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铺边缘到红火起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2402
颗粒名称: 从黄铺边缘到红火起来
其他题名: ——市化纤染织厂提高产品质量见闻
分类号: F424.3
摘要: 本文讲述了市化纤染织厂由于产品销售困难濒临黄铺,通过改变生产策略,提高产品品种质量和适应市场需求,最终实现了红火起来的成功转变的故事。文章强调了质量和适销定产对工厂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
关键词: 化纤染织厂 产品销售 质量提升

内容

在市轻纺系统传颂着这样一个消息:市化纤染织厂到去年年底眼瞅着要黄铺了,然而,今年第一季度末,这个厂很快红火起来了。人们思考着,议论着,无不啧啧称赞!
  老路数迂到新课题
  市化纤染织厂有八百多名职工.一九七八年,由生产短纤维化纤布,改产中长纤维“的确良”——涤粘中长花呢。这一年,工厂领导指导生产的思想仍同过去一样:以产定销.不管花色品种多少,质量高低,产量多少,都由商业部门包销。厂家只听机杼响,不闻市场需求声。他们没有想一想,打倒“四人邦”以来,人们对市场需求的巨大变化。因此,他们还是按照老路数干得蛮有劲儿。
  去年下半年,省百通知他们:你厂现有产品销售不出去,应仃止生产!抚百告诉他们:你厂的货,我们不能提了。
  工厂的产品销不出去,如同人断了血脉一样。资金周转不开了,憋得团团转。职工报销药费,财务科同志为难地说,过些日子再来吧,现在没有钱……。当一九七八年的日历扯下最后一页的时候,这个厂向人们展现了这样一些不景气的数字:
   “的确良”产量:仓库积压九十一万米;
  质量:国家规定一级品率为百分之八十二,本厂一级品率实际只有百分之八,全省倒第一;
  利润:由于九十一万米布削价处理,亏了一百三十万元。
  这种不景气的状况,使工厂领导的肩上如压千斤重担,走路抬不起头来。他们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冲破老路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了。
  抛弃“等靠要”奋起“上梁山”
  “以产定销”与“以销定产”,一字未改,只是“产”和“销”挪了一个位置,就使工厂生产的指导思想转换了方向。这是这个厂长征路上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迂到的新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那就只好“关仃并转”了。
  根据商业部门的反映,市化纤染织厂染织的化纤布有这样几个问题,适应不了以销定产的新形势:
  一、品种少,花色单调。
   二、质量低,外观差(达不到滑挺爽的要求)。
  三、幅面窄,不对路。群众乐意买二尺七寸的,而他们生产的是二尺四寸的。
  怎么办?是等靠上级解决问题吗?报告已经打了,上级也没有灵丹妙药。是商业部门要“憋死”他们,打工商“官司”吗?不,他们认识到是他们的产品不行,不是工商关系问题。唯一办法就是往上闯,闯上去就有了生路.这时,省百通知他们: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省在金州召开选样定产会议,你们拿出样品来,选上,一九七九年就有任务,选不上,拉倒。厂长于文卿屈指一算,只有二十几天,太紧迫了。在党委会上,他说,咱们不能再等了,赶紧往花色、质量、幅宽上攀吧!攀,也许就攀上了。这个往上攀的意见,得到了党委付书记龚占枢和其他领导同志的坚决支持。于是党委作出决定:抛弃等靠要思想,发挥主动精神,抓住主要矛盾,往上攀!
  “好啊,那就飞吧!”
  厂设计室是解决涤粘化纤布花色品种的先行部门。
  这里有两个小人物。一个叫刘敬文,三十三岁;一个叫杨旭昌,二十六岁。
  厂子的产品销不出去,他们的心情是沉重的。花色品种少,设计部门有直接责任。他们特意来到了百货大楼,观看琳琅满目的花色布匹。上下班走路,他们也注意观察人们的衣着,研究条、点、格、块和色调。有谁从外地买来衣料,刘敬文总是要问一问,看一看,上下班走路看谁家窗帘好,也站下观察一番,记下一笔。有一次,杨旭昌在火车站看到一位男同志穿一条好裤子,他凑到跟前,说明意思,人家说:“好,你看吧。”
