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向外伸手要 生产被动 眼睛向内搞挖潜 形势喜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2405
颗粒名称: 眼睛向外伸手要 生产被动 眼睛向内搞挖潜 形势喜人
分类号: TD714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一九七九年以来红透山铜矿在面临电力紧张的情况下,经过从“眼睛向外”要指标到“眼睛向内”搞节约的转变,通过改革工艺流程、挖掘设备潜力和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方法成功实现节电增产的经验。
关键词: 电力紧张 节电增产 技术革新

内容

编者按 眼睛向外和眼睛向内,虽一字之差,但其结果乃天地之别。不是吗,眼睛向外,被拉闸限电,只好部分仃产;一旦眼睛向内,便发生喜人变化。看来只要开动脑筋,就有潜力可挖,增产节电也是不难办到的。
  进入一九七九年以来,红透山铜矿生产用电非常紧张,一月份日耗电量最高达二十一万四千多度,而供电指标只有十八万度,为此他们曾多次向上级请求增加供电指标,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把有限电量用在刀刃上,不得不决定将向阳坑、红心坑两个坑口全部仃产,清选厂和水泥厂半仃产,以确保红坑口和红选厂的生产。即使这样,每天用电仍然超过十八万度,因此经常被拉闸限电。仅二月份红选厂就被拉闸六次,仃产五十二个小时,损失人民币二十三万多元。事实使这个矿的领导认识到,眼睛向外要指标是行不通的,部分仃产也不是万全之计。要根本解决问题,必须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节电重大意义的认识,立足本矿,挖掘内部节电潜力。于是他们从眼睛向外要指标转为眼睛向内搞节约,从消极的部分仃产转为积极的努力挖潜。他们深入宣传华国锋同志关于“要突出抓电”的指示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很快在全矿掀起了一个人人提建议、个个献计策的节电热潮。他们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认真制定节电措施,象管粮那样把电管起来了。进入三月以来,日耗电量已从一月份最高达二十一万四千度,降到十八万度以下。红选厂节省下来的电量,已使被迫仃产的红心坑重新恢复生产,做到了节电又增产。全矿在不超用电指标的前提下,超额完成了首季国家计划。
  他们抓节电、搞增产的主要做法是:
  一、改革工艺流程,向技术革新要电。这个矿红选厂的浮选槽,原设计是三排,每排有八台十千瓦的电机,共有二十四台。为了节约电量,经过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共同研究,进行了工艺改革,把原来三排浮选槽去掉一排,减少了八台十千瓦电机,每天节约电量一千九百二十度。红坑口改革不合理的通风道,充分发挥主扇设备能力,减掉了十三台局部扇风机,每天节约电量五千六百度。
  二、挖掘设备潜力,向设备要电。红选厂过去脱水生产工序的真空泵和滤过机设备串连在一起,开一台滤过机,就有两台真空泵跟着空转,耗电量很大。通过挖潜,工人们提出把过去串联的“二对一”设备,改为“一对一”,就是开一台滤过机,只有一台真空泵运转,这样就节省了三台七十千瓦的电机,每天节电五千零四十度,不仅保持了原有的真空度,而且降低了精矿水份,保证了产品质量。
  三、提高设备利用率,向时间要电。红坑口的六台空压机,过去是全天运转,浪费电量很大。现在改为根据生产需要,适当减少空压机开动台数和压缩提升机开车时间,每天节电两千度。从坑口到选厂的架空索道,以前挂六十个矿斗,每个班运转四个半小时,才能完成运矿任务。现在他们在架空索道上增加到六十五个矿斗,只用四个小时就完成了当班的运矿任务,每天节电七十五度。
  这个矿由于立足于现有基础,眼睛向内挖掘潜力,使节电工作越做越细,不断取得新成绩。最近,他们召开了全矿节电工作经验交流会,把节电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洪权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红透山铜矿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