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蛇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2800
颗粒名称: 浅谈白蛇传
分类号: G2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白蛇传》作为传统剧目,描绘了白素贞与许仙争取婚姻自由的反封建斗争,展现了白素贞的坚韧与反抗精神。该剧经林彪、“四人帮”打压后,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重新焕发生机。
关键词: 白蛇传 反封建 白素贞

内容

市评剧团前些日子公演了优秀传统剧目《白蛇传》,不仅活跃了我市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挽救了横遭林彪、“四人邦”摧残的我国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早在明代,关于白蛇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形成口头文学。到了清代嘉庆年间,一个比较完美的关于白蛇的故事,以弹词的形式刻版问世,定名为《美妖传》,这就是《白蛇传》的底本。最早见诸书面的白蛇故事是《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当发展到清代的传奇故事《雷峰塔》时,故事情节更加完善。直至当今,终于使《白蛇传》成为所有白蛇故事当中最完美的艺术佳作。
  《白蛇传》以浪漫主义手法和曲折的故事情节,描写了争取婚姻自由的反封建斗争,是一出有深刻历史意义的爱情剧。
  这出戏成功地塑造了白素贞光辉动人、具有可爱性格的女性。她心地善良、温柔多情,在爱情的追求上表现了坚贞不渝,冲破了仙凡界限,显示出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这个峨嵋山上修炼千年变化人形的蛇仙并不感到厌恶,也不感到恐惧,反而对她和她的命运寄予同情和关切。她热恋着忠厚、老诚的许仙,和他结为夫妇,建立了美满的家庭,获得了人间的自由幸福。但是,她和许仙的纯贞爱情却遭到了封建势力的代表——法海和尚的破坏,使其夫妻遭受许多痛苦的折磨。
  法海和尚嫉妒人间的幸福,把白素贞和许仙的结合视为大逆不道,广施诡计,挑拨离间,使淳朴憨厚的许仙真假难辨,误中诡计。端阳节劝妻强饮雄黄药酒,使白素贞醉后现出原形,许仙惊吓而死。白素贞醒后追悔莫及。为救活许仙,她不避艰险,到昆仑山盗取还魂草,使许仙起死回生,后来,许仙被法海和尚诱骗出家修行。白素贞对此万分痛心,又念于昔日之夫妇感情,亦然宽恕了懦弱动摇的许仙,但对法海和尚却仇恨满腔,决心设法把许仙救回。起初,她善言述恳,但法海蛮横拒绝,一意孤行。万般无奈,白素贞才和青儿发动水族水漫金山,和法海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由此可看出,白素贞的性格是随着对法海的仇恨步步加深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这是艺术作品的极大成就。
  《白蛇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水平都相当高超,在人物的性格刻划上与结构安排上都有独到之处。在《断桥相会》一折,充分展示出白素贞的内心世界:她对许仙又痛恨又怜悯,欲舍弃又眷恋,对白素贞复杂矛盾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恰到好处。青儿的性格则截然不同:她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和白素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果不是白素贞身怀六甲,替许仙苦苦求情,青儿顾念同白素贞的姊妹之情,许仙早就成了青儿的剑下之鬼了。《合钵》一场情节更是感人至深:通过白素贞和许仙、刚刚满月的婴儿的痛苦离别,人物沉痛的心声的倾吐,以及最后一次哺乳婴儿的细节描绘,对封建社会的罪恶提出了血泪的控诉,使观众在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关切。一方面对白素贞和许仙的幸福家庭遭到毁灭感到无限同情,另一方面对法海和尚的凶恶残忍感到无比憎恨。《祭塔》一折是《白蛇传》的尾声,青儿为搭救白素贞早脱苦难,二次入山,修成大道,挥动青锋剑,劈开雷锋塔,救出白素贞,终于战胜法海和尚。正义战胜邪恶,全剧以白素贞、许仙团元告终。
  总之,《白蛇传》的故事情节离奇、曲折,语言、唱词生动、优美,富有浓厚的情趣,很能吸引观众。这样一出优秀传统剧目,虽然经过几百年的锤炼,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竟然被林彪、“四人邦”扣上“宣扬迷信”、“爱情至尚”、“才子佳人”、“封、资、修”等一大堆帽子而与世隔绝。
  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同全国军民一道粉碎“四人邦”之后,文艺百花园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正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孙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