来年开春以后,由于农活紧,人员少,面积过大,过了夏至十多天才插完秧,到秋四十来亩的稻地颗粒没收,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南山城大队地处高寒山区,土地冷凉,土霉地比较多。过去有些领导一提搞农田基本建设,就认为必须修梯田。十一队不这样做,他们认为,搞农田建设,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实际问题,不应该自己胡弄自己。因此,他们把农田基本建设的主攻方向定在打井灌溉和改良土壤上,几年来,修了两眼透河井,一眼深井,解决一百六十亩的水田用水问题,同时,拉沙子和炉灰渣等,改良土霉地一百多亩,亩产连续几年都在千斤以上。
  过去,有人说大豆产量低,种它不核算。十一队根据多年的实践,认为只要功夫到,低产也能创高产。这几年,他们按照大豆的生长习性和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连续几年获得大豆丰产,单产达到了四百六十七斤,其它粮食平均单产上升到了八百八十一斤。
  广开门路,大力发展工付业生产
  “要想富,农工付”。这是他们几年来集体经济不断发展的深刻体会。
  他们本着因陋就简的原则,凡是投资少,见效快,群众急需的就先办。前些年,生产队和社员磨秕谷,由于大队内没有粉碎机,要跑几里路,到外队去加工,给集体生产和社员造成很大困难,根据这种情况,他们把准备给社员过五月节的四百元钱拿出二百元,买回了一台粉碎机,二十几天就收入七百多元,不仅没影响社员予支,而且还拿出八百多元安排社员过节。
  市场上需要,自己又有能力解决,就想方设法去办。南山城地区前些年没有弹棉坊,职工、社员弹棉花,要乘车到县里去弹,有时当天还取不回去,车费加旅费,得好几元。生产队根据这种情况,又派人到外地买回一架弹棉机,既解决了职工、社员的急需,又增加了生产队的收入。
  销路好,政策许可,条件又允许的就办;销路差、原料得不到保证的就不办,不搞无米之炊,不做亏本生意。这几年,他们根据原料、技术力量,相继办起了粉坊、豆腐坊、小菜园,每年收入都在三、四千元左右。
  农忙务农,农闲做工,搞好运输拉脚是这个大队的一项重要的付业收入,一九七八年他们仅这一项就收入一万一千多元。
  最近,他们通过学习中央关于农业的两个文件,更加振奋。过去,他们就想办一个小酱油坊,尽管市场上很缺,但始终不敢办,怕人说成是搞资本主义。现在,通过学习文件,提高了认识,在完成国家征购任务的前提下,开办了酱油坊,除了生产酱油以外,还准备生产青方、五香豆腐、豆瓣酱等,满足市场需要。
  加强劳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十一队的领导班子在抓生产当中,非常重视劳动效率。做到劳动有定额,干活有责任。春耕时,他们采取小段计划,小段包工。旱田实行以犁定组,对小组实行四定,即定人员、定质量、定报酬、定检查,见苗付酬。水田实行计件包工,为了抢农时,缩短插秧期,他们不仅高度集中人、畜力参加插秧,而且对于那些到十一队参加劳动的职工户也给予合理报酬。一九七六年,尽管低温寡照,但是由于采取了这种办法,结果提前十天插完秧,其他队的水稻全没上来,唯独十一队的水稻全部上来了,亩产达到五百七十多斤。对于一些不便于实行定额的农活,这个队也都有一定的质量要求。评分时,按月讲评,由社员自己总结,然后从干部到社员,分小组评议。
  这个队的定额管理,有计划,有检查,坚持兑现,干部以身作则,群众心悦诚服。有一次,队长老路到地里检查扒苞米。在检查中,发现自己的外甥女为追求数量多挣工分,不顾质量,漏扒了几穗,便当场进行了严肃批评,并把她当天的劳动做为义务劳动。老路常说,当队长的必须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能捞集体的油水,更不能把职权当特权,为自己或亲朋谋私利。由于他办事公道,坚持原则,带头遵守队里的各项规章制度,给广大干部社员做出了榜样,从而使这个队的劳动管理等各项制度立得住,行得通,效果显著。
  对照十一队,十二队相形见绌,教训深刻,他们找了以下几条原因:
  一是班子变动频繁,以身作则差。
  十二队从一九六二年到一九七八年十七年中,班子变动如走马灯似的,共换了十五任队长,长的三四年,短的只有几个月。由于班子变动频繁,队长存在着严重的当年红思想,只想当年,不想长远,农田基本建设修修补补,多年来每亩施粪只有一车左右。由于队长换的勤,今年你干这个,明年他干那个,一个喇叭一个调,结果什么也干不成。有的队长心中无数,一九七六年修条田,由于缺乏计划,不顾本队的实际,结果面积过大,插秧不及时,四十来亩稻地白扔了。
  二是劳动管理混乱。
  十二队每年也都制订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制度,但每年都半途而废。原因一是领导不能以身作则。例如去年这个队规定劳力出勤男二十八天,女二十六天,超一天奖一天,旷一天罚一天,轮到社员按章办事,但是后来队长的亲属带头违犯,却没有罚工,只好就此了事。二是有些制度定的不切实际。比如,上工迟到不管多长时间,一律罚十个工分,结果一些社员本来只晚了几分钟却要扣去十个工分,还不如回家不干。三是报酬不合理。去年这个队半年才评一次工分,评分时,凡是男劳力,不管老幼,参加劳动就是十五分,凡是女劳力,不管干多少一律十四分。下半年不管男女劳力一律十五分。由于多干少干一个样,多劳不多得,严重地挫伤了社员群众的积极性。有的社员出工不出力,劳动效率低。同样做豆腐,十一队两个人一年做了三百多个豆腐,十二队三个人一年只做了一百多个豆腐;同样搞粮米加工,十一队一年收入四千五百多元,十二队却只收入两千多元;同样打场,十一队每年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打完了,十二队粮食比十一队少十万斤,却需要一个半月。
  由于班子不稳定,有些干部抓工作也不安心,有的认为反正早晚也得下去,因此,对于一些错误的东西不敢反对,随波逐流,干群之间互不信任,搞了定额也无人检查。去年,这个队稻地拔草实行小包工,一些人为了多挣分,投机取巧,把稻地里的草一踩而过,又无人检查,结果几天以后,踩过的草又站起来。
  群众说,十二队千差万差,就是差在班子上,班子不稳定,没有好的带头人,政策再好也落实不了。事实正是这样,通过两个队经济发展情况的对比,令人信服地感到:要想使生产不断发展,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政策,还必须有一个群众信赖,具有丰富生产和管理经验,坚强稳定的领导班子。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朱荣会
责任者
陈志儒
责任者
文忠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清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