  在那些往上攀的日子里,他们为满足市场需要,把人们打扮得更美,起早贪黑,为增加花色品种而战。为设计出一个新花色,他们从每一个纹路组织点、每一条色线研究起。红色明快跳跃,黄色文柔和爽,绿色青春少壮,白色高尚纯洁,棕色苍老烦闷,他们把这些知识用到设计上,为配好一根线,有时需要调整半天时间。本来是一根根普通线条,在他们巧手的安排下,有经起花,纬起花,多梭多臂,织出布来竟然有强烈的毛感。
  一张张精细的图纸绘制出来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搞出一批新样来”的誓言。经过比较,选出三十三个花色,参加省的选样会。这时,保全工王秋林、刘占元也改进了二尺四寸的织布机,织出了二尺七寸的布面。
  这两个小人物设计的这批样,紧紧地系着八百多名职工的心。厂长于文卿带了几个人到金州,在选样会外听动静。结果,抚顺的样品打炮了:三十三个花色,选上了二十五个。刘敬文设计的样品选上十七个,杨旭昌的选上四个。这次共签订了九十万米的合同,其中色织布三十八万米。人们议论纷纷:“抚顺的产品一向不怎么的,这回冲上来了!”“二尺四寸的织机怎么织出二尺七寸的布来?”这个工厂的同志说:“我们是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抚百的同志说:“好啊凤凰,那就飞吧!”
  拚命爬陡坡敢于往上攀
  国家要求他们化纤布一级品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二,而一九七八年他们实际只达到了百分之八。由“八”攀到“八十一”,这可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陡坡啊!
  为了把批量生产的质量搞上去,一九七九年一起脚,他们就踏上了这个陡坡。织布车间生产白化纤布,为染整车间提供半成品。一月二日,这个车间三个班生产结束时,统计表明:下机的一级品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经修整一级品率才达到百分之四十五。怎么办?厂长下令:“仃产整顿!”工人们坐下来讨论,总结经验,找出差距,采取措施。他们加强了车间温湿度的控制,教练员跟班检查,及时分析质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减少挡车工看机台数,自己能看几台就报几台。效果很好。七日全车间织的布,经过修整,一级品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八,九日达到了百分之九十点一,一月份平均达到百分之八十二点六。终于爬上了陡坡。
  染整车间是解决质量问题的关键一环。它染出的布,常常有阴阳面,深浅段,边中差,本应是“滑挺爽”的化纤布,结果弄得“旧麻郎济”的。这次开机试验生产,染出的布,仍然不合格。经党委研究,硬性决定: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就是差百分之一,也不进行批量生产。
  车间提出意见:由“八”到“八十二”,得一步一步地来,哪能一下子“一锹挖个井”!厂长说:“质量标准就是差‘一’,也是次品,我们是不能要次品的!”领导上的坚定决心,战胜了“对付”、“一步一步来”的思想!全车间发动群众对所有设备进行了拆、洗、改和矫正。
  焙烘炉是提高染布质量的关键设备,工人们坚决战胜阴阳面、深浅段、边中差等染色难点。工人梁允福绞尽脑汁,起早贪黑琢磨研究。他将炉壁钻了些眼,插进温度表,发现炉内温度上下跟中间温差差四十度;他又爬进炉体内,点上蜡头试风量,结果发现炉内来风不均。问题的症结找到了。他们改进了送风口,矫正了迎风板,缩短了挂环。
  领导上的决心,工人们的苦战,带来了显赫战果。到一月二十八日,这个车间虽然一个月没有产量,但是染布的一级品率终于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二。于是,党委决定:正式批量生产。二月份的染布质量平均达到百分之八十八点九,三月份色织布为百分之九十三,坯染布为百分之八十三点六.拉力、强力、缩水率均达到要求。终于攀上了这个陡坡。
  在战斗的转轨第一年首季结束的时候,这个厂向人们报告了这样的消息:
  第一季度超额完成三十七万米的生产计划;
  坯染布、色织布一级品率平均达到百分之八十六点五;
  花色品种由原来的七种,已达到十个,又设计了一批新花样;
  利润计划为六万五千元,实际为国家创造了十二万元的财富。
  由于坚决贯彻以销定产的方针,按经济规律办事,使化纤染织厂产销两旺,又红火起来了!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素荣
责任者
王天庆
责任者

相关机构